插混车免税门槛翻倍,新规落地,低续航车型将退出

听说插混车要免税,门槛直接翻倍,还不如让我的体重也顺便翻个倍,这样我也能理直气壮地占两个座。说真的,国家出台个新标准,总有一种“你不努力,我就让你花钱”的慈父关怀,反正我也没资格享受,只能在旁边默默看别人头痛。插混车纯电续航本来只要43公里就能免车船税,现在直接升到100公里。这是什么操作?是怕大家回不了家,还是怕充电桩太多太少,怕你在路上一路把拖线板当风筝放?

政策文本写得挺好,《2025年第25号公告》,比我身份证号都正式。一群部门联手,工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齐上阵,联合发声,气势比我跟室友抢WiFi还壮观。门槛翻倍也不藏着掖着,直接说:以后想享受车船税优惠?先拿数据来,纯电续航低于100公里的,对不起,出门该交税还得交。你要是觉得43公里都挺难的,不好意思,我们现在玩真的。

据说市面上有些插混车,纯电续航刚刚过50公里——跟我上班的距离都没撑到午饭。你这种“省着用”的新能源车,不升级电池的话,明年就不能免税了。想蹭政策?都怪你太小气,电池不大,心思可不少。政策以前还挺温柔:“纸面合规”就行,现在好了,“真节能”才是硬道理。再不行就下场,别整那些跑得慢又想省钱的骚操作了。

我身边有朋友在车企认证部门工作,人家很严谨,不像我每天只对着手机认证自己还活着。听他意思,以后那些插混车型,要么升级,改装电池,拿出真本事来;要么就别来了,哥不陪你玩了。以前插混门槛是43公里,大家都开心:电池小、成本低,谁都能来分一杯羹。现在变成100公里续航,这电池都快赶上小电动车了。谁还敢只做个样子?部分车企天天在给“伪新能源”摇旗呐喊,靠点小电池混日子,现在只能混到2026年1月1号。到时候想续命?你得除了加油,还加点诚意。

插混车免税门槛翻倍,新规落地,低续航车型将退出-有驾

再说车船税一年才几百块钱,是不是值得这么折腾?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每年交点钱,买个心安,像给命运投点保护费。但现在国家不干了:不用光嘴上说低碳,得真把续航做起来。谁都知道以后插混的电池会越来越重,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车里装了三袋水泥呢。

政策新门槛的好处是什么?倒逼企业好好升级技术。头部大厂其实已经准备好,比亚迪、理想、长安深蓝都拿出纯电续航100公里以上的玩法。“小电池”那套没法玩了,“小身板大理想”,以后只能在广告歌里听到了。比亚迪DM-i都快飚120公里,理想L系列增程版直接200公里,像我手机掉电的速度都赶不上。新规推出,人家还乐了:你们都被挡在门外,我正好独自美丽。

插混车免税门槛翻倍,新规落地,低续航车型将退出-有驾

当然,总有一群不走寻常路的品牌,比如某些价格压到地板的插混车。它们的WLTC纯电续航就是过不去60公里大关,像学生考数学总错一道大题一样。这样的小家伙,年底前要是再不升级,那就只能在税务局门口排队交钱了。你说每年就几百块车船税,干嘛这么较真?但加一加,保险、油钱、维修、二手折价,最后发现自己花的钱够买两辆电动滑板车了。

对消费者来说,只能感叹:“我的选项又少了。”那些预算有限,只能奔着小插混去的,明年就得多考虑考虑了。但对整个市场来说,还是好事:把那些“假节能”淘汰掉,让真正技术硬、续航长的产品站出来。谁还敢光贴绿牌、实际不省油?以后就是国家政策站在你家车库门口看你充电,真不真一目了然。

有些插混车,一年根本跑不出纯电续航,油箱见底比电池见底还容易。买家电都知道看节能标杆,现在买车也要看实测数据了。过去摇号纯电、混动通吃,“新能源”标签就是通行证。现在换成“续航决定税率”,把表面文章撕下来。不再是纸上谈兵,是让你在马路中央真刀实枪往前冲。那些QL(敷衍利己)插混车企,要不要考虑啃点无锡排骨补补铁?

网上已经传开了:“插混车税收门槛翻倍,拯救了电池厂!”其实也不止,是成全了消费者的智商,顺带敲打一下那些只想混政策的车企。现在市场不缺嘴上“节能”,缺的是不耍滑头的真本事。我虽然自己买不起车,也感受到“技术升级”的快乐。以后谁还给我讲“买插混省钱”?你得先跟国家讲明白你怎么省钱。

政策还留了个后门:2026年1月1日之前,谁还没申报,赶紧跑。老车还能继续免税,就是让你还有机会做一场“时代的最后狂欢”。但新车企想偷懒,只能在门外发呆。技术整改的三个月,估计有人天天加班改电池,搞得自己像电动自行车厂。

车企压力大,消费者观望,二手车估值也开始飘。当年买的超低续航插混,明年突然就“身份不明”:没政策优惠,卖了买根豆腐都嫌不值。我倒是建议车商赶紧搞个“续航加长包”,就像手机电池年年换,充一次电够你跑三天。但最后,谁真心做产品,谁能赢下市场,这回终于要靠实力说话,而不再是靠政策“加持”。

当然,政策也不是对消费者无情。有过渡期安排,老款插混还能爽爽几年。但谁都明白,这钟迟早要敲响。那些什么都想沾,也不做升级的厂商,该收收心,看看除了加价还有什么路可走。有人已经开始嚷嚷:“这分明是抬高购车门槛!”其实门槛不高,技术低才是真低。你要是只会贴个标、装个绿色壳子,那还不如直接买辆电动自行车,干净利索还不交税。

比对一下2018年的政策,从43公里到100公里,这变化就像我的生发液从头顶跳到脚底,翻倍不止,进步有但压力更大。以前“合格”好说,现在要“优质”才行。于是大家开始审查车企的真功夫,谁升级了,谁掉队了。企业洗牌,也是一场马拉松,谁赢的是实力,谁输只是走得慢。

其实大家都明白:“伪新能源”这口饭碗,能端几天算几天。每年减少的车船税不多,但意义更大:谁站着挣钱,谁跪着混政策,分得清了。我自嘲一句:幸好我没钱买车,躲过了这个升级大考。以后街头能看到真正“节能”、“技术进步”的车,也算是政策给我这些假装关注环保的人一个礼物了。

最后其实也没什么可高兴的。这政策不是让你省钱,是让你省点脑子。以后买车,不看续航,不看标签,只看你到底是不是省油、是不是省电。想用低门槛过关,那你得实力见真章。说白了,插混车续航100公里成硬指标,谁不升级,谁就自己买门票了。至于我,只能边看边乐,毕竟批判现实的份我拿满了,福利的那部分,一如既往地没我的事。

插混车免税门槛翻倍,新规落地,低续航车型将退出-有驾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