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派科技10月卖出3.1万辆,双品牌协同,销量稳步提升

现在新能源车圈子,竞争那是一个越来越卷,各家都在拼价格、拼配置、拼品牌形象,基本到了你追我赶、谁也不服谁的地步。

这时候,奕派科技交出来的成绩单就特别有意思了。

10月销量突破3.1万辆,同比涨了34.9%,而且连续两个月都稳稳地进了“3万俱乐部”,这可不是随便哪个品牌都能做到的,更别说还保持了43.6%的累计销量增幅。

这种成绩背后,说白了,是企业发展思路跟行业大潮的良性互动,是品牌、产品、渠道、用户运营各种因素合力的结果,也有点逆潮流而上的味道。

奕派科技10月卖出3.1万辆,双品牌协同,销量稳步提升-有驾

先说说为什么现在这个市场卷得这么厉害。

新能源车这几年进入了爆发期,大家都在抢市场,价格战、功能战几乎没停过。

很多品牌为了销量,直接就打起了价格战,甚至不惜亏本卖车,结果就是整个行业利润越来越薄。

可奕派科技没有跟着乱杀价格,反倒在品牌运营、产品规划上做了不少“差异化”文章,这就有点意思了。

它旗下的东风奕派和东风风神两个品牌各有侧重,一个主打年轻、科技、家庭舒适,另一个主打务实和科技。

这种分层策略,其实就是把不同需求的人拉进自家的池子里,产品不雷同,也不互抢用户。

现在很多车企都想做“大而全”,什么都想沾,但最后往往就是差异不大,用户也搞不清你到底想干嘛。

奕派科技10月卖出3.1万辆,双品牌协同,销量稳步提升-有驾

奕派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精准定位细分市场,做好了用户画像,把资源用在刀刃上。

这两年,年轻人成了整个汽车市场的主力军,他们看重的是配置、智能化、颜值和品牌认同感。

奕派推出了eπ008五座版和纳米01,这两款新车算是抓住了“家庭出行”和“国民精品小车”两个热点。

尤其是eπ008,定位就是“大舒适家”,空间大、智能配置也不少,一看就是冲着有娃家庭去的。

纳米01则更偏向实用、性价比高,5-8万级别的市场竞争力很强。

基本上,这两款车把主流刚需市场堵得死死的。

很多人买车,最关心就是空间、智能和价格,但也希望品牌有点调性。

奕派这波产品升级,既有技术亮点,也照顾了家庭场景,算是把用户痛点踩得很准。

奕派科技10月卖出3.1万辆,双品牌协同,销量稳步提升-有驾

而东风风神这边,则把“务实科技”当成标签,L7、L8等车型稳稳地守住了基本盘。

这种双品牌阵营,互相补位,不打乱仗,反而能形成矩阵优势。

现在市场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你不做出点特色,用户根本记不住你。

这种分层打法,让品牌形象和用户体验都能各有侧重,不至于乱成一锅粥。

营销方面,奕派没有去搞什么一味降价、补贴的套路。

现在很多品牌都陷入了“以价换量”的怪圈,用户是多了,可利润却见底,品牌调性也被拉低。

奕派更多是做场景化内容,比如赞助北京马拉松、合作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这些活动都跟年轻用户的兴趣圈子沾边,能拉近品牌和用户的距离。

奕派科技10月卖出3.1万辆,双品牌协同,销量稳步提升-有驾

这种“圈层渗透”,说白了就是让用户觉得你跟他是一伙的,情感认同感更强。

东风风神则搞文化IP、社会议题,像武当太极节、国际友人参观博物馆这些活动,就显得更有底蕴一些。

这样一来,两个品牌的形象区分也就更清晰,用户群体也各有归属。

再来说说渠道和技术层面的动作。

奕派不是简单地铺渠道,而是通过E网(奕派)、N网(纳米)分网授权,把销售和服务做了精准分层。

很多车企渠道混乱,用户体验很容易出问题,奕派这套分网策略,既能保证资源不内耗,也方便管理。

技术协同方面,DH项目(东风×华为)现在已经不只是技术合作,慢慢往品牌共创走,这对智能化转型来说是件大事。

让用户参与新项目命名和标识设计,也是很聪明的办法,不仅拉近了用户和品牌的距离,还让用户有归属感。

奕派科技10月卖出3.1万辆,双品牌协同,销量稳步提升-有驾

毕竟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参与感,谁把用户当“伙伴”谁就能多抢一些心智份额。

现在的新能源市场,价格战很激烈,很多品牌都在拼低价卖量,结果就是利润越来越难看。

奕派科技却没有陷进这场价格漩涡,而是靠精准卡位和资源高效配置,实现了增长。

比如纳米01抓“国民车”市场,性价比高、实用性强,务实用户买得放心。

eπ008围绕“家庭舒适”做深做透,空间感、科技配置都紧扣家庭场景。

这种“不追大而全、而是准而精”的策略,在激烈竞争中反倒能保持差异化优势。

其实现在很多车企都在追求规模,但规模上去了,利润和品牌价值很难同步增长。

如果只盯着销量、只看短期,容易陷入利润困境。

奕派科技10月卖出3.1万辆,双品牌协同,销量稳步提升-有驾

奕派的做法其实就是在规模和精细化运营之间找平衡。

未来奕派推新车,比如eπ007+和DH项目落地,有机会在15万以上的市场里打开新空间。

高端市场竞争激烈,但利润也更高。

关键是能不能在扩张规模的同时,持续把品牌价值做起来,不让品牌形象变得低端化、同质化。

现在新能源市场已经进入下半场,比拼的不只是产品和价格,更是品牌溢价和服务体验。

奕派如果能进一步强化技术标签、提升服务体系效率,就有机会走得更远。

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看重智能化体验、售后服务和品牌调性,一旦品牌形象被拉低,后续很难再爬起来。

奕派科技10月卖出3.1万辆,双品牌协同,销量稳步提升-有驾

技术和服务是构建长期竞争壁垒的关键。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用户运营。

现在的用户已经不是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品牌信息,而是主动参与、互动甚至共创。

让用户参与产品命名、设计,是一种深度参与感的体现,能极大增强用户的归属感。

奕派能在这方面下功夫,说明对用户运营有深入理解。

现在很多车企都还停留在“卖车”阶段,奕派已经开始做“拉用户入伙”,这种思路在未来会越来越重要。

总的来说,奕派科技现在增长的底气,来自于精准定位和资源效率,不是盲目铺量,而是做精做专。

双品牌协同发力,产品分层、用户分层、渠道分层,各个环节都在讲究效率和精准。

奕派科技10月卖出3.1万辆,双品牌协同,销量稳步提升-有驾

营销层面有圈层渗透,技术上有华为加持,渠道上做了分网授权,整体系统化进阶思路非常明显。

未来新能源市场肯定还会继续卷,价格战也不会消失,但真正能走得远的,还是那些能把技术、品牌、服务做到极致的企业。

现在的中国新能源车企,最缺的不是规模,而是独特的品牌价值和用户口碑。

奕派科技要想成为行业的长跑选手,还得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服务体验上三管齐下。

眼下这份成绩单固然亮眼,但更重要的是在市场变化和用户期待不断升级的环境下,持续做细分市场的深耕,把品牌溢价和用户满意度稳稳抓在手里。

等到行业进入真正的“洗牌期”,那些积累了口碑和用户黏性的品牌才是真正的赢家。

最后,新能源车市现在的竞争已经不是简单的“谁卖得多谁赢”,而是“谁能让用户持续认可谁赢”。

奕派科技这波增长,靠的是系统化的品牌分层、精准的产品定位、场景化营销和渠道优化,不是靠价格战和盲目铺量。

这才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真谛。

未来只要能继续强化技术和服务,把用户运营做得更细,奕派在行业里肯定会有一席之地。

发展路上不会一路顺风,但只要思路对了,执行到位,用户认同感强,企业就能真正走得远、走得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