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N8L的成都站上市,李慧从落地成都到上市发布、在自己的号直播、跑渠道,这种马不停蹄的节奏,自7月3日调任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开始,几乎没有停过。
有意思的是,李慧上任之后第一次面对公众,也是在成都——在他上任后不到两个月,8月29日的成都车展首日,腾势发布了D9的2025款车型。双色车身的D9,在视觉上进一步拉高档次,令人耳目一新。
紧接着,9月17日,2026款腾势N9上市。增加了中配版本车型,以均衡之前两款配置之间较大的价差。和D9一样,新增了双色车身,以及新增了更多让人有情绪价值的外观色彩,在内饰上,则加入了呼声很高的金棕色供用户选择。
更重要的是,为腾势N9邀请到了“国民女神”高圆圆作为代言人。
值得一提的一点是,驾仕派之前分析过现在为什么大家会感觉在汽车营销上,明星在变多,这是因为大多以体验官、品牌挚友等等形式进行“短代”,主要是给活动本身站台。但是像腾势和高圆圆这样长期官方代言的合约,完全属于“大手笔”,且只代言N9一款车。
可见,腾势为N9所倾注的营销资源有多大。
10月28日,腾势N8L正式上市。这款车有着比N9明显更低的售价,但是在易三方、云辇A上同样都进行了标配,同样是大三排,29.98万元起的价格——市场终端的热烈回应,造成下订小程序的短暂崩溃,李慧在随后的社交媒体上公开道歉,一件用户体验上的小事,用真诚的态度做成了正面事件营销。
对于N8L和N9之间的区隔,驾仕派在之前探店的时候走访很多腾势体验店后,得到的结论和一般认知并不相同。
很多人会认为,核心技术和N9一样,价格比N9低十万,用户肯定会转向N8L。但忽略了十万元价差带来的是完全不同的用户群体。在终端店的产品专家甚至直言:N9的价格应该再高一些,同时也要多一些“人无我有”的情绪价值配置,因为硬核实力大家在理性上都认可,在感性上对人的召唤应该再拉高一些。
在N8L上市之后,据说从终端数据的反馈来看,N9的销量也并没有受到太大冲击。N8L和N9,作为在大三排SUV市场以硬核实力见长的技术流选手,相当于是覆盖了30-45万元的主流市场区间,并且从订单情况来看,一定会起到1+1大于2的效果。
可以说,短短五个月,从车型阵容到整个品牌给人的视觉感受,腾势让人耳目一新。
这并不是所谓“颠覆性”的改变,而是从一款款新品迭出的密集节奏之上,沉下来深入肌理的梳理。较之以往腾势总体倾向于用新品连番轰炸的风格,2025款D9、2026款N9——本质上并不是新车思维,而是用户思维。
除了增加外观内饰颜色、邀请代言人增大声量,看似新品推出但其实是官宣OTA升级迭代,新老用户均可享受,让老车主们悬着的心放下。李慧在与驾仕派的沟通中直言:
动价格促销量肯定最容易,但难而正确的事情更值得做。
实质上,李慧上任之后,只有N8L是全新车型,甚至于此前2026款N9的发布,亦可看作是预热和序章:进一步拉开和N8L之间在车型认知上的区隔,至少在提及两款车的时候,两兄弟虽然内在技术都很硬,但是N9更豪华、品质更高,
况且,N9有专属代言人高圆圆。
由此可见,李慧在上任后的每一步,对于腾势而言,都是此前少见的针脚缜密。
而在本周末,腾势将会举办腾势之夜和腾势D9的第30万辆交付。在打完了今年手中的牌之后,回到品牌、回到用户,基本上每个月一次的发布会,看得出李慧及团队的用心和专业。
▲广州车展上,李慧和TVB花旦黄翠如一起体验腾势D9。
在高强度的节奏之中,织出的是一张针脚缜密的布局,而不是慌慌张张匆匆忙忙、放烟花一样的营销节奏,复盘之后,我们可以看到:
一个品牌要做强,领先的技术和极致的产品固然是基础,但营销肯定是一个宛如绣花的手艺活。
我们之前会说腾势被低估,产品扎实但是营销做得不行,更多还是因为在新品迭出的时代,高举高打看起来是“饱和式攻击”,但很容易落入“放烟花”的陷阱——眼见着一波高投入没有像预期那样“爆”,马上转身去投入下一波。
“烟花”是漫长营销节奏当中的一环,甚至是不期而遇的惊艳,但假如成为目的和结果,你会发现它消失的速度比你想象中还要快。
然而对于腾势的下一步,与“华为智驾”“理想家庭”“小米年轻”等强标签相比,腾势在大众心智当中,仍缺少一句“买了它=?”的清晰定义,这也会导致在日常传播时,其内容的相对同质化。
李慧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安全。
在李慧看来,安全是腾势汽车最大的基因,腾势这一轮易三方新车型,包括2026款N9和N8L的发布会上,关于安全的内容,比重都被放到最大。在一系列权威、标准的实测视频中,只有开启了相关功能与没有开启之间的对比,完全没有出现任何一个竞争对手。
在对自身优势的宣讲当中,腾势保持着自己作为高端品牌的体面。
李慧还介绍说,在腾势内部对于上千车主的调研中,Z9和N9老车主群体,对于产品优势感知性排名在第一的是操控——而事实上,安全和操控是相辅相成的。
这就带来了一个在汽车圈被旷日持久争论的问题: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极高的操控上限,到底有用么?这个问题我之前也专门和驾仕派的技术顾问们聊过,“车坐不开”是用户的本质需求么?
负责产品开发的工程师认为:高操控极限,意味着在极端环境下更高的安全上限。比如让很多人不明觉厉的“鱼钩测试”:
(Fishhook Test)是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制定的一项极端动态稳定性试验,专门用来检验车辆在高速紧急避障场景下的防侧翻能力,被视为汽车安全领域的“终极考场” 。
它模拟驾驶员在高速行驶中突然发现障碍物,下意识猛打方向躲避后又迅速回正的全过程。
车辆轨迹呈“鱼钩”状,因此得名——腾势N9和N8L在这个标准测试当中,高速行驶发现障碍物、并能够完美避障防止侧翻的时速是多少呢?
210公里/小时。
这个测试可以告诉你一个简单的道理:当你在中国的高速路上行驶时,突遇危险进行避障,别的车翻了,但腾势N8L不会翻车。
操控天花板不是用来“玩儿”的,是用来保命的。
当然,易三方带来的良好操控性也意味着日常好开,以及自驾游在复杂行车环境里更好的应急能力和便利性。正如我开着N9去川西,无论上山走烂路还是跑山路十八弯,内心里的踏实,也是扎实技术带来的情绪价值。
安全这个被豪华品牌们讲得人尽皆知的故事,在新能源时代的语境当中,它的代表品牌当中,应该有腾势的名字:
这是腾势从诞生那一刻的基因就决定的。
讲操控、讲安全的故事,需要针脚细密的手艺,需要沉到肌理的耐心,需要扎实落地承载基因的产品。
这一切,李慧和团队都有。
当然,我也认为腾势在2025年下半年稳住了基本盘之外,在声量和品牌形象上有向上且正面的变化,但依然缺乏一个刷屏级的爆点。
要注意,我指的不是“爆款”,而是“爆点”。这个爆点甚至不是顶流明星站台带来的粉丝用爱发电引爆,更不是不分好坏只看流量利用人性弱点的下水道爆点,而是类似于仰望U9那样,用地表最强成绩彰显速度极限、造车极限的引爆全行业的关注和议论。
▲广州车展腾势展台人气很足。
如何用自身产品优势、技术优势引爆一个刷屏级的事件?是腾势在细密蓄力之后,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李慧说话的声音并不高亢和激昂,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目光坚定、相处的时候非常谦逊,善于倾听。谈到安全的时候,他甚至说到他可以在自己的账号上做关于安全的专题。对于高管个人IP,他更多是以一个传播环节来躬身入局,从不进行个人身份炒作。对于腾势所做的每一个营销动作,他都积极转发留言。这并不出于流程要求,而来自于对品牌的热忱。
而当一个团队加上用户的温度,在单纯的热情和认同驱使下,我认为这样绽放出的品牌能量,胜过任何一场转瞬即逝的烟花。
(END)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