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汽车行业的变革就像潮水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特别是这几年的新能源浪潮,最明显的就是传统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越来越难看。拿本田来说,过去的十年,销量变化是个跷跷板。我记得2015年,刚好本田在中国的销量突破了百万辆,达到100.63万辆。那时候,谁还会想到,快十年后,2024年竟然暴跌到只有85.23万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2016年还突破了124万,2017年更是高达144万——感觉那几年,买本田的人还不少。是车型更新快不快的问题,还是我们这个市场变得太快了?那会儿本田的CR-V很火,销量占比挺高,但别看销量大,车型设计其实也不是特别用心。很多车都像是拼凑出来的,仿佛恩怨情仇都藏在车身上。
这次让我印象深刻的点在于2020年,销量开始掉头向下。那年,销量的峰值大概才162万。之后几年的连续下滑,真是让人震惊。2024年,到底怎么了?销量直接暴跌30.9%,一跌到底,顺势败给了丰田、长安、吉利这些能主动拥抱转型的品牌。咱们也可以想象,一开始传统合资品牌其实挺吃老本的。发动机动力强、平稳持久、油耗还算低……但新能源一来,这优势就饭后添点辣椒,变得没那么重要。
——这也是个为什么问题。谁会去关注一台内燃机的稳定性?大部分消费者,已经更关心剩余续航和充电便捷了。品牌的动力表现很多新能源车都能做到比传统燃油更强。比如那什么吉利的极氪,动力线性平顺,油耗低,开起来跟燃油车比也差不了多少。反而本田过去倚重的发动机优势,正逐渐被市场腰斩。这次换个角度想:本田那些稳如老狗的发动机,是不是用时间换来的?现在说不准,新能源产品越做越精了,老本还能顶多久?
换个角度看:市场还在变,消费者也在变,车型的虚实平衡在逐渐倾斜。比如CRV、浩影,这两款车在价格上压得很厉害,竟然还贵过威兰达和荣放。这其实挺讽刺的——不是说贵一定好,但没市场竞争力的车,除非你有特强的品牌光环或其他优势。关键是,舒适性、空间、配置这些,往往都是一样,差别不大,但价格差距却成了核心。随便一款XRV、宾智的售价,还要比锋兰达、锐放高点。你说,不就挂个日本牌,价格就能撑住?但实际市场告诉你,用卖老本的套路,走多远都不行。
我还记得,去年跟朋友聊天,他说:本田新款太不好看,设计不走心。难怪销量不行。这也是个信号——小改款变成大改款的难度变大,特别是在外观设计跟不上时代的节奏时,就是个卖不动的死结。反观丰田、吉利他们,几乎每款新车都带点新意,偏偏本田还在用老招数,价格比竞争对手还贵,没有实打实的技术更新支撑。
或者有人觉得,日本车还在吃老本,但真不全是。不少车只是拿原来好东西拼了拼,还迷之自信。比如我朋友提过一句:这些车卖得还确实不少,可能是因为品牌认知还在。但又有人私底下说:你看那些改款,如果不走心,就是在等死。我猜,没细想过这个改款是不是走偏了?市场逐渐不买账,说明消费者变了,偏好也变了。
转一圈再回头,供应链其实也引起我注意。你知道吧?不少车型的零部件其实还是当年那些库存,只是装在新车里。这种走老路的做法,能撑多久?我估计,供应链太依赖传统平台,一旦在新能源上难以突破,就寸步难行。之前就有人说:供应链像是个拉链,只要那条无形的链断了,一切就全散了。
对了,小跑题一下。有个问题,今后本田要怎么应对市场变化?我觉得,还是得突破。看别人不光用价格拼,还创新,像吉利极氪那样,直接砍掉燃油车,变纯电平台。反观本田,似乎还在研究:我们发动机还挺牛的。这就像说:我家饭馆卖肉夹馍,味道还行,但外面开了个炸串店,火得一匹。你会觉得,靠老本还能火多久?还是得面向未来多点思考。
这不禁让我想问:你觉得,像雅阁、CRV这样老牌标志,到底还留得住市场吗?还是说,得像宝马那样,推出纯电车型,用品牌转型来续命?其实我没什么定论,只是觉得,这变局的风向,一定要比我们想象中的快。
不过话又说回来,有时候我会想:市场确实在变,但某些东西还挺不变的,比如那种用情怀打价格战的心态。这也是为什么,你会看到一些二线城市,还是有人喜欢买十年前的本田——因为它还算靠谱。只是,这种古董还能陪多久?这就是个问题。
所以,最后留个悬念吧——下一个转型年,本田会变成什么样?还是会继续盯着发动机那点死忠粉欢喜?抑或,真得像吉利一样,把新能源当成新天地去拼了?我其实挺好奇,毕竟市场的没有谁敢保证永远不会变脸。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