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中,企业高管及核心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他们的操作往往被视为企业未来发展的风向标。9 月 11 日,比亚迪披露的一则公告,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巨石,激起千层浪。公告显示,比亚迪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人员斥资逾 3500 万元增持公司股份,这一举措迅速成为市场焦点,引发广泛热议。
此次增持行动涵盖了比亚迪多个关键岗位的重要人物。从 9 月 2 日至 9 月 9 日,高级副总裁罗红斌、高级副总裁兼财务总监周亚琳、高级副总裁杨冬生、副总裁罗忠良、副总裁李巍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 A 股股份共计 58100 股,增持金额达 1465.72 万元。此外,比亚迪其他 33 名核心人员也积极跟进,在近日通过相同方式增持公司 A 股股份共计 83900 股,增持金额共计 2079.64 万元。两部分增持金额合计 3545.36 万元,彰显了公司内部核心团队对比亚迪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比亚迪方面明确表示,高管及核心人员的此番增持行为,是基于对国家 “双碳” 目标下新能源行业广阔前景的深刻洞察,对公司自身未来发展战略的充分自信,以及对国内资本市场长期投资价值的持续看好。“双碳” 目标的推进,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比亚迪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布局、市场拓展等方面均已取得显著成果,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
回顾比亚迪过往的高管增持记录,上一次大规模增持还要追溯到 2019 年上半年,当时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通过集中竞价等方式增持比亚迪 A 股 100.00 万股,耗资 4860.35 万元。更早之前的 2015 年下半年,也曾出现高管大规模增持的情况,李柯、吴经胜等多位高管纷纷出手,每人增持金额在 150 万元至 200 万元不等。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前两轮增持时,比亚迪均处于相对低谷期。2017 年至 2019 年,公司业绩连续三年下滑;2014 年,汽车销量出现下滑。而此次增持,比亚迪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录得营收 3011.27 亿元,同比增长 15.76%,净利润 136.31 亿元,同比增长 24.44%;扣非净利润为 123.15 亿元,同比增长 27.03%。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营收为 2283.17 亿元,同比增长 9.33%;手机部件、组装及其他产品业务营收为 727.78 亿元,同比增长 42.45%。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比亚迪凭借技术创新,如刀片电池、DM-i 超级混动技术等,不断推出深受市场欢迎的车型,市场份额持续扩大,甚至在单季营收上超越特斯拉,迎来历史性一刻。
从市场反应来看,高管及核心人员的增持行为通常会被投资者视为积极信号。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这种增持行为显示出管理层与股东利益的一致性,以及对公司长期增长和盈利能力的坚定信念。”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也指出,比亚迪高管及核心人员增持公司股份,有助于提升市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在公告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比亚迪股价虽未出现大幅波动,但市场关注度显著提升,成交量较之前有所放大,显示出投资者对这一消息的重视。
比亚迪高管及核心人员斥资逾 3500 万元增持公司股份,不仅是对公司自身发展的有力背书,更是向市场传递出积极信号。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比亚迪有望凭借自身优势,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持续发力,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未来,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比亚迪的这一举措或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