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某4S店的销售员小张发现一个怪现象:卡罗拉1.5L自吸版比1.2T涡轮版便宜三千块仓库里自吸车型的库存量却是涡轮车的两倍。 隔壁吉利的展厅里帝豪老款自吸车连展车位都没保住清一色换成了1.5T新车。 销售数据更直白他手里80%的订单都流向涡轮车型。
这种变化不是孤例。 某日系品牌的小型车2019年70%销量靠1.5L自吸发动机支撑到2024年这个比例暴跌到不足30%。 新上市的紧凑型车里超过80%直接标配涡轮增压发动机自然吸气连“可选配置”的资格都在消失。
涡轮技术早已不是当年的“拖拉机”
十年前开涡轮车的人总抱怨“踩油门后半秒才来劲儿”现在这种迟滞感基本成了历史。 主流的1.5T发动机用上了小惯量涡轮和电控泄压阀涡轮介入时间缩短到0.3秒内轻点油门就能输出250N·m扭矩这相当于老款2.5L自吸发动机的水平油耗只有5.8L/百公里比同动力自吸机低10%以上。
成本账也算得精明。 早年间车企造一台2.0L自吸发动机配上六速自动变速箱和散热系统采购成本要十三四万。 现在换成1.5T+双离合组合直接省下两万块。 2024年长城汽车财报显示涡轮产线改造后利润率硬生生拉高1.8%。
政策才是真正的“隐形推手”
双积分政策像悬在车企头上的刀。 2023年起车企平均油耗必须压到4.8L/百公里以下自吸发动机成了“拖后腿专业户”。 比亚迪曾因燃油车油耗超标一年亏掉两亿新能源积分交易费;长安汽车内部文件更显示每生产一台1.6L自吸车就要多交三千块税费。
测试规则也偏向涡轮。 工信部油耗测试模拟城市缓行工况涡轮车能在低转速爆发高扭矩数据占尽便宜。 某车企工程师透露:“同功率的自吸车实测油耗只比涡轮高0.5L在台账上能差出1.2L红字警报直接触发”。
消费者被参数表“绑架”了
走进4S店的人越来越依赖手机里的对比表格。 某车型论坛的投票显示73%用户选车时优先看马力、扭矩、工信部油耗三栏数据。 自然吸气发动机在这里全面吃亏:2.0L自吸机扭矩200N·m隔壁1.5T涡轮车标着250N·m;百公里加速慢1.5秒油耗数字还更高。
懂车帝2024年测评榜单前20名中仅剩三款自吸轿车上榜。 销售员培训手册明确标注:“推涡轮车时重点讲7秒破百推自吸车只能强调可靠性”后者在展厅里根本带不动成交量。
自吸的退路正在被斩断
混动系统本被看作自吸的救生圈现实却更残酷。 丰田最新第五代THS混动弃用了老款1.8L自吸改用2.0L阿特金森循环+强电机驱动;本田i-MMD系统里自吸发动机彻底沦为“充电宝”多数时间不参与驱动。
产线调整更是釜底抽薪。 广汽研究院报告显示要让2.0L自吸满足国六B排放需加装净化设备导致车重增加150公斤反而推高油耗。 某车企2023年申报的28款新车中自吸发动机仅出现在5款入门车上中高端车型连备选名单都进不去。
维修店老板老李的账本揭示最后一道裂缝:涡轮车大修费用比自吸车平均贵40%年轻人根本不在乎。 “店里涡轮车客户平均车龄3.2年自吸车客户车龄8年起。 新车买来自吸的? 五年内难得见一个”。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