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真的下场造电动三轮车了,这事儿听着就挺逗的,但它是真的。
这个一向在豪华车市场里端着的牌子,这次一转身就扎进了印度的街头巷尾,搞出了一款卖1.2万人民币的电动“三蹦子”,摆明了就是要抢那里最大的出行市场。
这操作其实想想也明白。
高端车市场挣钱越来越难,大家卷得厉害,奥迪估计也是觉得,与其在上面拼个你死我活,不如换个跑道,去一个需求量大得吓人、虽然单价利润不高但能走量的市场里闯一闯。
在印度那个地方,三轮车就是国⺠交通工具,是实打实的刚需,市场大着呢。
你可别小看这车只卖1.2万,给的东西还真不少。
续航能跑200公里,最快能开到45公里每小时,这水平在三轮车里头,绝对是尖子生了。
而且它出厂就带着雨棚,还是那种能收起来的透明顶,省得用户自己瞎折腾。
车顶上还有一层太阳能板,在印度那种天天大太阳的地方,晒半天又能多跑10公里,这设计简直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
车里的细节也想得挺周全。
驾驶座是独立的,后排能坐俩人。
屁股后头还有一个80升的后备箱,拉人也好,送点小货也好,都能搞定。
中控那儿还有个5英寸的小屏幕,是不大,但插个U盘听个歌的小功能还是有的。
这些东西放在一辆三轮车上,确实能看出来奥迪是下了功夫的,不是随手一搞。
动力上,用的是一个1.5千瓦的永磁电机,拉个300公斤的重量小菜一碟。
刹车是前盘后鼓,还带能量回收,这在三轮车里算挺不错的配置了,起码开起来心里踏实。
当然,你也别想在它身上找什么自动驾驶、车道保持这种高科技,价格就摆在那儿,买这车的人也不关心这些。
这事儿最有意思的就在于对比。
同样在印度,雅迪的高端三轮车要卖到1.8万,续航才80公里,配置也简单些。
这么一比,奥迪这辆车就显得特别划算了。
奥迪这一手,可以说是稳准狠,用更低的价格给了更好的东西,直接打到了对手的七寸上。
牌子响亮在这里就派上大用场了。
你想想,在印度街上,你开着一辆贴着奥迪四个圈的三轮车,那感觉肯定不一样。
这不光是个代步工具,还带了点面子,哪怕只是个“三蹦子”。
对于那些靠三轮车吃饭的人来说,这车说不定能帮他们多拉几个客人,谈生意的时候腰杆都能挺直点。
奥迪算是把自己的品牌光环,成功地安在了一个新物种身上。
当然,这车要是真拿到国内来卖,那情况就完全两样了。
国内的三轮车市场没那么大,而且大家对这种车的外形也看不上。
开个奥迪标的三轮车出门,估计换来的不是羡慕,而是别人奇怪的眼神。
但在印度,这一切都合情合理,那儿的法规、路况和用车习惯,都给这种小电动车准备好了温床。
最高40公里的限速完全没问题,车子小又灵活,在堵得水泄不通的城里钻来钻去特别好使,停车也方便,还没有那么贵的油钱。
对很多印度人来说,这简直就是最完美的出行工具。
奥迪这次放下架子,可以说是搞了一次非常成功的“降维打击”。
这一招让很多同行都看呆了。
一个豪华品牌,居然能把身段放得这么低,去抢最基层的市场,这得有挺大的勇气。
这也给别的汽车牌子提了个醒,未来的市场竞争,可能不再是各卖各的,跨界过来抢饭碗的事会越来越多。
现在还没消息说这车要不要在国内卖。
但是奥迪这次的动作,不管最后怎么样,都秀了一把创新的脑子和对市场的嗅觉。
它告诉大家,品牌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找对了路子,高大上的牌子也能在平民市场里玩得风生水起。
要是有一天,这辆挂着奥迪标的电动三轮车真在国内开卖了,你会不会动心?
这个问题,估计每个人心里的答案都不一样。
它挑战的不光是我们的钱包,更是我们脑子里对一个汽车品牌根深蒂固的印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