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万六,买一台电动摩托。
我看到本田WN7这个定价时,第一反应是自己看错了小数点。这价格,在汽车市场都能有不少选择了。可本田就这么干了,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风之裸跑”,听着挺有诗意。
但这台“风”的续航只有130公里,这就有点尴尬了。这个数字,在今天连很多国产两三万的电动摩托都打不过,更别说支撑什么长途摩旅了。花超过十万块,结果活动半径被死死锁在城市里,还得时刻盯着电量焦虑,这体验听起来可不怎么“风”。
当然,本田似乎也没打算让车主跑太远。他们给WN7配了CCS2快充,半小时能从20%充到80%,算是弥补了一下短板。可问题是,这车整备质量达到了217公斤,跟一台公升级的燃油重机差不多重。推着这么个大家伙到处找充电桩,那画面想想都觉得费劲。
这就很有意思了,续航和重量都像是短板,那这十二万六到底花哪儿了?
答案在硬件上。本田几乎是把一台大排量燃油跑车的“骨架”直接搬了过来。倒立式前减震、中置后减震、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单摇臂配皮带传动,再加上Nissin的径向四活塞刹车卡钳和倍耐力“恶魔3”轮胎。这些东西,随便哪一样放在油车上都是高端货的象征。本田的意思很明白:我造的不是代步工具,而是一台真正的“电动机车”。
动力方面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4.5匹的最大马力,单看数字确实不起眼,甚至不如一些250cc的小钢炮。可它那台水冷中置电机能爆发出100牛米的恐怖扭矩,这个数据,已经可以和公升级的燃油猛兽相媲美了。本田宣称其性能与600cc燃油车相当,指的应该就是这种蛮不讲理的瞬间提速能力。
所以,本田的逻辑清晰起来了。它在用顶级的车架、刹车和轮胎,去包裹一个性能参数上“偏科”的电驱系统。它试图告诉市场:电动摩托不应该是轻飘飘的玩具,它同样可以拥有燃油重机的操控质感和驾驶激情。WN7这台车,本质上是本田对“高端电动摩托应该是什么样”的一次定义和试探。
这背后,是本田那个要在2040年实现所有摩托车产品碳中和的宏大计划。2024年被他们定位为“电动摩托全球扩张元年”,WN7就是这盘大棋里的第一颗,也是最重要的一颗棋子。它的出现,符合本田既定的战略,即便它在电池技术上依然没能带来什么惊喜。
说白了,本田用WN7画下了一条起跑线,一条售价极高的起跑线。它赌的不是眼前的销量,而是未来十年里,谁能掌握高端电动摩托的话语权。只是,消费者会不会为这个宏大的故事买单,尤其是在充电桩还没那么普及的今天?这阵风,究竟是吹向未来,还是先吹跑了用户的钱包,答案可能比我们想的要来得更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