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期待经典车型的换代,尤其是像宝马3系这样的标杆。但这次,当全新一代3系的面貌若隐若现时,更多的是一种措手不及的视觉冲击。那种感觉,就像是老朋友突然换了个你完全不认识的发型,一时间有点懵。
这并不是小修小补,而是彻彻底底的“大变脸”。最抓人眼球,也最容易引发讨论的,无疑是它那放飞自我的前脸设计。双肾格栅还在,但尺寸和造型都突破了我们对3系的固有认知,甚至让人联想到更高级别、同样设计大胆的新7系。
这种“飞翼式”的格栅概念,据说源自BMW Vision概念车,听起来挺有未来感,但具体落实到量产车上,是否能被所有人接受,是个未知数。大灯组也被巧妙或曰强行地融入其中,这种处理方式,让整个前脸的视觉焦点都集中在了中央区域。
格栅内部的填充也玩出了新花样,垂直与斜向的条幅组合,跟新一代宝马X3有点像,但放在3系上,配上这大尺寸,显得格外张扬。引擎盖的立体线条,下沉的车标区,这些细节都在努力营造运动感,试图告诉你,这还是一台宝马。
然而,仅仅是前脸,就足够引发一场关于“美”与“个性”的大辩论了。有人会觉得这叫大胆创新,符合年轻人不走寻常路的调性;也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丢掉了宝马经典的韵味,显得有些用力过猛,甚至怪异。
尤其是考虑到它那“比5系更个性”的宣传语,这似乎是在暗示,全新3系就是要剑走偏锋,拥抱那种极致的、可能两极分化的设计风格。这种风格,在国产新能源车上屡见不鲜,如今燃油车巨头也开始效仿,是迫于竞争压力,还是主动求变?
除了这个激进的版本,坊间还流传着另一种设计风格的全新3系谍照。那个版本的前脸,大灯组同样与中网相连,但中央的双肾格栅尺寸被压缩得极小,而且是封闭式的。
这个“小鼻孔”版本,相对来说似乎更符合一部分人对宝马传统元素的期待,至少保留了双肾的经典形态。虽然下方的进气口依然尺寸夸张,但整体视觉冲击力似乎比“大嘴”版本要缓和一些。
不过,考虑到这个版本可能隶属于M3系列,其设计的极端性或许有其特殊理由,对普通版3系设计走向的参考意义就没那么大了。毕竟M Car总是在设计上更加激进和战斗。
尾部设计也有些看点,双C型的尾灯组,造型跟上一代宝马5系有点神似,中间用一根黑色饰条连接,形成贯穿视觉效果,虽然不是真的贯穿灯。下方大面积的黑色包围和扩散器,倒是明确地告诉你,这车依然强调运动和操控。
但话说回来,无论最终量产版是哪个版本,或者介于两者之间,全新一代宝马3系的外观变化巨大,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这无疑是对市场的一次试探,也是对消费者审美接受度的一次考验。
特别是在国内市场,年轻消费者已经被各种设计新颖、大胆前卫的国产新能源车“洗礼”过。他们对传统汽车设计的条条框框不再那么执着,反而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那么,宝马3系这次的“激进变脸”,是顺应潮流的明智之举,还是冒着风险的自我颠覆?它能否凭借这副全新的面孔,在竞争白热化的豪华中级车市场,特别是面对来势汹汹的国产电车时,继续巩固甚至提升自己的地位?这一切,都充满了悬念。
毕竟,设计这东西,太主观了。你觉得是“个性”,他可能觉得是“丑”。是“比5系更个性”,还是“比5系更难懂”,最终还得市场说了算。这台全新的宝马3系,从亮相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是话题的中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