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梗动刀上跑道!北京奔驰奇幻一日

奔驰标准科技日

这不是我第一次来参观北京奔驰的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但却是第一次看到北京奔驰的负责人在游客面前“玩梗”,特别有意思。

以前也听过奔驰的工程师讲他们自己的标准和技术,但这次不一样,大家一块儿把一套几万块的奔驰座椅“拆得底朝天”,真是头一回见。

今年的“奔驰标准科技日”不仅更奇幻、更热闹,也让人学到了不少东西,感觉挺有收获的。

玩梗动刀上跑道!北京奔驰奇幻一日-有驾

在奔驰工作会“变笨”?

Part 1. 听说,在奔驰工作会“变笨”?

一开始,这事儿就有点儿意思了。

东道主一开口,就带起了点奇幻的调调。北京奔驰有限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柏睿凯(Jörg Bartels)在欢迎词里居然说:“在奔驰工作,可能会‘变笨’。”

他举了个例子:奔驰一款底盘的研发,要花整整四年时间,分成六个大步骤。工程师们得在驾驶模拟舱里“跑遍”全球各种烂路,还要在实际道路上经历两个冬天和两个夏天。这些流程,一点都不能少。

他说:“因为在奔驰,我们做事不马虎,造车不将就,说话负责任。我们愿意花时间做对的事情,把每一台车都做到最好,服务好每一位客户。每一天、每一分钟,我们都力求做到极致。”他还特别强调,“我们也为此感到自豪。”

所以,柏睿凯说的这个“笨”,其实是一种“较真”的表现。

不过,当你发现一向正经的奔驰也开始玩梗,就知道这次的体验肯定不会太普通。

玩梗动刀上跑道!北京奔驰奇幻一日-有驾

拆座椅揭秘奔驰工艺

Part 2:“开膛破肚”,乐在其中?

开场之后的环节,真是够“魔幻”的。

现场摆了一整套价值好几万的奔驰E级车座椅,直接放在讲台中央。然后,那个奔驰座椅的工程师居然跟我们说:“来吧,把这座椅拆了,用刀子,就像开膛破肚一样。”

这可比开一辆AMG GT上赛道还稀有啊!结果大家一拥而上,动手的、看热闹的、拍照的,围着座椅里三层外三层,场面相当火爆。

真羡慕那个能亲自上手的朋友,他不仅能摸到NAPPA真皮那种软乎乎、有弹性的手感,还能切身体会到奔驰对细节的讲究。不过,他肯定不会知道座椅表面那层纳米涂层,这是为了防止深色衣服弄脏浅色皮质的新技术。

从表面涂层到表层、支撑层,再到通风层和加热层,一层一层地切开,不只是拆开了座椅,更是拆开了奔驰对舒适、安全和豪华的极致追求。这哪是拆座椅啊,简直是给咱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座椅制造课”!

玩梗动刀上跑道!北京奔驰奇幻一日-有驾

座椅背后的复杂工程

好,我来用更口语化、更接地气的方式改写这段内容:

---

按照奔驰的标准,座椅可不是随便坐个沙发那么简单。它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里面涉及了6000多个标准控制点,比你家的沙发复杂多了。

就拿这套“倒霉”的E级车座椅来说吧,光是零件就有1000多个,用了400多套工装模具,还要经过2000多项测试和仿真。一套座椅的研发时间足足有1460天——这时间,够某些“车企”从头造一辆新车了。而且,奔驰为了每款车,还得专门设计不同的座椅骨架平台,所以他们整个产品线里,光是座椅就有上千种类型。

“坐奔驰”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不是因为品牌吹得天花乱坠,而是真的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把1000多种座椅和6000多个标准一点点“堆”出来的。

---

Part 3:奔驰的公式——看起来 ≠ 开起来,但A=S

说到算式,奔驰还真是挺符合大家对德国人的印象:严谨、有条理,还特别喜欢玩精密机械。

你看啊,奔驰已经做出了很不错的空气悬架,但他们还不满足,还在琢磨怎么让传统的钢簧悬架也变得更舒服。答案嘛……当然还是“加零件”呗。

敏捷操控系统优势

简单来说,奔驰在减震器的连杆上加了一个小活塞,这样就能通过液压的方式,让减震阀的阻尼变得可调,从而大大提升钢制悬架的舒适性。而且因为钢悬本身的特点,这套叫“敏捷操控系统”的设计,在刚开始压缩的时候能有效降低阻尼,让车子开过坑坑洼洼的路面时更平稳;等到中后期再恢复正常的阻尼,提供更扎实的支撑。对于那些在意驾驶感受的人来说,这种悬架比空气悬架更有“驾驶乐趣”,反馈更直接、更真实。

玩梗动刀上跑道!北京奔驰奇幻一日-有驾

奔驰底盘调校标准

奔驰觉得啊,光看底盘好看可不一定开起来就舒服。底盘到底好不好,得开过才知道。每个人对“好底盘”的理解都不一样,所以就得靠精细的悬挂调校和配置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适配不同的驾驶习惯,这样才能在各种真实出行场景中,长期使用下来真正符合奔驰的标准。

具体来说,奔驰对底盘的评价有五个维度:驾乘舒适性、安全感、掌控感、运动性和精确性。围绕这五个方面,奔驰还细化出了130多个关键指标,涉及1000多个零部件的调校标准,确保每一款奔驰车都能保持一致的驾驶体验,从而体现出“奔驰的驾驶特性”。

工程师们举了个例子,奔驰所有车型都能在德国不限速高速上稳定地以250公里时速行驶;在极限操控表现、冗余感、可预期性以及线性体验这些方面,入门车型的表现也能和旗舰车型媲美。

从这个角度看,A级车 = S级车,确实没毛病。

第四部分:奔驰的“S”,谁不想要?

虽然这么说,但当一辆真正的S级轿车摆在眼前时,还是忍不住想坐进去体验一下。

坐在那辆S500L宽大舒适的座椅上,真不知道如果这把座椅有灵性,知道我们上午对它那些“小伙伴”(比如其他车型的座椅)做了什么“狠事”,会不会趁着测试场地的颠簸,把这些“家伙”一个个“弹射”出去。

玩梗动刀上跑道!北京奔驰奇幻一日-有驾

自然和谐的驾驶体验

当然,这有点想太多了。第一项测试就是常见的路面上的凸起,车子以40公里的时速通过,根本不用减速。车身会随着路面起伏轻轻上下动一下,算是对路况的一种基本回应,除此之外,车子不会有额外的晃动。

奔驰的工程师跟我们说,他们其实并不想让车主感觉“像在平地上开一样”——虽然靠着空气悬架,甚至加上了敏捷操控系统的钢悬架,奔驰从技术上完全能做到这一点。但相反,奔驰的底盘会保留一定的路感反馈,也就是“不刻意追求车身的绝对平稳,而是追求一种自然、和谐的驾驶感受”。

这种对自然和谐的追求,已经成了奔驰造车的一种理念。比如在奔驰的另一款“S”级车型——EQS电动轿车上,工程师就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最新的线控转向技术,还结合了现在很受欢迎的赛车方向盘。

相比传统的机械结构,线控转向天生就更灵活、更精准,而奔驰在这方面的表现也做得更到位。同时,线控转向和智能驾驶的配合也更容易实现,这项技术将会首先应用在奔驰即将量产的L3级别自动驾驶车型上。

蓝线绿线安全设计

咱们接着聊,奔驰对这套系统的要求可不止这些。他们不仅要发挥技术优势,还得尽可能地照顾到老用户们的驾驶习惯。用奔驰工程师的话说就是:“让车子来适应人,而不是让人去适应车子。”所以,EQS这辆车配备了线控转向和赛车方向盘,它在低速的时候,只需要不到170度的方向盘转动就能完成调头;而在高速公路上,轻轻一打方向就能稳定变道,特别顺手。

第五部分,标题是“蓝线?还是绿线?”

这不是电影里拆炸弹那种生死抉择,但同样关系到行车安全。

刚才体验了线控转向加上赛车方向盘的神奇感觉,现在奔驰的工程师指着技术图上的蓝线和绿线,跟大家解释,这套线控转向系统是怎么在完全去掉机械连接的情况下,通过两套独立的冗余系统来确保安全的。

奔驰的线控转向系统其实有两个版本,一个主系统,一个备用系统。这两套系统各自都有完整的软硬件配置,不管哪一套出了问题,另一套都能独立完成转向操作,确保安全可靠。

玩梗动刀上跑道!北京奔驰奇幻一日-有驾

安全冗余设计

所以,不管是有人故意剪断了蓝线还是绿线,都不会影响车子的安全驾驶。就算两套系统都坏了,装有后轮转向的车,还能靠后轮维持基本操控,极端情况下,光靠ESP系统也能让车子安全地停到路边去。

这种“安全冗余”的理念也用在了软件开发上。工程师说,这两套转向系统的软件是用完全不同的逻辑来设计和编写的。所以,就算黑客攻破了一套系统的防护,也很难用同样的漏洞去破坏另一套系统。

于是就有人问了:那整套线控转向的软硬件成本到底多少钱?

“我不知道。”他说。

“他也不在乎。”我想。

Part.6 不就是“某某领先”吗?他说得,你更说得

在北京奔驰,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中英文并排出现的标语,比如“行则致极——The Best of Nothing”。英文看起来挺有气势,中文却显得更有境界。两者合在一起,正好体现了奔驰一贯的风格:专注把事情做到极致。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奔驰一直专注于把自己的事做好,不太愿意跟竞争对手比,甚至有时候还会被别人拿来对比,有点烦恼。不过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变化,主动沟通、表达自己已经成了车企营销的必修课,奔驰也不例外。

奔驰主动沟通显优势

好,我来用更口语化的方式改写这段话:

幸好,奔驰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管是“奔驰标准”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还是这两年“科技日”上越来越开放、内容也越来越扎实的技术展示,都说明奔驰现在在跟外界沟通上更主动了。

就像北京奔驰的党委书记、高级副总裁张正业说的,大家其实挺想了解什么是“奔驰标准”,也想知道为什么奔驰车开起来那么安全、可靠、而且做工特别讲究,这些背后的“隐形豪华”到底是什么。

而这次的“奇幻一日”活动,也让大家看到,奔驰现在是用更积极的态度,用科学的方法来讲自己的优势。比如他们在介绍底盘质感的时候,直接分成了五个维度,其中三个是“绝对领先”,两个是“领先”,大大方方地把奔驰在行业里的位置给亮出来了。

不就是“某某领先”嘛?人家说得出来,咱们也能说得出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