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98万买个国产MPV,这玩意儿值不值?要是搁几年前,这谁敢想啊?别说45万了,30万买国产车那都是勇士。可现在呢,这价格位看着好像也挺正常,倒像是新能源车把消费观都给带歪了。那问题来了,45.98万的比亚迪腾势D9至尊版,它图个啥?花这价钱还能买到啥?到底是谁在买?买这个车,是智商税还是消费升级?
先不急着下结论,咱细细琢磨琢磨。腾势,大家都知道是比亚迪和奔驰的合资品牌,这点背景摆在那里,比单纯买个比亚迪确实多一份“洋气”。过去国人买高端MPV都冲着“埃尔法”、“威尔法”去,这些动辄七八十万甚至加价过百万的日系面包车,后排老板坐着,前排司机开着,“成功人士标配”。如今比亚迪腾势D9贴上“至尊”标签,定价45.98万,明摆着要来掺一脚“豪华商务MPV”的局。
那这个至尊版主打啥?一上来就秀肌肉:“紫气凌云”双色车身,一眼看去确实挺唬人。关键还是“π-Motion”势能美学设计,说白了就是复杂点、前卫点、让你路上一眼就能认出来(认得出来肯定是贵车)。贯穿式尾灯组加大面积银色包裹,这视觉冲击力一下来,不懂车的人也得说一句“这车真高级”。确实咱国货设计没输过谁,拿脸撑门面是没问题的。
再说内饰和配置,这车已经不走单一“工具车”的路子了,混成“移动小会议室”甚至“第二个家”。10屏互联,那画面想想都热闹:副驾屏、副驾头枕屏、后排扶手屏、HUD抬头显示、冰箱带屏、连流媒体后视镜都玩起花来了。开着这车不怕无聊,开视频会、看动画片、甚至冰箱涮羊肉(玩笑)都不在话下。还有零重力座椅,说白了就是让你坐着像躺沙发,比家里那套破皮沙发高级多了。再配上“天神之眼”智能驾驶、隐私声盾,这种细节,真正考虑到了出门在外也得有点老板的样子。
可问题又来了,咱们到底需要这么多花里胡哨的功能吗?车越来越像手机了,屏幕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炫,可你真的天天用吗?“多余的配置不如多来点实在的”,这话咱们经常听到,但大部分买这级别车的人实际上要的不是“实用”,而是“面子”和“体验感”。坐进腾势D9,你不能跟我说“我就是馋它那十块大屏和零重力座椅”,背后更大的心理需求,其实还是:挣钱了,终于能开国产高端MPV出门接送客户不掉价了。腾势D9某种程度,代表了中国品牌在中高端市场的野心。
智能驾驶是亮点不?“天神之眼”DiPilot 300配激光雷达,高速、城市全都能领航,还能自动泊车。“智能防晕车系统”也是中国车首次用上,整车联合运动控制,据说能大大降低晕车率。这个配置对带娃家庭挺有吸引力,用上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和百万级仰望U8技术同宗同源,这时就有点“买技术”的意思了。不过咱得实事求是,不是所有的中国路况都能用得上这么“聪明”的功能。你城里堵车、乡下小路,自动驾驶绝大多数还是“辅助”,真遇上事儿还是得靠老司机。
动力系统这块,D9拉得起来吗?第五代DM技术,插混和纯电双拳出击。1.5T发动机混动系统,最大功率115kW。这动力不算爆炸,但对于一辆稳重的商务MPV够用。能纯电200km、综合续航都能1100km,5.85升的油耗,纯电版最大续航620km,充电5分钟能补243km,表面上数据漂亮得很。可你要真开着它出去浪,能不能真达标是不是得再试试水?毕竟国人的出行半径、用车需求都在变,但至少在“数值战”上不比合资低头。
说到底,买个45.98万的腾势D9,是不是“智商税”?我觉得这事不能一杆子打死。疫情之后的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者的胃口和情怀都变了。过去的“合资迷信”正在瓦解,反正花四五十万买台合资MPV,形象上未必比“高级国产”高多少,配置和性价比还不如国产车。中国品牌敢定这个价,是对产品和自己有信心;敢买这个车的,无非就是要证明——中国品牌也能做高端,还能让隔壁老王羡慕。
反过来想,中国车企越敢卖高价,说明底气越足。十年前谁能想到比亚迪能坐到新能源一哥的位置?现在腾势D9至尊版都敢卖到五十万,门面做出来了,合资品牌才会真焦虑。你说配置有无用的?那你去看看埃尔法和GL8,四五十万的“丐版”,真给的还没腾势多,何况那一身日系皮套都不舍得用真牛皮,还得加价排队等半年。
当然,市场最后还是讲“用脚投票”。你要真指望批量普通家庭买腾势D9那是扯淡,这车的用户无非是开公司做生意,图体面、保姆车需求、家庭出行拉货两不误。这种人群的消费其实很理性——要的是交通工具和“社交货币”的双重属性。所以别再说买腾势是“不值”或者“膨胀”,“认同国产豪华”的社会氛围一旦形成,这价格还会再卷。
现在新能源行业仿佛进入一种“配置军事竞赛”。过去拼三大件,现在拼屏幕、智能、休旅和科技感,叫嚣着“我们中国品牌才懂中国人”。但也给用户提了个醒——那些堆出来的高科技配置,究竟是“刚需”还是“杂技”?真花了钱,出问题时是不是也能享受到“高端服务”?毕竟,买四五十万国产车期待的不光是产品,还得看售后水准到底能不能跟得上。
所以,45.98万买腾势D9至尊版,答案很简单——值不值,得看你是谁,要啥。你是事业有成想换台气派家用/商务车、不迷信合资,这车正好。你要是精打细算,买车只当代步,就别纠结了,二十万的比亚迪同样能开。重要的是,当中国品牌敢和世界正面掰手腕的时候,咱在某种程度上也该有点“自信心”——不是谁都敢抄起大价钱去卷豪车市场。时代变了,方向盘在每个人自己手里。
最后聊一句,这45.98万里有多少是面子,多少是功能,多少是心理安慰?没人能说清楚,只能说中国人“消费升级”的路上,国产品牌在用户心里的分量终于重了。腾势这张牌打出来,合资同行们的神经肯定是紧绷了。未来会不会更贵?会不会更卷?会不会有一天我们再也不羡慕埃尔法?这问题你不妨留给未来的自己思考一下。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