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亮相广州车展,搭载半固态电池,MG4安芯版发布

最近,在广州举办的车展上,有一款新车引起了大家不小的关注,它就是名爵品牌推出的MG4“安芯版”。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车展上新车那么多,不就是又一款电动车嘛,有什么稀奇的。

但这次的焦点,并不完全在这辆车的外观或者内饰上,而是在它那颗与众不同的“心脏”——一块被称为“半固态”的电池。

新车亮相广州车展,搭载半固态电池,MG4安芯版发布-有驾

这个听起来有点科学又有点陌生的名词,一下子让许多关心电动车的人竖起了耳朵。

大家心里都在犯嘀咕,这“半固态”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是厂家为了宣传搞出来的新噱头,还是说我们开了这么多年的电动车,它的核心技术真的要迎来一次大变革了?

要弄明白什么是“半固态”电池,咱们得先聊聊现在绝大多数电动车正在使用的电池。

我们现在车里的电池,专业上叫液态锂电池。

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非常精密的“夹心汉堡”。

汉堡的两片面包就是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中间夹着的那层薄薄的生菜,就是一层叫做“隔膜”的材料。

而充满整个汉堡、浸泡着所有材料的,就是液态的电解质,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电池汤汁”。

正是靠着这包“汤汁”,锂离子才能在正负极之间来回穿梭,完成充电和放电的过程。

这种技术非常成熟,成本也控制得很好,所以才能让电动车在今天这么普及。

新车亮相广州车展,搭载半固态电池,MG4安芯版发布-有驾

但是,它的缺点也同样明显。

首先,这包“汤汁”是可燃的,就像油一样。

一旦车辆发生严重的碰撞,导致电池包破损,“汤汁”泄漏出来,遇到空气就很容易起火,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热失控”,这是电动车安全方面最大的一个隐患。

科学家们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最终极的理想是把这包“汤汁”全部换掉,用一整块固体的材料来代替,这就是“全固态电池”。

那样一来,电池里就没有任何液体了,根本不存在泄漏和燃烧的风险,安全性会得到质的飞跃。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全固态电池的技术难度非常大,成本也高得吓人,短时间内根本没办法大规模生产出来给咱们普通人用。

就在这个从“液态”到“全固态”的漫长过程中,一个非常聪明的过渡方案出现了,那就是“半固态电池”。

它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既不完全是液体,也不完全是固体。

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块“果冻”或者“布丁”。

新车亮相广州车展,搭载半固态电池,MG4安芯版发布-有驾

它的主体是固态的,但为了让锂离子跑得更顺畅,这块“果冻”里还保留了少量湿润的“汤汁”。

这次MG4“安芯版”所搭载的,就是这种技术路线的产物。

它巧妙地在安全性和量产成本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把原本还停留在实验室里的下一代技术,真真切切地装到了我们可以买到的车上。

那么,这块“果冻电池”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名爵敢给它起个“安芯版”的名字呢?

它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我们普通车主最关心的问题上:安全和续航。

先说安全,前面提到的液态电池里,有一个非常麻烦的东西叫“锂枝晶”。

在反复充电的过程中,电池的负极上可能会长出一些像针一样尖锐的微小晶体。

在液态环境里,这些“小针”很容易刺穿中间那层薄薄的隔膜,造成正负极短路,就像一根导线直接接通了电池的两头,瞬间产生巨大的热量,从而引发火灾。

而在半固态的“果冻”结构里,这个固态的部分要比那层薄膜坚固得多。

那些“小针”想要在黏稠的“果冻”里生长,并且还要把它刺穿,难度大大增加。

新车亮相广州车展,搭载半固态电池,MG4安芯版发布-有驾

这就从根本上降低了电池内部短路的风险。

再加上可燃的“汤汁”大幅减少,即使发生碰撞,电池的安全性也比传统电池高出了一个等级。

再来说续航,这也是困扰很多电动车主的“里程焦虑”问题。

衡量电池续航能力的一个关键指标叫做“能量密度”,说白了就是同样大小、同样重量的一块电池,能储存多少电。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液态锂电池,能量密度普遍在每公斤180到250瓦时之间。

而根据行业内公布的数据,半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比较轻松地突破每公斤300瓦时。

这个数字上的提升,反映到车上就是实实在在的续航里程增加。

打个比方,如果原来您的车充满电能跑500公里,换上同样重量的半固态电池后,续航里程可能就能达到650公里甚至更远。

这意味着,以前跑一趟长途可能中途要规划好在哪里充电,现在或许就能一口气开到目的地了,使用的便利性大大提升。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任何一项新技术从诞生到普及,都需要一个过程。

新车亮相广州车展,搭载半固态电池,MG4安芯版发布-有驾

MG4这次推出“安芯版”,可以看作是中国汽车工业在动力电池这个核心领域,向全球市场发起的一次冲锋。

其实,不止是名爵,国内的蔚来汽车、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国外的丰田、大众等企业,都在这条赛道上投入了巨大的研发力量。

这是一场关乎未来电动车行业主导权的激烈竞赛。

而这次,我们的中国品牌走在了量产应用的前列,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不过,新技术的推广也面临着现实的挑战。

最主要的就是成本问题。

新的材料和生产工艺,在初期阶段成本肯定会比成熟的液态电池要高。

这部分增加的成本,最终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车辆的最终售价,消费者是否愿意为这份更高的安全和更长的续航买单,这都需要市场来检验。

此外,围绕着半固态电池的整个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原材料供应、生产线的配套,以及未来电池的回收体系,都还需要时间来逐步完善和成熟。

所以,MG4“安芯版”的亮相,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一款新车本身。

它更像是一次公开的技术展示,一次对市场接受度的测试,也是我们观察未来电动车技术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窗口。

它告诉我们,电动车技术在经历了多年的量变积累之后,或许真的站在了一个质变飞跃的门槛上,一个更安全、续航更长的电动车时代,可能离我们真的不远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