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刷到那个小鹏的机器人。
我跟你说,我这两天手机刷得都快包浆了,全是这事儿。何小鹏那个发布会,弄了个机器人,叫什么IRON。那个走路的姿态,尤其那个“猫步”,走得比真人都利索。
然后,炸了。网上铺天盖地,就一个问题:里边是不是套了个真人。
这事儿就变得特别有意思。我坐在沙发上翻评论,翻来覆去就那两种声音。一种说,这绝对是真人套皮,小鹏搞噱头,骗投资。另一种说,这就是真的,中国科技牛了,吊打波士顿,碾压特斯拉。
两边吵得不可开交。
我纳闷的是,这两种说法,就像用户自己说的,无论哪个是真的,何小鹏好像都赢了。如果这是真的机器人,那小鹏的拟人技术,尤其这平衡和步态控制,说遥遥领先不过分。如果这是假的,是找人套了个皮,那这家公司敢在万众瞩目的科技日上这么搞,这个胆量,这种营销手段,也确实是“遥遥领先”了。
反正里子面子他都占了。
我当时就想,这事儿肯定没完。果不其然。
网上的质疑声太大,估计小鹏的公关电话都被打爆了。我查了下财新那边的报道,就在一天后,11月6号,小鹏的另一场发布会,本来是推新车X9的。何小鹏估计是给气着了,又把那个机器人IRON给抬上来了。
当着所有媒体的面,通着电,现场“开刀”。
真就拿剪刀,咔嚓一下,把机器人腿上的覆盖件给剪开了,露出里边的机械结构、各种连杆和电机。然后,让这个“露着骨头”的机器人,自己又走下去了。何小鹏还在社交媒体上发视频,拉开机器人背后的拉链,展示内部构造。
这一下,那些喊“真人套皮”的人,基本都闭嘴了。
这操作,说实话,够狠。这等于是在回应,我们没能力打消所有质疑,但我们能当场把腿给你卸了自证清白。
好了,现在基本确定了,这玩意是真的。技术是真的牛。
但我憋着一口气,我想说的不是这个。我总觉得大家好像被带偏了。
我们为什么在讨论这个。
何小鹏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甚至不惜在发布会上动剪刀,去证明这个机器人是真的。他图什么。
我查了些数据。根据证券时报的报道,何小鹏自己说,小鹏的机器人团队现在超过1000人。2025年,光是机器人训练的费用,就要超过50亿。
50亿。这不是个小数目。
一个车企,砸这么多钱,养这么大的团队,去做一个短期内根本没法商业化量产的“玩具”。为什么。
答案不在机器人身上,在机器人外边。在卖车上。
我顺手查了刚出的10月份销量。数据很亮眼。根据小鹏汽车自己公布的数据,10月份交付了42013台车。创了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6%。
看起来很猛,对吧。
但你得看整个大盘子。根据乘联会那边的预估数据,2025年10月,中国新能源车的零售渗透率,第一次预计要突破60%了。
百分之六十。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新能源车已经不是什么“未来趋势”了,它就是“现在”。它不是蓝海,它已经是红海。是血海。
你看看现在市场上的价格战,杀成什么样了。
这种时候,你车卖得好,不够。你同比增长76%,对手可能也差不多。你今天降价两万,明天就有人敢降三万。你拿什么去跟别人拼。
只靠卖车,故事已经讲不圆了。
特斯拉为什么要玩命做那个Optimus(擎天柱)。它那个机器人现在还走不利索呢。
因为马斯克要告诉华尔街,我不是一家车企,我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是一家机器人公司。车企的估值,和人工智能公司的估值,那是天壤之别。
何小鹏现在做的,是同一件事。
他必须在车子之外,找到第二个,不,是第三个、第四个增长点。所以他搞飞行汽车,所以他搞机器人。
那个在台上走猫步的IRON,它不是一个产品,它是一个“图腾”。是小鹏秀给资本市场看的肌肉。
砸50亿,哪怕只为了在发布会上走那几步,值。因为这几步,可能就值几百亿的市值。
那个“现场开刀”的举动,更是神来之笔。
你想想,如果只是平平淡淡地展示一个机器人,媒体报道可能就是“小鹏发布新机器人,技术尚可”。热度能有几天。
现在呢。先是“真人套皮”引发全网群嘲,这是第一波流量。然后“开刀自证”引爆全网,这是第二波反转流量。
何小鹏在24小时内,把一场公关危机,扭转成了一场史诗级的技术正名。所有人都记住了,小鹏的机器人,是真的,而且技术牛到被人误会是真人。
这手段,比机器人本身可厉害多了。
所以,别纠结那个机器人到底是不是真人了。已经不重要了。
这场秀,让小鹏在“科技”这个标签上,又站稳了。当大家都在泥地里拼刺刀卖车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在天上讲故事了。
我就在想,这场秀之后,下一次科技日,小鹏得拿出什么。机器人后空翻吗。
还是说,等到那个2026年底,何小鹏说的那个“规模量产”的时间点,这玩意儿真能走进工厂,或者走进我们家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