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车主注意!天上多了双眼睛!专拍这些交通违法!

“天上多了双眼睛,以后在漳州开车可得老实点了。” 漳州的朋友圈里,这句话传开了,一半是调侃,一半是说不清的滋味。

这事儿得从2025年9月15号那天说起。漳州交警发了个公告,内容挺官方的,说为了规范交通,要在龙文、高新、台商、漳浦、云霄、诏安这些地方,新增26个交通违法采集设备。听着是不是挺耳熟?每年都有类似的东西。但这次不一样,设备清单里,赫然写着两个字:无人机。

漳州车主注意!天上多了双眼睛!专拍这些交通违法!-有驾

这一下就不一样了。固定的摄像头,大家开了这么多年车,心里都有数,哪个路口会拍压线,哪个地方不能停,老司机们心里都有本账。可无人机这玩意儿,它会飞啊。它没有固定的“站位”,理论上可以出现在任何它需要出现的路段上空,像个幽灵一样盘旋。你刚想借个道超车,或者在路边临时停一下接个人,一抬头,可能就跟它对上眼了。

说真的,这感觉挺奇特的。一方面,那些天天被加塞、被乱停车堵得心烦意乱的人,心里可能在叫好。他们觉得,就该用这种“天降正义”来治治那些不守规矩的司机。毕竟,根据一些不成文的统计,城市里至少三成的交通拥堵,都跟这些小小的违法行为脱不了干系。从这个角度看,无人机简直就是城市交通的“净化器”。

漳州车主注意!天上多了双眼睛!专拍这些交通违法!-有驾

可另一头,更多的司机心里是犯嘀咕的。这东西,到底是冲着安全来的,还是冲着罚款来的?公告里写得明明白白,是“对违法车辆进行抓拍处罚”。罚款,终究是要真金白银掏出去的。一个不留神,一张罚单就可能从天而降。这种感觉,就像是回到了上学时候,总觉得班主任的眼睛在后门窗口盯着你,干啥都不得劲。

其实这种技术和管理的博弈,也不是第一回了。十几年前,当第一批高清摄像头和区间测速被推出来的时候,引起的讨论跟今天差不多。当时大家也在说,“这是抢钱”,“一点人情味都没有”。可几年过去,大家慢慢习惯了,甚至开始依赖导航软件提醒自己“前方有拍照”。技术在进步,管理的手段也在升级,而我们普通人,就在这种升级中,一点点调整自己的驾驶习惯和心理预期。

这次的无人机执法,不过是这个漫长故事的最新一章。它带来的心理压力,比固定摄像头要大得多。因为它代表着一种“无处可逃”的监视感。它不仅拍你的车牌,还可能记录下你违章的全过程,证据链条完整得让你没法辩驳。这种高效、精准的执法模式,确实能极大提升管理效率,震慑违法行为。

漳州车主注意!天上多了双眼睛!专拍这些交通违法!-有驾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种全天候、高机动的监视,边界在哪里?我们的个人隐私,又该如何在这种高效管理中得到保障?虽然只是在公共道路上,但当一个可以自由移动的“眼睛”随时可能出现在你头顶时,那种不自在的感觉是真实存在的。

漳州车主注意!天上多了双眼睛!专拍这些交通违法!-有驾

以后在漳州开车,抬头看天的时候,可能心里都会咯噔一下。那上面,除了云,可能还有一只冷静的、正在工作的“眼睛”。这感觉,还真挺复杂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