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迪拉克销量暴跌,二线豪华品牌如何突围新能源时代困局

要说现在买车这事儿,谁还没纠结过选啥牌子,特别是那些打着豪华标签的品牌,真是让人看花了眼,又一脸懵逼。

比方咱就说凯迪拉克,你还记得当年满大街的“钻石切割”,动不动就来一场美式豪华盛宴?

那时候谁不爱,谁看不上,谁没在心里默默盘算:有钱就开凯迪拉克,倍儿有面子。

凯迪拉克销量暴跌,二线豪华品牌如何突围新能源时代困局-有驾

但话锋一转,现在的凯迪拉克是啥样?

犹如一位昔日风光的巨星,突然跌进了流量黑洞里,销量的数据掉得让人头皮发麻,连品牌的未来都被打上了问号。

这情况到底怎么发生的,咱真的忍不住追问一句:这车还能混噬这市场吗?

还是彻底玩完了?

很多朋友最近刷新闻,一看到“凯迪拉克销量暴跌”,心里那个咯噔,甚至对所有二线豪华车都捏把汗。

确实,今年凯迪拉克闹腾得厉害。

上半年同比还说有大增幅,官方口气都快乐起来了,结果一看全年数据——好家伙,瘦得跟掐了水分一样,只剩下那点骨感,根本不能和2021年在市场狂飙突进时的23万多辆相提并论,直接砍掉一半。

甚至退回了遥远的2016年,那可是快八年前,也就是说这些年的努力像是白忙活了一阵。

不是要夸张,但这种掉头往下冲的态势,连豪华汽车的荣耀都快保不住。

说得再细点,凯迪拉克的主力车型CT5和XT5可真是被“打趴了”。

一个年销5.8万,跌了三成,一个3.1万,十一点的降幅也让很多经销商直冒冷汗。

至于那些你可能都叫不全名字的小众车型,比如CT4、XT6、GT4,就像班里没人爱搭理的边缘同学,每月销量勉强过几百,存在感低到怀疑人生。

这大盘,怎么看都不乐观。

你要说他们能靠新能源翻身吧,也不现实,IQ傲歌和IQ锐歌去年加一起也才卖了3400多辆,有点像刚毕业的小白,战斗力不足。

凯迪拉克销量暴跌,二线豪华品牌如何突围新能源时代困局-有驾

对比隔壁造车新势力的月销爆款,简直是赛道不同,却硬要同场竞技,分分钟被碾压。

步入2025,情况还在继续下行,上半年又跌了超过一成半,把经销商喜悦全泡汤了。

看到这些,有人肯定会问,凯迪拉克怎么就“衰退”成这德行?

一句话还真说不清,反倒是三个板块能点出来。

首先,卖不过“BBA”实属常态。

谁不知道奔驰宝马奥迪在国内豪华车市场是活招牌?

你要比气质,比底蕴,比品牌号召力,凯迪拉克跟他们一比,底牌就少不少。

他们每次新车、升级智能、贴紧本地消费者的口味,动作又快,资源又多,这种全方位碾压让二线豪华很难翻身。

再瞄一眼新能源赛道,凯迪拉克直接“掉队”。

想象一下,国内新能源车的升级好比在打王者,每月都有新英雄。

可凯迪拉克还在手搓老皮肤,刚刚才拿出两款纯电,销量还一瘸一拐——讲真,科技升级慢,车型迭代缓,加上价格还不够接地气,消费者早就移情别恋了。

谁还愿意为一款老掉牙、性价比不高的豪华车买单?

相当于你给人推销老式翻盖手机,旁边可是折叠屏、智能语音全家桶的手机,再硬吹也没啥市场。

最后这点是最致命的,消费者的胃口变了。

智能化、电动化,本来只是噱头,现在变核心需求,不再是“可选项”,而是硬门槛。

结果你看凯迪拉克在这方面的动作,反映速度宛如老爷车,更新慢半拍,即使品质扎实也很难让用户心动。

说白了,现在买车是要和朋友比谁家车聪明,谁家的车会聊天,谁家的车能做自动泊车。

你还停留在机械感,纯靠设计撑场面,真的顶不住时代洪流。

其实不只是凯迪拉克在“挨打”。

整个二线豪华阵营都窝在阴影里,被市场狠狠调教成了“老实孩子”。

比如雷克萨斯,曾经靠稀缺和加价策略圈粉无数,那一波加价比春运抢票还激烈,基本谁抢到谁变家族明星。

但这招用多了也腻,等消费者眼睛一亮,发现加价不值当,品牌神秘感消退,销量也跟着软了。

2024年,雷克萨斯才18万多,较巅峰跌了五分之一,继续往下,还有掉队的压力。

再看沃尔沃,林肯,英菲尼迪,都被市场“上了一课”。

沃尔沃去年的成绩是降了不到一成,但趋势如锯齿,没有冲劲,林肯卖得更拉胯,英菲尼迪更是跌到只有两千多,被很多人调侃成“四线”品牌。

如果你去这些品牌的4S店逛一圈,体验一下“门可罗雀”的感觉,心里大概也就懂了,豪华的光环早就朦胧了。

这些品牌问题的归因,其实都离不开一个老生常谈——创新跟不上,新能源迟滞。

大多数还拿燃油车做主力,技术升级像是在拖老牛,车型智能化只能算是“补作业”。

凯迪拉克销量暴跌,二线豪华品牌如何突围新能源时代困局-有驾

这样一来,面对如洪水滔天的新势力和自家大哥BBA齐刷刷智能化、数字化的阵势,想不被淹没都难。

咱一向讲究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波汽车市场就活生生演绎了“后浪拍死前浪”。

消费者也够现实,品牌情怀说到底是易逝品,一旦比不过智能比不过新鲜,就会被“无情抛弃”。

从这角度说,二线豪华几乎被逼到墙角。

剩下的路其实不多。

继续死守老路只会更加边缘化,干脆拼一拼,像摇号买房那种心态,赌一把新能源、智能化赛道。

如果能拉着国内最强的科技公司搞点联名,砸钱研发,整合本土需求,或许还有点希望。

另一方面采用“断臂求生”,直接撤退,不和中国市场硬碰硬,也保住元气。

不过说到底,转型远比撤退艰难,要跟上下游、新势力、政策变化、用户口味全方位“打仗”,钱、人力都得大幅补血。

最要命的是,中国市场的复杂度远超欧美,拼的不是单纯技术,而是用户洞察和体验塑造。

谁能最懂中国人,谁能做到极致本土化,谁就能在新一轮豪华车大潮站稳脚跟。

如果还抱着“全球统一标准”不放,期待用一招鲜打全天下,那百分百会摔跟头。

凯迪拉克销量暴跌,二线豪华品牌如何突围新能源时代困局-有驾

有人说,市场就是这样,适者生存,不进则退。

但话又说回来,凯迪拉克这样的品牌,毕竟有底蕴,资金也不算差,真要转型起来,还是有点弹性。

见怪不怪,焦虑归焦虑,能翻盘的人往往就在绝境里“杀出一条血路”。

现在来看,二线豪华总体都在“进退维谷”,没人敢拍胸脯说有绝对信心。

但市场又是个极其讲究机会的地方,多干点创新,多做点本土化尝试,或许哪天就能“逆风翻盘”。

说到底,谁也不希望这些买车必谈的豪华品牌变成历史的注脚,中国消费者还等着看新玩法、享受高端体验呢。

其实大家要做的,不只是“等风来”,而是主动“造风”。

车企们加把劲,甩掉包袱,把新科技拉进自己的产品里,把价格做到精准触达消费者的心坎,这路可能还长,但只要肯改,新赛道永远不缺精彩的剧情。

谁会在下一个十年里成为“新一代豪华王者”,现在咱还真说不准。

凯迪拉克销量暴跌,二线豪华品牌如何突围新能源时代困局-有驾

变革的大门已经打开,就看哪家赌对了方向,谁能抓住中国用户的心,谁就配在巅峰狂飙。

到时候,可别忘了凯迪拉克这些“老朋友”,他们的故事,还没写完。

聊到这你怎么看?

你觉得二线豪华品牌应该怎么升级,和BBA以及新势力打出不一样的牌面?

欢迎在评论区畅聊你的观点,也许你的思考就是下一个车市爆点。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