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落地不到一年的准新凯迪拉克CT5,黑色,跑了一万四公里,现在挂牌18万。
要啥自行车?
讲真,这个问题本身就很有灵性。因为18万,你确实可以买到很多“自行车”,比如一台高配的雅阁,一台丐中丐的A4,甚至可以买一台五菱宏光MINIEV,剩下的钱拿去理财,每天看着收益傻笑。
但买这些,你就不是凯迪拉克车主了。
这就是品牌玄学的起点,也是一切荒诞的开始。
凯迪拉克,一个非常拧巴的品牌。它拼了命地想告诉你,它是“豪华”的,你看我的盾牌标,你看我的钻石切割,你看我标配的2.0T+10AT+后驱。这套组合拳打出来,三体人看了都得先敬礼再脱水。
但市场用脚投票,告诉你什么叫现实。现实就是,它的“社交货币”流通性极差。你开一台3系去参加同学会,那是衣锦还乡。你开一台CT5去,大概率会被问,“哥们,换新蒙迪欧了啊?挺帅的。”
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所以凯迪拉克悟了,或者说,它颠了。既然你们不吃我这套“西装暴徒”的叙事,那我就不装了,摊牌了。我直接把桌子掀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于是,就有了这台一年血亏11万,报价18万的准新CT5。这已经不是价格战了,这是自爆卡车直接开进了B级车市场的大本营。如果说之前小米SU7是把蛋糕端走了,那凯迪拉克这一刀,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同行看了也得傻,哭晕过去。
我们来解构一下这台“精神小伙座驾”。
2.0T,7.3秒破百。是是是,数据很好看,红绿灯起步能让你产生一种“吾即是闪电法王”的错觉。但这种错觉的代价是什么?是市区里动不动就12个往上的油耗,是加油站员工看你比看亲爹还亲切的眼神。
我作为一个开过油车也开过电车的中年人,对这种“瞬间的激情”已经祛魅了。你99%的驾驶场景,都是在早晚高峰的环路上,以20公里的时速蠕行,唯一的“推背感”来自于后车司机不耐烦的喇叭声。这时候你看着瞬时油耗那个数字,心里想的不是诗和远方,而是这个月奖金还够不够加满下一箱油。
所谓的豪华,有时候就是一层皮,捅破了,大家都是四个轮子一个沙发。
还有那个后驱。听着就热血沸 ઉ腾,仿佛买了它就能在秋名山漂移。坏了菜了,你连小区的地下车库都得小心翼翼地拐,生怕给墙上来一个“钻石切割”。在中国这种混乱、不讲理、充满了老头乐和外卖摩托的现实路况里,后驱的乐趣,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存在于车评人嘴里的“薛定谔的乐趣”。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那套花里胡哨的驾驶辅助,能有大爷反应快吗?
那这车到底图个啥?
图的就是一个“我觉得值”。
这是一种非常个人,甚至有点偏执的信仰。就像有人就爱买特斯拉,你跟他说内饰简陋、刹车点头,他会告诉你“这叫极简主义”、“这叫动能回收的艺术”。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会买二手CT5的人,他根本不在乎什么保值率,什么油耗。他在乎的是,用一台雅阁的钱,买到了一个盾牌标,一个后驱平台,一个看起来能唬住外行的“豪华”身份。这是一种信息差套利,一种精神上的胜利。
他要的不是车,是一个能让他自我感觉良好的“压缩毛巾”。平时看起来平平无奇,一旦需要装逼的时候,用水一泡,立刻膨胀成一条“豪华B级车”,倍儿有面子。
说到后排,我突然想起上周打车,那师傅的香水味差点把我直接送走,有时候空间大真不如空气好。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买车比喻成修仙有点扯,但你仔细想想,那股疯劲儿,是不是一模一样?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境界”,投入大量的真金白银和情感,无视一切客观规律。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所以这车到底值不值得买?
这他妈简直是疯了!当然值!
当你把“工具属性”这四个字从脑子里扔出去之后,一切都豁然开朗了。
18万,你买的不是一台车,你买的是凯迪拉克市场部的集体心态爆炸,买的是通用汽车为了财报数据不管不顾的癫狂,买的是一个能让你在深夜车库里多抽一根烟的理由。
废话,都这个价了,你还在乎那些缺点,只能说明你还不够热爱。
真正的热爱,就是明知山有虎,偏要说句机你太美。
能过,就是能过。加大加大加大。
这种不计后果的快乐,千金难买。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