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技日大秀肌肉,小鹏汽车在下一盘新棋

IRON人形机器人出圈,小鹏汽车的主业不再是造车?

11月5日,“小鹏AI科技日”如期召开。本届科技日的主题是“涌现Emergence”,小鹏汽车一次性放出了“第二代VLA大模型、IRON人形机器人、Robotaxi及飞行汽车”四个大招,引发全网不少关注。

仔细解读发布会内容,可以发现,不论是第二代VLA大模型、IRON人形机器人,还是Robotaxi、飞行汽车,可以说都“可圈可点”:

AI科技日大秀肌肉,小鹏汽车在下一盘新棋-有驾

NO.1【更新】第二代VLA大模型来了

当前,不少厂商都在发力VLA,好多玩家还没玩明白,想不到小鹏已经进化的next level了——第二代VLA大模型的发布,预示着小鹏首次实现了从视觉信号到动作指令的端到端直接生成,彻底摒弃了传统的「视觉-语言-动作」(V-L-A)架构的中间转译环节。不得不说,在效率和准确率方面,小鹏无疑得到了质的飞跃。据悉,第二代VLA复杂小路平均接管里程(MPI)提升13倍,可识别交警手势、提前应对红绿灯等未训练场景,并首发「无导航自动辅助驾驶」Super LCC +人机共驾。小鹏计划2026年一季度全量推送至Ultra车型。可以预见的是,届时小鹏的智驾水平将跃上新的台阶。

AI科技日大秀肌肉,小鹏汽车在下一盘新棋-有驾

小鹏的智驾水平在行业内属于第一梯队,经过这些年的积累,逐渐积累了不错的市场和用户口碑。而第二代VLA大模型的发布,有望颠覆现有的智能驾驶范式,为行业带来新的启迪。

值得一提的是,鉴于已经跟大众开展深度合作,小鹏第二代VLA将开源并授权大众汽车,图灵AI芯片也将同步获得大众定点。大众能不能借此打个翻身仗不好说,但至少在市场竞争力维度,会增加不少底气。

AI科技日大秀肌肉,小鹏汽车在下一盘新棋-有驾

NO.2【进化】IRON人形机器人出圈

如今,车企造人形机器人几乎已经成了一种潮流,国外的本田、特斯拉、现代,国内的广汽、奇瑞、长安等企业都有相关布局,小鹏是入局较早的一批。

今年的上海车展以及成都车展上,小鹏的机器人出了不少风头,引发不少关注。然而,跟宇树、智元等专业机器人公司相比,小鹏IRON人形机器人的能力和潜力,还很难让人看到。

本次,全新一代IRON人形机器人的亮相,又有了新的升级,借助仿生脊椎、柔性皮肤和82个自由度,可以轻松实现“猫步行走”等高难度动作。凭借3颗图灵芯片(高达算力高达2250TOPS)以及物理世界大模型加持,更可完成“对话、行走、交互”三大高阶智能。

AI科技日大秀肌肉,小鹏汽车在下一盘新棋-有驾

相信大家已经看过不少机器人行走的视频,纵然是表现较好的宇树、波士顿动力,其机器人的僵硬行走动作也很难让人满意。

而全新一代IRON人形机器人的行走动作,无疑让人眼前一亮,加上仿生脊椎、柔性皮肤的配合,走起路来“人感”十足,难怪很多网友质疑该机器人是由真人扮演的,引得何小鹏不得不亲自下场回应质疑。

AI科技日大秀肌肉,小鹏汽车在下一盘新棋-有驾

而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小鹏机器人在拟人化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甚至比很多专业搞人性机器人研发的公司还牛。

当然,仅仅走路像人还远远不够,机器人更多还是要成为我们人类的伙伴和帮手。因此能做多少事情,其实才是我们更关心的。

特斯拉方面,其Optimus(擎天柱)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马斯克也时不时出来宣传一番,给人一种很快就能量产下线,并代替人类的惊恐感。

然而实际看,当前特斯拉Optimus Gen2仍处于工厂内部测试阶段。马斯克已将原计划2025年实现5千台Optimus量产的目标推迟到了2026年年底。按照特斯拉的调性,届时能不能兑现诺言,还是未知数。

而小鹏这边的进展似乎更顺利一些。据何小鹏透露,IRON人形机器人2026年底将实现规模量产,并率先入驻宝钢等企业,参与工业巡检、导览等场景。

AI科技日大秀肌肉,小鹏汽车在下一盘新棋-有驾

NO.3 【入局】小鹏Robotaxi整装待发

继特斯拉之后,小鹏也开始造自动驾驶出租车了,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小鹏宣布,2026年将推出三款全栈自研的Robotaxi车型并启动试运营。整车搭载4颗图灵AI芯片(车端算力达3000TOPS,全球最高),并采用纯视觉方案,支持泛化学习与全球快速部署。

AI科技日大秀肌肉,小鹏汽车在下一盘新棋-有驾
AI科技日大秀肌肉,小鹏汽车在下一盘新棋-有驾

自动驾驶出租车是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必然,尽管L3级尚未到来,但车企已经对L4级充满向往了。高盛预测,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的5400万美元增至2035年的47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75%,而全球Robotaxi市场规模将超1万亿美元。

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自然引发众多企业的争相布局:国外如特斯拉、Waymo,国内如百度、滴滴、广汽。

百度的萝卜快跑通过多城商业化试运营,已经跑通了链路。而其他企业大多还在小规模测试阶段。

针对未来无人驾驶的发展路径,小鹏汽车提出了双轨并行的构想:一是全共享模式的无人驾驶汽车(Robotaxi),二是私享模式下具备L4级智驾体验的有人驾驶汽车。基于此,小鹏2026年将同步推出全新智驾版本「Robo」,该版本与Robotaxi同源开发。

AI科技日大秀肌肉,小鹏汽车在下一盘新棋-有驾

小鹏计划与行业伙伴开展生态共建,高德成为首个全球合作伙伴,双方计划共建Robotaxi服务网络,共同为用户提供Robotaxi服务。

笔者以为,愿望很美好,但未来任重道远。小鹏的体量远不及特斯拉,并且当前也缺乏相应的软硬件基础。因此,我们还是要谨慎期待。

NO. 4迭代小鹏汇天飞行汽车再下一城

相较于IRON人形机器人和Robotaxi,笔者更看好飞行汽车的未来,不只是因为小鹏飞行汽车入局最早,还因为其有技术积累。

截至目前,小鹏已发布7款机型(旅航者系列、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分体式飞行汽车、全倾转混电飞行汽车等),涵盖8代技术迭代,累计飞行测试里程超18万公里。

本次科技日,小鹏重点介绍了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2023年发布)和全倾转混电飞行汽车A868(今年首次发布)的进展情况。

AI科技日大秀肌肉,小鹏汽车在下一盘新棋-有驾

其中,“陆地航母”是全球首款量产飞行汽车,目前已获民航局生产许可证受理,综合续航超1000公里(CLTC),支持垂直起降与全域安全冗余,量产工厂已试产,并且全球订单已突破7000台,计划2026年规模化交付;

AI科技日大秀肌肉,小鹏汽车在下一盘新棋-有驾

全倾转混电飞行汽车A868则是首次亮相。其采取6人座舱设计,巡航速度超360km/h,续航500公里+,已进入飞行验证阶段,未来将覆盖城市间航线。

小鹏与敦煌市政府合作推出的西北首条低空自驾旅游线路已正式落地,首期计划建5个专属飞行营地,布局于敦煌五大核心节点,预计2026年7月试运营。

AI科技日大秀肌肉,小鹏汽车在下一盘新棋-有驾

作为全球科技先锋,特斯拉一直是小鹏学习的对象。但这一次在飞行汽车上,特斯拉显然已经慢了一拍。在10月底的一档播客节目中,马斯克公开透露,计划在2025年年底前展示特斯拉飞行汽车原型。而考虑到量产,恐怕是几年后的事情了。届时能不能追上小鹏,恐怕还是未知数。

在全球开展飞行汽车竞赛的当下,小鹏的动作不可谓不迅猛。此前其在阿联酋的亮相,便引发全球关注。而超7千台的订单,也充分证明了小鹏的前瞻眼光和不俗实力。

笔者也期待在小鹏的带动下,中国品牌能够继续一马当先,在飞行汽车的赛道上,打响中国品牌的科技新名片。

AI科技日大秀肌肉,小鹏汽车在下一盘新棋-有驾

去年科技日上,小鹏将公司定位从“智能汽车引领者”变为“未来出行探索者”,这一次则更进一步,将企业定位升级为“物理AI世界的出行探索者,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定位的改变,也意味着小鹏未来业务版图和战略重心的变化。

AI科技日大秀肌肉,小鹏汽车在下一盘新棋-有驾

而这一次,我们也能明显感觉到,汽车已经不再是科技日的主角,而成为“汽车(智能汽车+Robotaxi)+机器人+飞行汽车)三大棋局下的一个子集。不过棋局越大,意味着竞争对手越多,需要分散的精力也越多。

Robotaxi、人形型机器人、飞行汽车等,都是全球的热门话题,未来也是万亿级的大市场,布局的企业也众多。车企之外,更有无数大中小玩家分头押注。

以小鹏当下的体量,很难在四条赛道上同时发力。汽车业务尚未实现盈利,盘子又铺的太大,而且每一项都是季度烧钱的业务,难免会有不少人看衰小鹏,认为其“不务正业”。科技日当天,小鹏港股一度跌超 5%,便是市场对Robotaxi、飞行汽车等高投入业务的盈利前景表示担忧的信号。

然而,需要看到的是,三大业务方面,小鹏并不是平均发力。目前汽车业务是基盘,在确保基盘稳固的基础上,小鹏其他业务才有长续发展的可能。而一旦某项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小鹏来说,必然是加分项。比如随着何小鹏亲自辟谣机器人内藏真人,小鹏汽车港股便出现直线拉升态势。

AI科技日大秀肌肉,小鹏汽车在下一盘新棋-有驾

当然,大洋彼岸的特斯拉也不可小觑。最近,特斯拉董事会通过了马斯克为期10年,总价值约1万亿美元的的绩效股权激励计划。除了核心是市值目标(从当前的约1万亿美元提升至8.5万亿美元),还有极大核心运营目标,包括累计交付2000万辆车、100万辆Robotaxi运营、1000万FSD订阅、交付100万台Optimus机器人等。目标实现起来看起难度很大,但马斯克绝非常人。有了股权激烈,马斯克未来投入在特斯拉上的精力肯定会大大提升,而自动驾驶出租车、人形机器人等业务也会加速发展。这也意味着,小鹏将会面临特斯拉这样一个更为强大的全球对手。

AI科技日大秀肌肉,小鹏汽车在下一盘新棋-有驾

总结而言,本届科技日不仅是小鹏技术成果的阶段汇报,更是其战略转型的宣言,标志着小鹏正式开启“汽车+机器人+飞行汽车”的多模态物理AI新时代。

撕下“汽车公司”的标签,从 “智能汽车引领者”到 “未来出行探索者”,再到“物理AI世界的出行探索者,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小鹏的再定位,既是对自身愿景的重新校准,更是未来竞争的提前卡位。

尽管小鹏面临资金压力、量产难题、行业质疑等各种挑战,但其全栈自研的技术壁垒、清晰的商业化路径与全球化布局,已经在未来出行革命中占据了先机。

迄今为止,小鹏科技日已历经7届。7年时间,借由科技日的舞台,小鹏充分展示了自身的技术实力,以及未来科技产业的前瞻预判。

本届科技日,小鹏以四大核心技术,构建起立体化的出行生态,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这一跨越7年的科技日历程,既是小鹏从“造车新势力”向“科技生态玩家”蜕变的缩影,也为行业描绘了一幅“科技驱动美好未来”的出行蓝图。

成立xx年,小鹏汽车已经从一家“造车公司”,蜕变为一家“AI科技公司”,甚至未来的“具身智能公司”。如此,在未来的市场竞争力,友商也需要对小鹏这家公司进行重新校准,以便用新的思考框架去应对小鹏汽车带来的全新挑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