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卫士正式定档,增程动力中大型SUV引领硬派越野新潮流,配备激光雷达+四驱技术满足多场景需求
说实话,我一直在注意这些硬派越野车的流行趋势。从前那种只追求黑科技、炫酷外观的车子,现在慢慢被实用重新给定义。别的我不敢多说,但硬派越野的硬字,一直挺难被取代。就在我翻相册时,看了个朋友拍的假装攀爬泥路的照片,他说,啊,这车真有劲,平时不怎么用,出个远门敲着舒心。他说得不假,这也让我想到,硬派的核心,其实还是越野能力和实用性。特别是现在新能源崛起后,传统油耗大户逐渐让位,硬派SUV也找到新出路。
最近,有个消息点醒了我:即将上市的iCAR V27。这车,我之前就俩字形容:复古硬派。官图一出,那种方盒子、直线条、宽厚前杠,像极了我小的时候玩的模型车。方正得闯眼,线条刚直,跟那种硬派标签差不多。有人说,现在年轻人要的,不是溜溜弯、花哨的加装,而是真刀真枪。这车还能满载户外元素,比如外置储物箱和大尺寸轮毂,又兼顾实用。
它的尺寸还算抢眼,长4909mm、宽1976mm、高1894mm,轴距达到了2910mm,差不多比奔驰G级还大一圈(那些我都记得,因为查了资料)。这尺寸意味着,车内空间妥妥的,别说你后排坐三个人,带点行李,压都压不坏。更别提底盘设计,离地高,接近角、离去角都不错,这就大大提高了越野的成功概率。我一个朋友刚玩越野车,他说越野最怕底盘低的,没有用的。这车正好,户外用料成熟。
我还翻了下相册,里面有几张疑似车内的照片:悬浮屏、实体按键,还有个旋钮,像某些豪车用来调四驱的。据说,搭载的1.5T增程器,配双电机,整体功率达到335千瓦。你猜,这马力够用吧?我直接心算:就算按250马力,每马力平均等于0.735千瓦,这车感觉动力相当于打了鸡血。0-100只需5.9秒,跟我那年前开的性能车差不了多少(那是燃油车)——动力不是我最关心的,续航才是真的难题。好在,它纯电里程有200公里,整车续航上千公里。假如我用它跑长途,比如从上海开到重庆,基本不用担心没电。这也是个新痛点,传统越野私底下油耗成闹心事。用新能源的方式解决了油耗问题,想一想,这多大进步。
但你说,备胎还是要的?这车有外置储物箱,或者类似的硬派元素,感觉得出来日常越野、露营都考虑在了。它还配备激光雷达和四驱,能满足多场景需求。从小细节看,四驱调节按钮、接近角设计,就是想让你放心奋勇前进。这些设计真不是摆设,毕竟越野车嘛,没有硬汉的底气还行不通。
我正好还问了身边另一个自媒体朋友:你觉得,这样一台价格在20到30万,性能又不差的硬派SUV,市场会接受吗?他答:买得起G级,也不一定愿意为了硬派全买豪华。自产能搞出这么有味道的,别人还怎么跟?我一直琢磨,自主品牌差不多快赶上合资的品质,但价格打个折,差距不算大。它的增程式动力,几年后走向不明,总比纯电那100%依赖充电要踏实。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住在大城市中心,充电桩还全遍布?我记得刚才翻了个资料,说国家补贴还在,差不多能保底20%的成本。
聊到油耗,如果百公里油耗按传统越野算,可能在15L左右(估算,不确信),而增程后,城市通勤几乎零油耗,长途补充点油就好。这样,总体维护成本会下降不少。说实话,我觉得这也是它的一个卖点——既有硬派越野的外形,又不用日日担心崩盘。
反正,我很喜欢这种不炒流量,只做硬核的车。它不炫珐琅,不拼科技堆料,反倒是实打实的拼命硬。毕竟品牌推到市场,还得看消费者愿不愿意接受。
有个问题一直在我脑袋里:这么一台既能越野又能应付城市的车,家里的谁会真正用上?还是说,纯粹是为了面子,其实他们还是会选一辆性能优异的燃油车放车库里?我不知道。但我觉得:硬派越野,这个标签还是很有圈内感的,像我身边那个爱玩越野的哥们,他说:硬派一定要硬到骨子里,否则就算了。这话我挺认同。
(这段先按下不表)一个车,能让你在泥泞中驶得踏实,或者在高速道路上跑个快,那就值了。
想问问,你觉得,这类复古硬派+新能源路线,未来还能走多远?是不是还会出现油改电的奇招?或者干脆走纯电越野那条新路子?这都挺有趣的。
总之这车,可能真能引领一股硬派越野的新潮流吧?反正我还得多观察,毕竟,真正硬核的车,路上少见。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