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Q05凭啥敢比元UP还大?尺寸大战背后藏着啥算盘?长安为啥非要死磕尺寸这件事?

先给大伙儿划重点:2025年8月底到9月初,国内新能源车市跟捅了马蜂窝似的——比亚迪元UP刚宣布新增7.48万入门版冲量,吉利银河E5激光雷达版被曝路试,结果长安启源甩出大招:全新Q05实车被拍到!

这车可不得了,还装上了激光雷达,续航还标到506km!要知道,这配置放在三个月前,妥妥是15万级以上车型的标配,现在长安把价格门槛砸下来了?

长安Q05凭啥敢比元UP还大?尺寸大战背后藏着啥算盘?长安为啥非要死磕尺寸这件事?-有驾

这波操作是要硬刚谁?

长安Q05凭啥敢比元UP还大?尺寸大战背后藏着啥算盘?

2025年9月中旬,重庆某测试场的照片在网上疯传——长安启源全新Q05的实车图流出了。这车停在测试场上,旁边刚好有辆比亚迪元UP做对比,好家伙,肉眼可见Q05就是大一圈!咱来看看硬数据。

根据工信部申报信息和百度百科的资料,这台全新Q05(纯电版)车长4435mm,轴距2735mm;而元UP呢?车长4310mm,轴距2620mm。算一算,Q05比元UP长了125mm,轴距长了115mm。

别小看这一百多毫米,放到车里那可是实打实的空间差距。轴距每增加10mm,后排膝部空间大概能多出7-8mm,115mm的轴距差意味着Q05后排能多出将近1拳的腿部空间。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长安为啥非要死磕尺寸这件事?

其实翻翻2025年上半年的销量榜就明白了。A级纯电SUV市场里,卖得最好的那几款车都有个共同特点——空间大。比亚迪元UP虽然靠性价比在2025年上半年累计卖出约3.37万辆,但车主论坛里吐槽最多的就是"后排坐着膝盖顶前排座椅""后备厢塞个婴儿车就满了""三个成年人坐后排太挤"。

再看吉利缤越EV、广汽埃安Y Younger这些同级竞品,它们能站稳脚跟靠的也是"比同级车大半圈"这张牌。年轻人买A级SUV,表面看重的是外观颜值、配置丰富,但真正到了4S店试驾,坐进后排那一刻才是决定买不买的关键。

元UP的车长虽然只有4310mm,但很多车主反馈,周末带着父母孩子出去玩,后排坐两个大人一个儿童座椅就已经局促得很。长安看得门儿清——你元UP卖得好是因为便宜,但便宜的代价就是空间妥协。那好,我长安Q05既然定位比你高一档,就从你的短板下手。

长安Q05凭啥敢比元UP还大?尺寸大战背后藏着啥算盘?长安为啥非要死磕尺寸这件事?-有驾

按照行业经验,轴距每增加100mm,后备厢进深大概能增加50-60mm。Q05的轴距比元UP长115mm,意味着后备厢进深至少多出50mm以上。别小看这五六公分,对于经常需要装婴儿车、行李箱、露营装备的年轻家庭来说,这可是能不能装下一整套户外装备的区别。

再往深了说,长安这波操作背后其实藏着对市场趋势的判断。2024年开始,新能源车的购买主力已经从尝鲜的单身年轻人,转向了有孩子的年轻家庭。这批消费者更在意实用性——他们可能周一到周五一个人开车上下班,但周末要带着一家老小出门,后排空间和后备厢容积决定了出行体验。

元UP的2620mm轴距应付日常代步没问题,但一到假期就捉襟见肘。而Q05用2735mm的轴距,把自己定位成"能兼顾通勤和家用"的多面手。错位竞争的玩法其实很聪明。

元UP主打的是"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强调性价比和时尚外观;Q05瞄准的则是"年轻家庭的全能车",用更大的空间满足更多元的使用场景。同样都是10万级纯电SUV,但消费人群的需求点完全不一样。

长安用尺寸优势,把元UP的潜在升级用户拦截下来——那些开了两年元UP、觉得空间不够用想换车的人,很可能就会把Q05列入备选清单。

激光雷达下放到10万级?这技术到底是噱头还是真刚需?

长安Q05凭啥敢比元UP还大?尺寸大战背后藏着啥算盘?长安为啥非要死磕尺寸这件事?-有驾

如果说尺寸优势还能理解,那Q05车顶那颗激光雷达可就真让人看不懂了。2024年带激光雷达的车型,入门价基本都在20万以上,比如小鹏G6、问界M5这些。到了2025年上半年,激光雷达虽然开始下放到15万级车型(像极氪X激光雷达版卖14.9万),但10万级车型装激光雷达?

这在整个行业都是头一遭。

先科普一下激光雷达到底是个啥玩意儿。简单说,它就像给车装了个"超级眼睛"。普通摄像头只能看到物体的二维图像,毫米波雷达虽然能测距但精度不高,而激光雷达能以每秒几十万次的频率发射激光束,通过测量激光反射回来的时间,计算出周围物体的三维位置,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

在下雨天、大雾天、夜晚这些摄像头"看不清"的场景下,激光雷达的优势就出来了——它不依赖光线,反应速度比纯视觉方案快3倍以上。

但问题来了,这么高端的配置为啥能装到10万级车上?

答案就两个字:降价。根据澎湃新闻、36氪和科创板日报的报道,2021年车载激光雷达的价格普遍超过5000元,到了2024年ADAS激光雷达的均价已经降到约3800元。

而进入2025年,速腾聚创推出的MX型号、禾赛科技的ATX型号,价格都已经打到200美元(约1400-1500元)以内。短短四年时间,激光雷达的价格跌了七成以上。

这个价格暴跌背后,是整个供应链的成熟。速腾聚创CEO邱纯潮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他们通过芯片集成化技术,把原本需要数百个电子元器件的激光雷达,集成到几块芯片上,大幅简化了生产流程。禾赛科技也建了自动化产线,每40秒就能下线一台激光雷达。

规模上来了,成本自然就压下去了。

长安给Q05装激光雷达,表面看是堆配置,实际上是在下一盘大棋。2025年国内的智能驾驶在快速推进,L2+级辅助驾驶(包括自动变道、高速领航这些功能)要求车辆必须具备高精度感知能力,而激光雷达就是这张"入场券"。

长安Q05凭啥敢比元UP还大?尺寸大战背后藏着啥算盘?长安为啥非要死磕尺寸这件事?-有驾

现在买一台不带激光雷达的车,两年后想升级高阶智驾功能,很可能会因为硬件不支持而无法实现。但买Q05的用户就不一样了,硬件已经预埋好,等到2026年长安推送高阶智驾功能的OTA升级,这些车主可以解锁,不用额外花钱加装硬件。

当然,也有人质疑:10万级车装激光雷达是不是智商税?

日常开车用得上吗?

这个问题得两面看。支持派的理由很实在——2025年国内高速高阶智驾的覆盖率已经超过三成,京沪高速、珠三角环线这些路段都支持。带激光雷达的车未来能用上高速领航功能,长途出行的时候系统可以自动变道、自动跟车、自动过匝道,驾驶疲劳度大大降低。

而且在南方多雨的天气里,激光雷达在暴雨中的识别能力远强于摄像头,安全性有保障。

反对派也不是没道理。日常城市道路通勤、停车场倒车这些场景,激光雷达的作用确实不明显,普通摄像头加毫米波雷达足够用了。而且激光雷达会让车重增加5-8kg,理论上会略微增加电耗。

但Q05官方给出的数据显示,电耗只比元UP高0.3kWh/百公里,这个差距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说白了,长安这步棋下的是"未来预期"。现在花一千多块钱的成本把激光雷达装上,两年后这项配置的价值会随着智驾功能的普及而凸显出来。到那时候,没有激光雷达的车型在二手车市场的保值率可能就要打折扣了。

长安Q05凭啥敢比元UP还大?尺寸大战背后藏着啥算盘?长安为啥非要死磕尺寸这件事?-有驾

"硬件预埋"的玩法,其实跟特斯拉当年预装自动驾驶硬件是一个路子——先把硬件成本投下去,用后续的软件升级把价值释放出来。

续航506km+激光雷达,长安为啥敢定低价?背后是供应链还是技术自信?

看到这儿,很多人心里肯定有个疑问:尺寸更大、带激光雷达、续航还有506km,这配置放2024年怎么也得13万起步吧?

长安Q05凭啥能把预测售价压到10-13万?

答案得从电池成本说起。根据电池网和北极星电力新闻网的数据,2023年初磷酸铁锂电芯的价格还在0.825元/Wh,到了2023年底就降到了0.43元/Wh,2024年进一步稳定在0.4元/Wh左右。506km续航对应的电池包容量大概是60kWh,按照0.4元/Wh的价格算,整个电池包的成本大约在2.4万元。

而在2023年初,同样容量的电池包成本要接近5万元。短短两年时间,电池成本腰斩。

这个成本下降的幅度有多夸张?

咱换个角度算。元UP的401km续航版本,电池包大约是45kWh,成本约1.8万元。Q05的506km续航用60kWh电池,成本2.4万元,也就是说Q05只比元UP多花6000块钱,就把续航从401km提升到506km,多出105km的续航里程。

这个性价比在2024年根本不可能实现。

长安Q05凭啥敢比元UP还大?尺寸大战背后藏着啥算盘?长安为啥非要死磕尺寸这件事?-有驾

除了电池,其他零部件的成本也在大幅下降。长安自研的蓝鲸iDD电驱系统,能量转化效率达到九成以上,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几个点。别小看这几个点的效率提升,它意味着同样的电池容量能跑更远的距离。

而且长安作为老牌车企,在供应链管理上有天然优势——电机、电控、车身件这些零部件,长安都能从自己的配套体系里找到成本更低的供应商。

激光雷达的成本前面已经说了,现在已经降到1400-1500元左右。把这些成本加起来:电池2.4万、激光雷达0.15万、电机电控加起来约1.5万、车身结构件约1万,再加上内饰、座椅、玻璃、轮胎这些常规成本约1.5万,整车物料成本大概在6.5-7万元之间。

按照行业惯例,车企会在物料成本基础上加价五成到八成来覆盖研发、渠道、营销、利润等费用。这样算下来,Q05的合理定价区间就在10-12.6万元之间。

但长安真正聪明的地方,是它的"错位竞争"策略。咱看看2025年8-9月市场上发生了啥。2025年7月30日,比亚迪元UP推出了一个新的入门版——301KM领航型,售价打到7.48万元,把价格下限又往下拉了一档。

这个版本虽然便宜,但纯电续航只有301km,而且很多配置都被砍掉了,连中控屏都从12.8英寸降到10.1英寸。比亚迪这招很明显,是想用超低价把那些对续航要求不高、只在市区代步的用户吸引过来。

而吉利银河E5激光雷达版虽然还在路试阶段,但按照吉利一贯的定价策略,这款车上市后的价格大概率会在14万以上。因为银河E5的车身尺寸比Q05更大,定位也更高一级,加上激光雷达和一系列智能配置,14万的起步价是跑不掉的。

长安Q05凭啥敢比元UP还大?尺寸大战背后藏着啥算盘?长安为啥非要死磕尺寸这件事?-有驾

长安Q05就是看准了这个空档。元UP虽然便宜,但空间小、续航短(入门版只有301km)、没有激光雷达;银河E5虽然配置高、空间大,但价格贵。Q05卡在两者中间——比元UP大一圈、续航长、有激光雷达,比银河E5便宜至少1-2万。

定位就像找到了市场缝隙里的一块空地,左右都是对手,但谁也够不着你。

还有个更现实的考虑。2025年下半年,新能源车补贴有了调整,国家鼓励15万元以下的实用型电动车发展。Q05如果能把顶配价格控制在13万以内,就能吃到红利,同时在消费者心理价位上也更容易被接受。

10-13万这个价格带,正好是大多数年轻家庭的购车预算上限。

网友吵翻了:激光雷达是真有用还是智商税?Q05能打过元UP吗?

Q05的消息一出,网上立马就炸开了。汽车论坛、抖音评论区、微博热搜下面,两派人吵得不可开交。支持派说"这配置太值了,激光雷达以后肯定有用,现在买就是赚";反对派吐槽"10万级车装激光雷达就是噱头,日常开车根本用不上,还不如把钱省下来多配几个实用功能"。

支持派的理由听起来确实有道理。2025年国内高速高阶智驾的覆盖率已经突破三成,京沪高速全线、珠三角城际高速、成渝高速这些主要干线都支持高阶智驾功能。如果车上有激光雷达,将来长安推送高速领航功能的时候,Q05车主可以用上——系统自动变道超车、自动识别匝道出入口、自动调整车速跟车,长途驾驶的疲劳度能降低一大半。

而且南方城市经常下暴雨,普通摄像头在大雨中的识别能力会大打折扣,但激光雷达不受天气影响,暴雨天依然能识别前方障碍物,安全性有保障。

长安Q05凭啥敢比元UP还大?尺寸大战背后藏着啥算盘?长安为啥非要死磕尺寸这件事?-有驾

反对派也不是瞎杠。他们的观点是,日常通勤场景里——早晚高峰的城市道路、周末去商场的地下停车场、小区门口倒车入库,这些场景下激光雷达的作用真的不大。普通摄像头加毫米波雷达就足够应付了,没必要为了两年后"可能"会用上的功能,现在就多花这个钱。

而且激光雷达会让车重增加5-8kg,理论上会增加电耗,虽然Q05官方数据显示电耗只比元UP高0.3kWh/百公里,但积少成多,一年下来也是笔电费。

说到底,这个争议背后其实是两种购车理念的碰撞。一种是"买新不买旧"的超前派,愿意为未来的功能提前买单,认为智能驾驶是大势所趋;另一种是"够用就好"的实用派,更看重当下的性价比,觉得没必要为不确定的未来多花钱。

Q05能不能打过元UP?

这个问题得分几个层面看。价格层面,元UP现在的入门价是7.48万,Q05预计10万起步,差了2.5万块钱。这2.5万换来的是125mm的车长、115mm的轴距、105km的额外续航、一颗激光雷达、还有更大的后备厢空间。

对于预算紧张的消费者来说,这2.5万可能就是买不买得起的门槛;但对于预算相对宽裕、更看重长期价值的消费者来说,这2.5万花得值。

空间层面,Q05的优势很明显。2735mm的轴距比元UP的2620mm长了115mm,后排腿部空间至少多出一拳以上。周末带着父母孩子出门,Q05的后排能舒服坐下两个成年人加一个儿童座椅,还不会觉得局促。

长安Q05凭啥敢比元UP还大?尺寸大战背后藏着啥算盘?长安为啥非要死磕尺寸这件事?-有驾

而元UP的后排,两个成年人坐着都稍显拥挤,更别说再加个孩子了。

智能化层面,Q05的激光雷达是个潜在优势。虽然现在大部分人用不上高阶智驾功能,但2026年、2027年呢?

随着技术成熟,高速领航、城市领航这些功能会逐渐普及。到那时候,没有激光雷达的车型要么花大价钱加装硬件,要么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用上新功能。

而Q05车主不用操心这个问题,硬件已经装好了,等着OTA升级就行。

但Q05也有自己的弱点。渠道方面,长安在全国的4S店数量比比亚迪少得多,尤其是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可能要跑到地级市才能找到长安的售后点。而比亚迪的渠道下沉做得很好,县城都有服务网点,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个很实际的考虑——车坏了找谁修、保养去哪儿做,这些都影响购车决策。

品牌认知度也是个问题。比亚迪元UP从2024年3月上市到现在,已经在市场上打出了名气,很多消费者一说"10万级纯电SUV",第一反应就是元UP。而长安启源Q05还没正式上市,知名度和美誉度都需要时间积累。

上市初期能不能迅速打开销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长安的营销能力和渠道推广力度。

长安这波操作,到底是"卷王"还是"破局者"?

2025年的新能源车市场,早就不是拼谁价格低那么简单了。价格战打到现在,能降的成本都已经降得差不多,继续无脑降价只会把自己降到亏损的深渊。真正能活下来的车企,靠的是对用户需求的把握。

长安启源Q05用更大的空间(比元UP车长多125mm、轴距多115mm)、更前瞻的激光雷达配置、506km续航,在10万级市场上硬生生撕开了一道口子。不是简单的堆配置,而是把年轻家庭用户"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的需求摆到了明面上——他们要空间够大能装下一家老小的出行需求,要续航够长能支撑周末的城际出行,还要智能配置够超前能让自己在朋友面前有面子。

Q05能不能成功?

10月正式上市后,市场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以后年轻家庭买A级纯电SUV的时候,可以理直气壮地对销售说:"我要大空间!我要激光雷达!我要长续航!"

这三样东西在以前可能得花15万以上才能凑齐,现在10-13万就能搞定。消费升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普惠。

至于长安是"卷王"还是"破局者",其实并不矛盾。在价格上,Q05确实在"卷"——10万出头的价格配上激光雷达和506km续航,这个性价比已经卷到让同行压力山大。但在策略上,Q05又是个"破局者"——它没有跟元UP在7-9万的价格带正面硬刚,而是往上抬了一个档次,用配置和空间的优势去吸引那些觉得元UP不够用、但又不想花15万的消费者。

错位竞争的玩法,反而给自己开辟出了一片新的市场空间。

2025年下半年的新能源车市,注定会是个"神仙打架"的局面。比亚迪用价格优势守住10万以下的入门市场,吉利、长安这些自主品牌在10-15万的价格带展开激烈竞争,而造车新势力们则在15万以上的市场拼智能化和品牌调性。

Q05这张牌,长安算是打出去了。能不能接住,就看市场和消费者买不买账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