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迪拜车展上的名场面,估计不少人刷到了——一位外媒记者围着极氪9X转了三圈,耳朵贴在Naim音响上直点头,手划着27英寸滑移屏时嘴都没合上,憋出一句“这配置至少值200万”。
可国内传来的消息却让人大跌眼镜:这车预售价可能还不到40万!比库里南还长的车身、3秒破百的性能,再加上L3级自动驾驶和700km续航,预售后1小时订单直接冲破4万单。
这到底是国产豪华终于捅破了天花板,还是堆料狂魔玩的营销套路?咱们今天扒透了再下结论。
“车是够大,但设计少了点旗舰该有的高级感”,论坛上不少网友的吐槽,戳中了极氪 9X “比库里南长” 的争议点。可某资深汽车行业人士却直言:“现在多胎家庭出门,第三排能不能坐人、后备箱够不够装,比‘设计感’实在多了”。
这话不是空谈 —— 有车评人实测时,1.8 米的成年男性坐在第三排,膝盖居然还能比理想 L9 多留出一拳空间,后备箱塞下 3 个 28 寸行李箱也没问题。但反转也很明显:超 3 吨的自重让它过弯时侧倾比预期明显,“城市开着像艘‘稳重的大船’,激烈驾驶就别指望了”。
如果说尺寸是讨好家庭用户的 “温柔刀”,那 3 秒破百的性能就是戳中年轻人的 “肾上腺素按钮”。要知道,40 万级 SUV 里,能进 “3 秒俱乐部” 的独此一家 —— 奔驰 GLC 顶配破百要 8.2 秒,连特斯拉 Model Y Performance 都要 3.7 秒。
可多位新能源车主反馈却很实在:“市区堵车根本用不上,但高速上超货车时,一脚电门就能拉开距离,那种‘底气’比啥都强”。说白了,这性能不是 “花瓶”,是新能源时代的 “肌肉秀”—— 毕竟谁不想偶尔 “地板电” 爽一把?
极氪 9X 的 L3 智驾,堪称 “硬件猛如虎,口碑两极分化”。顶配车型装了 5 颗激光雷达,硬件堆得比不少百万级豪车还足,可网友却不买账:“之前极氪 001 的智驾体验就一般,9X 能突然变厉害?” 前华为智驾工程师的解读更客观:“L3 能不能用,不光看车,还得看城市政策 —— 现在全国也就 5 个试点城市能激活,多数地方只能当 L2 + 用”。某媒体抢先体验后也发现:高速上自动变道、跟车都很流畅,但遇到施工路段,误判率比华为 ADS 高了 15%,“遇到锥桶阵,还是得自己接管”。
续航方面,700km 的 CLTC 标称值看着亮眼,但北方车主冬季实测后泼了冷水:“开暖风 + 市区通勤,实际续航也就 480km 左右”。
可即便这样,也比同价位蔚来 ES8 的冬季续航(约 350km)强不少。更关键的是补能速度 —— 对比理想 L9 高速 9L 的油耗,极氪 9X 超充 15 分钟就能补 300km,“跑长途时,喝杯咖啡的功夫就能继续走,比加油也慢不了多少”。说到底,续航没有 “绝对真理”,但 700km 已经把 “焦虑线” 拉到了 “半月一充” 的舒适区,对大多数用户来说够实用了。
“以前 40 万买 BBA 是‘品牌税’,现在买极氪是‘技术税’—— 但后者明显更值”,这话在车主圈传得很广。拿奥迪 Q5L 顶配来说,比极氪 9X 贵 8 万,却没有零重力座椅,更别说 L3 智驾的硬件;就算跟同是国产的理想 L9 比,极氪 9X 也便宜 1 万,性能还快了近 2 秒。
这定价策略,像精准戳中了高端市场的 “痛点”—— 就像之前问界 M9 靠 “配置碾压” 抢走不少奔驰 GLS 的潜在用户,现在极氪 9X 也想用 “性价比 + 智能化” 改写规则。
更有意思的是它对 “豪华” 的新定义。迪拜记者为啥说它 “值 200 万”?因为行云座椅能自动调节腰托和腿托,27 英寸滑移屏后排也能控制,这些配置在 BBA 上要么得加价选装,要么根本没有。
但也不是没槽点 —— 多位用户吐槽 “无线充位置太靠里,手机放进去费劲,而且老款极氪的无线充还容易发烫,希望 9X 能改进”。这也说明,真正的豪华不是堆料,是 “不用选装” 的底气,更是 “懂用户需求” 的细节 —— 极氪 9X 已经摸到了门,但还没完全做到完美。
有老车迷叹 “十年前哪敢想,40 万国产能叫板豪华”,极氪 9X 确实把 “配置天花板” 戳到了眼前。但堆料够猛不代表完美 —— 你会为这份 “性价比爽感” 买单,还是等它把智驾细节、无线充小毛病磨透?评论区说说你的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