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一家4S店的展厅灯光还亮着。
销售员坐在星纪元ET的驾驶位里,盯着中控屏上那些高科技的动态波纹,像个侦探盯着犯罪现场的蛛丝马迹。
玻璃外头,路灯下的雨点敲击着地面,声音均匀得像量产线上的机械臂。
旁边星纪元ES的车门虚掩,驾驶席空着,副驾座上放着一只咖啡杯——仿佛在等一个迟迟未归的主角。
这里没有犯罪,但有一种“什么才会留下”的悬疑。
要是你是国产车企的决策者,会不会也在这个雨夜,琢磨着“谁能活到最后”?
外头的专家们已经摆好排阵:比亚迪、蔚来、奇瑞、上汽、一汽……名单像是法医笔记里的家族成员,名字后面都没有下场注解。
理由很简单:其他的,可能都要“走投无路”了。
车圈的生死局,从来不是讲感情的地方。
把镜头拉到这两辆星纪元兄弟车身上,案情逐渐聚焦。
ET和ES都是奇瑞星途的最新拳头产品,主打智能驾驶。
几乎同一套硬件,30颗高性能传感器、英伟达双Orin-X芯片、508TOPS算力,就像给两名嫌疑人都配备了同级别的高智商大脑和全副武装的感官系统。
ET纯电版全系标配“猎鹰智驾700”,增程版的后驱MAX与四驱车型再加激光雷达,支持城市领航。
ES则全系猎鹰方案,MAX和Ultra版还附赠价值3万元的NEP全场景辅助驾驶终身使用权。
表面上看,硬件一水儿的高配,谁也不示弱。
但双11促销期间,ES在智驾软件权益这块给出了“终身免单”的狠招。
这个细节,像案发现场地毯上那一枚带血的指纹,透露着区别——也是命运分岔的起点。
站在旁观者角度,这场“两兄弟的智驾之争”,更像一场“同质化与差异化”的拉锯战。
智能驾驶硬核配置,是车企们共同的底牌,而软件权益、服务承诺,则是细分战场的见血“暗器”。
比起刀光剑影的技术军备,消费者以往更容易被“终身免费”四个字拉下水。
毕竟,国产汽车的未来,难就难在同质化泥潭里谁能踩出自己的脚印。
理性说一句,星纪元这波操作算不上逆天,却足够精准和实用。
首先,硬件上留给对手的空间不多,毕竟508TOPS的算力和激光雷达阵容,已经属于行业第一梯队。
但智驾软件的终身权益,这种“薅羊毛”福利,短期看是营销,长期其实是用户粘性的铺垫——这就像医院里开的“终身免费复查”,看似赔本,实则让你一辈子离不开这家医院。
奇瑞这样做,其实是看穿了一个现实:绝大多数消费者其实搞不清楚什么叫TOPS、Orin-X,甚至分不清激光雷达和定速巡航。
他们要的,不过就是一句“更智能、更安心、少花钱”。
这就像犯罪现场的围观群众,看得热闹,真正能提供证词的没几个。
回到专家那张“六大家族”名单,坦率说,准不准还真得靠时间给出结论。
毕竟,车圈的变迁,比DNA序列还难预测。
十年前谁能想到,比亚迪今天能站到世界的舞台中央?
五年前,蔚来、理想和小鹏的“新势力”名字甚至还没写进教材。
如今,排除特斯拉、宝马、奔驰这些“外籍干将”后,国产车企的“剩者为王”更像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命题作文。
而星纪元ET与ES的智驾之争,也像是这道作文题的一个缩影。
两个兄弟,拼命炫技,争夺同一批用户。
硬件同质化,软件权益差异化,乍一看是技术内卷、营销内卷的双重高潮,实则背后是国产汽车苦苦求生的现实写照。
说到这里,不得不自嘲两句。
做汽车行业的“侦探”,有时候就像查无头案——线索都在那儿,就是结论难产。
硬件比拼像验DNA,门槛高、花头多,但99%的客户只想知道“这孩子像不像我”;软件权益就像是老母亲的炖鸡汤,好不好喝,谁家服务周到,才是心头好。
专家预测是“尸检报告”,但车圈生死,还得看谁能笑到最后。
说来也讽刺,科技进步越快,买车这件事反倒越来越像是一场“心理战”。
冷静、理性、爱算账的用户变多了,车企的套路也更深了。
一边喊着“技术平权”,一边用软件权益、服务保障拼命“打感情牌”。
一辆车的身份,不再只是发动机和底盘,而是那串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代码和权益协议。
当然,终极问题还是那个老生常谈:长期看,这些“终身权益”究竟能兑现多久?
毕竟,三个月前承诺终身的APP,今天就可能悄无声息地停服下架。
车企能不能撑到兑现终身的那一天,本身就是一场赌局。
对用户来说,终身与否,从来不是写在合同上的,而是写在企业的信用和存续时间里。
所以,故事到这儿,案情其实并不复杂:国产车企在智能化大潮中互相厮杀,硬件与软件齐头并进,最后拼到的不是技术极限,而是兑现承诺的能力。
星纪元ET和ES只不过是这个江湖的缩影,背后映照着一整个行业的焦虑和野心。
最后,给各位留个悬念:如果“终身”只是市场宣传的一句口号,三五年后,软件失效、权益变卦,你会找谁讨个说法?
在智能化的浪潮里,我们究竟是在享受技术红利,还是在参与一场看不见终点的豪赌?
这案子,短时间内——恐怕没人能给你盖棺定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