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亚高管扬言要收割中国市场
2023年底,起亚的高管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一季度在全球赚了21亿美元,光这点钱就够贴补中国市场了,你们这些本土企业有这个资金实力跟我们拼吗?等你们被折腾得差不多了,我们再进去抢市场完全没问题。”
当时这句话一出来,不少中国人都觉得挺可笑的,心里想:就凭你这话,谁理你啊?
起亚败走中国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啊,就是当时起亚汽车的日子过得特别艰难。2016年的时候,现代汽车在中国卖了114万辆车,北京街上跑的十辆车里就有一辆挂着“H”的标志,那场面可真是风光得很。可才过了几年啊,到了2023年,现代和起亚加起来在中国才卖了不到20万辆车,市场份额都不到1%了。你说这起亚啊,现在得先想想自己在中国还能不能混得下去,而不是一门心思想着怎么跟中国的车企拼个你死我活。
第二个原因呢,就是很多人都觉得,合资车根本就搞不定新能源车,起亚也不例外,它推出的那些新能源车嘛,也就是凑合着用的东西罢了。再说智能这块儿,中国的车企早就领先一大截了,合资车想追上人家,那难度可不小啊。
起亚高管何以被网友骂惨了?
就是因为这两点,起亚高管说完那句话后,简直被网友骂惨了。不过最近这几个月,事情好像有点变化,大家觉得他可能就是说了句实话。
前几天,悦达起亚宣布今年4月份卖了22155辆车,比去年增长了11.8%;前四个月总共卖了78707辆车,同比增长12.7%。4月份生产了22200辆车,同比增长6.9%;前四个月总共生产了77900辆车,同比增长17.2%。另外,4月份出口了12791台发动机,前四个月总共出口了43129台。过去两年里,起亚车不但没垮,反而靠出口业务硬撑了下来。
合资车企的新能源突围之道
不过这还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合资车企已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找到了自己的路子。
最近丰田推出了铂智3X,日产也推出了N7,这两款电动车都是日系车厂的新作品,而且在中国市场反响特别好。就说丰田的铂智3X吧,订单量直接突破两万;而日产的N7更猛,仅仅两个小时,订单就超过了1万。这两款车其实有不少共同之处:首先,它们都用上了Momenta提供的端到端智能驾驶大模型;其次,它们的价格都很有竞争力,性价比超高;再者,它们的车机系统不再是以前那种合资车那种傻乎乎的样子,而是变得非常智能;最后,它们都用了不少来自中国新能源供应链上的成熟技术。
起亚的新野心:做平替版的日产和丰田
当两款超值的车摆在中国消费者面前时,大家也不会纠结什么牌子是不是小众品牌了。日产和丰田的车卖得这么火,也让起亚想到一个办法:利用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很成熟的产业链,说不定就能造出一款既便宜、又智能、自动驾驶水平还不错的车呢。日产能做到,丰田能做到,起亚为什么做不到?
韩系车的反击:现代起亚的秘密武器
而且呢,起亚背后的现代集团,在国外卖车的数量可比日产汽车多多了。2024年的时候,现代起亚集团靠着全球超厉害的销售成绩,卖出了723万辆车,在全球汽车销量排行榜上稳稳地排在第三名,就排在两大巨头丰田和大众后面,而且这个排名已经连续三年没变啦。在国外赚钱,然后补贴给中国市场,这也不是不行的嘛。再看看这几年,多少造车的新势力不是就被激烈的市场竞争给淘汰了吗?
合资新能源车,不靠谱?
必须得说啊,中国那超级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真的是这些合资车厂能做出这种新能源车的关键。不过呢,问题也在这儿——合资车厂手里的钱更多,烧钱的能力也更强。它们完全可以靠着这条产业链,造出一辆靠谱的新能源车。
合资车企纷纷“生态本土化”
合资车企的反击啊,其实就是在升级比赛,从以前的“制造本地化”升级到现在的“生态本土化”。合资模式也变了,不再只是“技术输入”,而是大家一起“生态共建”。不管怎么说,自主品牌得打起精神了,得赶紧跟上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