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前两天刚把小鹏X9增程版MPV的数据曝光,照片还没出,微信群已经炸了。张大哥在群里直接丢下一句:“轴距三米一?比我家老埃尔法还长。这后备箱,能躺俩熊孩子打滚不?”我抽空拿卷尺在停车场比了下,人家那长度,确实不小,比过年抢超市买鸡蛋的队都排得远点。
夜里楼下小区停车场里,老刘带着他那台刚换没俩月的增程SUV百无聊赖转悠:“听App上说,小鹏为这X9在全球搞了1000台测试车,二十来个国家,来回跑了2000多万公里。也不怕造价烧穿裤兜?”他自己家小孩爱瞎折腾,“你说冬天要是掉电快怎么办?咱北边零下二十还真得琢磨清楚,这磷酸铁锂电池,到底靠不靠谱。”
前年销售小孙嘴快,说差不多参数的增程,首批车冬天掉电比夏天快一多半,听了有点慌。但小鹏那人前两天说发动机最大110kW,电机210kW,数漂亮是漂亮,实际咋用,没人真敢拍胸脯:
“师傅,真能省油?”
“表上写着啥不拉啥,你慢慢试去,电池这玩意,真假全凭天意。”
车主群里有人发帖,说他家宋Pro DM-i只在石家庄周边转,开电还凑合,小鹏X9搞什么北欧极寒中东蒸笼全覆盖测试,是不是自信心爆棚?其实一听就知道,人家是想做国际盘,至于北方冻手冻脚的毛病,非得自己用上一冬天,才知道哪里卡壳。
养车时师傅还喜欢说一句:“你别看厂商吹第三排是多魔术,真塞仨大人你倒试试?闷得跟小仓库似的。”不过听去年搬到隔壁的王姐说,现在三胎的多了,整得MPV火的没边。她盯着小鹏问,第三排能不能一键放平,后备箱装小米箱和儿童车。这些配置,销售那儿随口就报出来,说座椅加热按摩啥也不落下。
朋友试驾过理想L8,回来直摇头:“贵,想都不敢想。这小鹏是不是还要贵?”可话又说回来,增程版本能缓解续航焦虑,也省了地图上找桩的心病,尤其外地高速上,不怕插队半夜找桩发疯。
偶然充电站晒车碰上南方来的司机,嘴里还带着家乡话,说看新闻吉利马上又出氢能MPV。没人讲明白,到底氢能是不是水多电少的好货,但现在技术一多,买车更头疼:左挑右拣,怕成当年买黑白电视机,刚交钱,彩电明儿进家门。
冷门说法也是有的:去年车圈小群里有人爆料,小鹏想在某些车款上搞多媒体冷手扶小冰箱,说是官方没公告,快充接口旁边塞个水杯冷藏槽。
用车也是门道——群友老李提过误区,热天里,大家喜欢一直开通风座椅,他说其实增程车风机开大,电流涨得快,实际上比关空调还费点电,师傅听了也瞪瞪眼:“你必须得分场景,别啥都上一把狠的,整老空调找事咯。”
有人在东三省跑货的那会儿,一辆增程平台的车,真碰上暴雪早晨动力掉一截,说是热管理要缓慢启动,跟比亚迪一样,新能源这毛病谁都躲不开。开车的老江,滑两次才敢上坡。
新一代车型倒有不少冷门按键,比如小鹏家新车副驾头枕旁边藏了个儿童叫醒模式,小窍门儿,多数人第一次用还真找半天。不过出口师傅一嘴东北话:“有这玩意儿,不如装套好安全座椅,快省事干净。”
奇葩的是北方的洗车老板年会喝醉,说“按这尺寸,将来二手市场贬值有没有悬念?”老孙掰着指头算,联系人都没人敢拍板,毕竟新技术没个准。有学汽车维修的学生还掏心窝:“增程箱、电池如果一年蹦哒五六趟,整车成本下来了修理工可就赚不到钱了。”
这些年头,买个MPV,还真成了技术赌局。头几辆到手,隔壁楼就有人摆茶杯在后备箱“捉对厮杀”。唯一能确定的,无论热天冷天,不靠谱的新闻和新鲜配置,没准明年这会儿,还能喝出点新段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