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图一出,老奔粉沉默了:GLC EV这“像素脸”,你给打几分?

当奔驰的设计师们也开始玩“像素风”时,我就知道,事情变得有点不对劲了。

一觉醒来,朋友圈和各大汽车论坛像是被一颗重磅炸弹给炸开了锅,主角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熟悉的那个“三叉星”——奔驰,以及他们刚刚扔出来的GLC EV官图。

说实话,第一眼看到那张前脸,我揉了揉眼睛,甚至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没睡醒,把手机的像素调成了“老年模式”。

那张密密麻麻,由942个可点亮“像素”组成的格栅,官方管这叫“数字格栅”,但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块巨大的、忘了关机的LED广告牌,随时准备滚动播出“奔驰,奔驰,年轻人的第一台……电动爹?”

官图一出,老奔粉沉默了:GLC EV这“像素脸”,你给打几分?-有驾

这事儿就有意思了。

你还记得当年奔驰是怎么定义豪华的吗?

是S级上那颗熠熠生辉的立标,是鸥翼门展开时那划破天际的优雅,是无论哪个年代,都能让人一眼认出的、那种舍我其谁的家族式霸气。

它是一种毫不费力的松弛感,一种“我就是标准”的自信。

可现在呢?

奔驰似乎陷入了一种奇怪的“内卷”焦虑,尤其是在电动车这个新赛道上,显得有点手足无措,像个突然被推上战场的贵族,穿着一身华丽的铠甲,却不知道该怎么挥剑。

我们不妨把时间线往回拨一拨。

官图一出,老奔粉沉默了:GLC EV这“像素脸”,你给打几分?-有驾

想想EQS刚出来的时候,那个被戏称为“大黑碗”的封闭式前脸,就已经让不少“奔粉”哀嚎遍野了。

大家都在期待,奔驰嘛,家大业大,总得在泥潭里摸爬滚打一阵,下一代产品肯定能给我们一个奇迹。

结果,等来了EQE,等来了EQS SUV,我们看到的,似乎是一种设计上的“套娃”和“摆烂”。

那种感觉就像你满心欢喜地去拆一个巨大的圣诞礼物盒,结果发现里面套着一个又一个的小盒子,拆到最后,手里只剩下一个廉价的塑料玩具。

官图一出,老奔粉沉默了:GLC EV这“像素脸”,你给打几分?-有驾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但奔驰似乎忘了,消费者也没有义务为你的反复试错买单。

这次的GLC EV,本该是奔驰在纯电SUV市场扳回一城的重要棋子,毕竟GLC这个名号在燃油车时代可是金字招牌。

可它交出的答卷,却让人一言难尽。

问题出在哪?

就出在它太“割裂”了。

你把那张像素脸蒙上,侧面和尾部的线条,依然能看到燃油版GLC的影子,那种肌肉感和优雅并存的比例还在。

可一旦你把目光移回车头,那种熟悉的感觉瞬间荡然无存。

官图一出,老奔粉沉默了:GLC EV这“像素脸”,你给打几分?-有驾

这942个“像素点”,仿佛是设计师在汇报方案前一晚,为了体现“科技感”而临时加上去的PPT特效,它很抢眼,但它和整台车的气质是脱节的,甚至是冲突的。

这就好比一个西装革履的绅士,突然在自己的领带上挂满了闪烁的霓虹灯,你不能说他不“亮”,但你绝对会觉得他有点“神经”。

奔驰似乎在用一种非常“直男”的思维来理解电动车:电动车=科技感,科技感=屏幕+灯。

于是,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屏幕,以及各种能“亮”的地方。

但这真的是设计的未来吗?

当所有车企都开始在灯光上做文章,玩起了“灯语”,奔驰的这套像素风,除了让人联想到俄罗斯方块,还剩下什么独特的品牌辨识度?

它没有形成像奥迪“灯厂”那样成体系的风格,更像是为了不同而不同,为了所谓的“电动化特征”而强行打上的一个补丁。

我们再钻进车里看看。

哦豁,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那块贯穿式的连屏,那个带着触摸按键的方向盘,一切都那么“EQ”。

官图里,经过精心布光和后期处理,屏幕两侧的大黑边似乎不那么明显了。

但我敢打赌,在夏日午后的自然光下,那两条能“停航母”的黑边绝对会原形毕露,时刻提醒你,这很“奔驰”,也很“指纹收集器”。

这种设计,在几年前或许还称得上是惊艳,但到了2025年的今天,当我们的手机、电视都开始追求极致屏占比的时候,奔驰还在固执地坚持这种“复古”的宽边设计,这就有点说不通了。

当然,我们不能只当个“键盘侠”,光喷设计,不看技术。

毕竟,这台GLC EV是诞生于全新的MB.EA架构,还用上了800V高压平台,支持高达320kW的快充。

这些硬核参数,听上去确实很“高大、年轻、充满能量”。

这就像一个偏科严重的学生,理科成绩次次满分,但语文(设计)却总是在及格线边缘徘徊。

对于一台奔驰来说,这恰恰是最致命的。

因为长久以来,人们选择奔驰,很多时候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机械素质有多么顶尖,更是为了一种审美上的认同,一种品牌光环带来的心理满足感。

可现在,这层光环正在变得越来越黯淡。

更有趣的是反方的声音。

总有一些死忠粉会说:“你们懂什么?这叫数字化美学,是引领未来的设计语言!”

他们会告诉你,那942个像素点,未来可以通过OTA升级,玩出各种花样,甚至可以在车头显示表情包。

听上去很酷,对吧?

但这不禁让人反思,我们真的需要一台能聊天的车吗?

当设计开始过度服务于功能,尤其是那些华而不实的功能时,它离艺术就越来越远,离“工具”就越来越近了。

奔驰,难道也要走上这条路吗?

其实,设计的“走下坡路”并不是奔驰一家的问题,这是整个汽车行业在油转电这个巨大转型期所面临的集体阵痛。

传统车企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既想保留燃油车时代的品牌传承,又渴望在新时代展现出彻底的革新,结果往往就是这样不伦不类的“缝合怪”。

它们不像那些新势力品牌,可以像一张白纸一样,毫无顾忌地去描绘自己对未来的想象。

所以,这台即将在慕尼黑车展上正式亮相的GLC EV,与其说是一次产品的发布,不如说更像是一次公开的“自我拷问”。

奔驰,这个曾经定义了汽车豪华一百多年的品牌,在电动时代,似乎正站在一个迷茫的十字路口。

它手握着最顶尖的技术(MB.EA架构、800V平台),却好像丢失了那个最懂得如何将技术与美学完美融合的“灵魂”。

未来的汽车设计,究竟是会走向这种极致的数字化、像素化,还是会回归到更纯粹、更简洁的线条与型面?

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

但至少从这台GLC EV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种挣扎,一种用力过猛的不自信。

它不再是那个气定神闲、引领潮流的奔驰,反而更像一个拼命想挤进“Z世代”圈子,却不小心把所有流行元素都堆在身上的“油腻大叔”。

那么问题来了,各位老铁,如果是你,面对这样一台技术拉满、但设计却充满争议的奔驰,你会为那颗三叉星徽标买单吗?

评论区聊聊呗。

昨晚刷到奔驰GLC EV官图的时候,我正准备睡觉,结果愣是给我整精神了。

我把手机屏幕亮度调到最高,凑到眼前,仔細看了半天,然后得出一个结论:要么是我的眼睛出了问题,要么就是奔驰的设计师集体“中蛊”了。

那张脸,哦不,那块“屏幕”,官方说是由942个可以独立点亮的“三叉星”像素组成的。

听起来是不是特牛?

特有科技感?

可实际看上去,就像是把几十年前的8-bit游戏《太空入侵者》给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车头上。

我仿佛都能听见那经典的“biu biu biu”电子音。

这玩意儿,你说它是一块行走的LED广告牌我都信,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自定义显示内容,比如“后车,别催,越催越慢”。

这事儿就怪了。

奔驰是什么?

在我心里,它一直是汽车界的“老钱”(Old Money)。

那种优雅和气场是刻在骨子里的,是不需要靠bling bling的灯光来证明自己有多“科技”的。

你回忆一下虎头奔(W140),那家伙往那一停,四个字就写在脸上:不怒自威。

它用的是最纯粹的线条和比例,告诉你什么叫真正的豪华。

可现在呢?

奔驰似乎是铁了心要当一个“新贵”,一个刚拿到融资就迫不及待把所有logo都烫金的创业公司,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钱,哦不,有“技术”。

这种感觉,就像一个一直穿着高级定制西装的绅士,突然有一天,他换上了一身荧光绿的紧身运动服,脚踩一双能发光的鞋,还非要拉着你聊元宇宙。

你除了尴尬,还能说啥?

你只会觉得,他是不是受了什么刺激?

这股“刺激”的源头,其实就是电车时代的焦虑。

特斯拉像一条鲶鱼,把整个池子搅得天翻地覆。

国产新势力们更是把“冰箱彩电大沙发”玩得炉火纯青,顺便重新定义了什么是“智能座舱”。

于是乎,奔驰这样的百年老店,突然发现自己原来那套“豪华”的剧本,好像有点过时了。

怎么办?

改!

怎么改?

堆料!

上屏幕!

玩灯!

于是,我们看到了EQS那个被吐槽像个“铁锅炖自己”的弓形车身,看到了那个能让密集恐惧症患者当场去世的“满天星”中网,现在,又等来了这个能玩俄罗斯方块的前脸。

奔驰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用力证明自己很“电”,结果却离“奔驰”越来越远。

它忘记了,真正的豪华,是一种做减法的艺术,而不是做加法的竞赛。

钻进车里,那块贯穿式大连屏依然是视觉中心,指纹收集能力一如既往地稳定发挥。

讲真,我都怀疑奔驰的内饰设计师是不是跟卖车载清洁布的是亲戚。

当然,底子还是在的,MB.EA架构,800V高压平台,320kW快充……这些技术参数单拎出来,哪个都挺能打。

但这恰恰是问题的核心:一台车的灵魂,到底是由这些冰冷的数据定义的,还是由那些能让你在停车场里一眼认出它的设计来定义的?

宝马那边好像也遇到了类似的烦恼。

iX那对巨大的“双肾”格栅刚出来的时候,不也一样被大家喷得体无完肤吗?

网友们有时候就像放大镜,专盯着别人家的芝麻,却对自家西瓜视而不见。

但你仔细品品,宝马至少还在坚持自己的“双肾”图腾,哪怕做得再夸张,你还是一眼就知道,哦,这是台宝马。

它是在自己熟悉的地盘里“发疯”。

可奔驰呢?

这个像素脸,完全是凭空冒出来的东西,它跟奔驰过去一百多年的设计传承,有半毛钱关系吗?

这已经不是“发疯”了,这是“失忆”。

我甚至能想象出奔驰内部的决策会议。

市场部拿出厚厚一叠报告:“老板,现在年轻人都喜欢科技感,喜欢会发光的东西!”

然后设计师团队就拿出了这个像素方案,PPT上写着“拥抱数字化未来”。

老板一看,大手一挥:“就这个了!让那些说我们老气的人都闭嘴!”

可他们恰恰忘了,年轻人喜欢科技感,不代表他们喜欢廉价的科技感。

把一堆LED灯珠塞进中网,和真正用设计语言去诠释科技,是两码事。

前者是网吧风格,后者才是苹果风格。

奔驰,怎么就选了前者呢?

所以,当这台GLC EV在慕尼黑车展上正式亮相时,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一款新车的发布,更像是一场公开的审判,审判的是奔驰在电动时代究竟该何去何从。

是继续在“科技感”的歧路上蒙眼狂奔,还是找回那个曾经定义了豪华的自己?

也许几年后,我们会习惯这种像素化的设计,就像我们现在习惯了没有实体按键的手机一样。

但至少在今天,看着这张熟悉的星徽标,镶嵌在一张如此陌生的脸上,我心里还是有点五味杂陈。

它就像你许久未见的老友,再次重逢时,他已经整容成了你完全不认识的网红脸,虽然他告诉你他过得很好,赚了很多钱,但你总觉得,那个你熟悉的、纯粹的他,已经不见了。

那么,这台“整了容”的老朋友,你还认吗?

得,大半夜的,奔驰给我扔了张图,直接把我整不会了。

我盯着手机上那台GLC EV的前脸,第一反应是网不好,图没加载出来,满屏的马赛克。

等我切了5G,刷新,发现…嘿,人家就长这样。

那叫一个“像素风”,密密麻麻900多个小亮点,齐刷刷地看着你。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写字楼门口的LED屏坏了,卡在了开机动画。

我寻思着,这玩意儿要是开在路上,前面的车会不会以为后面跟了个巨型二维码,下意识就想扫一下?

这事儿特没道理。

搁二十年前,你要问我什么是“大奔”,我脑子里蹦出来的,是我叔那台W220,蝴蝶奔。

车门一关,那“砰”的一声闷响,跟世界都隔绝了。

里头的桃木和真皮,散发着一股子钱烧得恰到好处的味儿。

那会儿的奔驰,根本不屑于跟你聊什么科技,它本身就是一种身份,一种“你上车就对了”的绝对自信。

那时候的设计师,估计是全世界最爽的职业。

大老板把雪茄一掐:“去,给我造一台全世界最好的车。”

完事儿。

现在呢?

现在奔驰的设计师,八成是全公司压力最大的。

市场部天天拿着竞品报告拍桌子:“你看人家特斯拉,屏幕比脸都大!你看国产那帮新势力,冰箱彩电按摩椅都快成标配了!我们呢?我们的‘科技感’在哪?”

于是,科技感就来了。

它来得那么突然,那么…具象化。

它变成了可以发光的“满天星”中网,变成了恨不得把所有实体按键都干掉的大屏,现在,它又变成了这张能玩俄罗斯方块的脸。

奔驰好像生怕我们不知道它通了电,索性把自己整成了一个大号的电子产品。

可问题是,汽车,它首先得是台车,然后才是什么“智能移动终端”。

这台全新的GLC EV,就是这种焦虑下的“畸形儿”。

你把它前脸挡住,光看侧面,嗯,还是那个味儿,线条挺饱满,比例也协调,有燃油GLC的影子。

可你手一松,看到那张像素脸,得,一下就从《教父》跳戏到了《电子世界争霸战》。

这种割裂感,就像你吃着顶级的惠灵顿牛排,服务员突然给你递了双筷子。

当然了,技术参数是真唬人。

什么MB.EA纯电平台,什么800V高压架构,充电功率320kW,听着都像是从科幻电影里出来的词儿。

可这些东西,对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感知有多强?

我楼下充电桩还是7kW的龟速,你给我个320kW的快充,跟给我一张去火星的船票有啥区别?

都是暂时用不上的东西。

反倒是设计,这玩意儿是天天要看的。

宝马前两年也犯过病,iX那对大鼻孔,刚出来的时候被骂惨了。

但你现在再看,好像也习惯了。

为啥?

因为它再丑,也是在自己家的“祖传配方”上做文章,你一看就知道这是宝马在整活儿。

可奔驰这个像素脸,是凭空来的,它跟奔驰的血统没半点关系。

这就好比一个京剧名角,突然脱了大褂,给你来了段街舞。

你不能说他跳得不好,但你总觉得,这味儿不对。

我都能想象,这车要是真开卖了,车主群里会是啥样。

大家讨论的估计不是百公里加速,也不是续航,而是“嘿,哥们儿,你那个中网能自定义图案吗?给我整一个‘福’字呗,过年喜庆。”

一台曾经代表着工业美学巅峰的奔驰,沦落到要靠这种“花活儿”来吸引眼球,这本身就是个笑话。

它忘了,豪华的最高境界,是“不解释”。

是那种你一看,就觉得“嗯,这东西就该这么贵”的气场。

如今的奔驰,却总在拼命解释:“你们看,我很努力!我很科技!我有很多很多灯!”

别解释了,有点累。

所以,等9月份这车在慕尼黑车展上真亮出来的时候,估计又是一场口水仗。

但不管大家怎么吵,有个事儿是肯定的:那个曾经让我们仰望的、用工程师思维和艺术审美造车的奔驰,好像正变得越来越模糊。

那么,问题也来了:如果有一天,奔驰不再是奔驰了,你还会为那颗三叉星买单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