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又涨了,92号汽油直奔8块钱而去。朋友圈里哀鸿遍野,有人调侃说现在开车出门都得先看看钱包。就在这个时候,一份自动挡轿车油耗排行榜刷屏了,速腾第四,轩逸第十,看起来都是省油的好手。可仔细想想,这事儿真的这么简单吗?
我们总爱看这种排行榜,仿佛找到了省钱的灵丹妙药。但现实是,就算你开的是排行榜第一的车,该加的油一分钱也少不了。那些标榜百公里6L的数据,有多少是实验室里跑出来的?又有多少是真实路况下的表现?我认识一个开轩逸的网约车司机老张,他说表显油耗永远比实际少1L,这1L的差距,就是普通人和专家之间的鸿沟。
更讽刺的是,现在连省油都成了奢侈品。看看那些真正省油的车,不是配置简陋,就是空间局促。想要舒服点?想要动力强点?对不起,请多掏油钱。这就像在超市买菜,有机的比普通的贵一倍,穷人就活该吃农药超标的?汽车厂商们把省油技术包装成高科技,然后理直气壮地加价,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最让人心寒的是,我们把省油当成了评判好车的唯一标准。那些真正需要用车的人,比如每天要跑上百公里的业务员,比如凌晨就要出门的菜贩子,他们哪有资格考虑驾驶乐趣?只能咬着牙买最省油的车,哪怕坐着像板凳,开着像拖拉机。这个社会对普通人的恶意,就藏在这些看似客观的数据里。
我们总说科技改变生活,可当科技成为收割的工具时,普通人连喊疼的资格都没有。下次看到这种排行榜,别急着转发,先想想:是谁在定义省油的标准?又是谁在为省油买单?在这个油价飞涨的时代,也许我们最该反思的不是开什么车,而是为什么我们活得这么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