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本田皓影的月销量跌至不足一万台,去年同期还能卖两万多台,现在直接少了一半。与此比亚迪宋PLUS EV、吉利星瑞L、小鹏G3i等国产品牌,同价位的SUV每月销量稳定在两万台以上。十五万元左右的SUV市场,合资车型的竞争力已经大幅削弱。
皓影自身的产品力并不算差,采用和CR-V相同的平台,动力配置一致,全系标配十个气囊、L2辅助驾驶、双区空调、BOSE音响,价格也下调明显,最低配十二万元多就能提到车,优惠最多可达六万元。消费者还是倾向于选择国产品牌,因为同样的预算,国产纯电车型能够提供八百公里以上的续航,车机系统流畅、支持外放电、配备无框车门,后排座椅设计更灵活多变。这些体验在燃油车时代并不常见,如今却成为新标准。
从动力来皓影的1.5T发动机功率达到193马力,混动版系统扭矩也有335牛·米,账面数据并不逊色。但皓影依然是以发动机为主,电机只是辅助,驾驶体验与新能源混动有明显区别。国产品牌的混动系统,如比亚迪DM-i、长安蓝鲸iDD,更强调电机为核心,油仅为辅助,起步更迅速,噪音控制也更好。年轻用户对传统日系混动的保守策略并不买账,认为技术节奏偏慢。
外观方面,皓影延续了标志性的C型进气口、黑色轮毂和装饰性的排气口,整体风格偏向模拟性能车。但如今,35岁以下年轻用户在选车时更看重颜值与社交属性,像极氪001、蔚来ES6那样的无框车门和贯穿灯带风格更受青睐。多项调研显示,六成以上年轻用户购车会考虑外观是否适合分享社交平台,颜值已经成为影响销量的关键因素。
价格竞争也越来越无效,终端大幅降价看似有吸引力,实则是燃油车型残值下降明显。2025年第三季度,燃油SUV保值率同比下滑近十二个百分点,而新能源车型的保值率相对稳定。政策倾向也逐步向新能源转移,不少地区对十五万元以下的新能源车型给予额外补贴,燃油车型的性价比优势进一步削弱。
总体来皓影没有明显落后,空间大,座椅具备通风加热功能,主动降噪表现优异。放在2023年还是主流水平,但放到2025年,与十万出头的国产新能源车相比,功能配置及智能体验已经拉开差距。广汽本田未在财报中详细回应皓影销量下滑原因,外界普遍推测,其业务重心可能正向e:N电动平台倾斜。随着市场和技术更新换代,合资品牌需要加快步伐,才能适应新的消费趋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