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车降价有多狠?48%折扣破纪录,合资车竟成白菜价!

奔驰EQA降价48%,宝马iX1让利13万,这波纯电车降价潮,已经让不少车主“气的蹦起来”。

纯电车降价有多狠?48%折扣破纪录,合资车竟成白菜价!-有驾

合资品牌这次成了降价主力军,微蓝6、本田e:NS1等车型降幅都超过了45%,看得出来,传统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上确实有点“走路摇头晃脑”,但不是被羡慕,而是有点慌。

“油改电”产品在这波价格战里彻底暴露了短板,消费者不再买账品牌光环,而是更看重续航、智能这些实打实的体验。 大众ID系列的ID.7 VIZZION上市半年就降价26%,ID.6 X更是直接让利6万,这种“天塌了”式的价格调整,说明合资品牌已经有点撑不住了。

纯电车降价有多狠?48%折扣破纪录,合资车竟成白菜价!-有驾

豪华电动车的光环也失效了,奥迪Q4 e-tron、奔驰EQC等车型降价都超过了36%,宝马iX1更是直接让利13万,价格下探到让人“上桌第一个动筷”的地步。 但消费者不是因为喜欢才买,而是因为便宜才下手,这种“买菜车”式的心态,已经说明问题。

国产车也没能置身事外,五菱E5、奔腾NAT、乐道L60等车型也纷纷上榜,蔚来ES6、欧拉闪电猫、AION S和唐EV等主流车型同样榜上有名。 这说明整个纯电市场都在经历价格体系的重构,2025年注定是“气的蹦起来”的一年。

纯电车降价有多狠?48%折扣破纪录,合资车竟成白菜价!-有驾

新势力这边也不轻松,蔚来ET5/ET5T降价36%,小鹏P7让利22%,高端电动车的市场压力正在加剧。 比亚迪汉EV、唐EV则用20%左右的精准降价稳住基本盘,吉利几何系列、长安启源A07则靠万元级让利冲下沉市场,战术明确。

极狐阿尔法T5、昊铂GT等次世代产品虽然只降价20%,但凭借产品力依旧能稳住销量,银河E8、AION Y等车型也榜上有名,说明这场价格战,是真刀真枪的硬碰硬。

纯电车降价有多狠?48%折扣破纪录,合资车竟成白菜价!-有驾

这次降价潮背后,是消费者对“续航打折率”的关注,已经盖过了“品牌溢价率”。 以前买奔驰宝马是身份象征,现在买纯电车更看实际体验,谁续航扎实、谁智能好用,谁才能活下去。

从技术角度合资品牌在三电系统和智能化体验上确实落后了一大截。 很多车型还是“油改电”的老套路,空间布局、电池效率、智能驾驶都跟不上国产车,降价是唯一的出路。

纯电车降价有多狠?48%折扣破纪录,合资车竟成白菜价!-有驾

国产车这边,像比亚迪、广汽、吉利这些品牌,在三电技术、智能座舱、底盘调校上都已经形成体系化优势。 更重要的是,它们的迭代速度快,能根据市场反馈迅速调整产品,这是合资品牌短期内难以追赶的。

从用户角度降价确实是好事,但也要注意保值率和后期服务。 一些车型降价过猛,二手市场可能直接“天塌了”,买了没多久就亏一大截,这种体验并不好。

从长远来2025年的这波降价潮,其实是电动化普及的必经之路。 成本下降、技术成熟、产能释放,这些因素叠加,最终反映在价格上。

不过,消费者也不能盲目追低,毕竟买车是长期使用的东西,不能只看价格。 比如动力系统是否稳定、续航是否虚标、智能功能是否实用,这些都需要实测数据和用户反馈来验证。

实测数据方面,很多国产车在高速续航、冬季表现上已经有了明显提升,而合资品牌的产品普遍表现一般。 用户反馈也显示,国产车在智能语音、OTA升级、驾驶辅助等方面体验更好。

横向对比来同价位下,国产车往往能提供更高配置、更大空间、更强动力。 像AION Y和大众ID.4相比,前者在续航、座舱智能化、空间灵活性上都占优,而价格还更低。

这波降价潮之后,纯电市场的格局可能会迎来一次洗牌。 合资品牌如果不能快速补齐短板,未来的市场份额只会进一步缩小。

国产车则需要在品牌力、服务网络、技术护城河上持续加码,才能真正站稳高端市场。

这样的纯电车市场,你喜欢哪个车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