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谈到SUV,就会觉得这车主要是实用的代名词。大空间、大尺寸、大动力,够实在、够能装,好像就是它存在的意义了,甭管是拉货还是长途旅行,传统观念里它就是个工具人一样的设定。最近我试了一个叫岚图泰山的车型,这学名乍听是个地理名词,还挺唬人,可真开上路之后你就发现,这车根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SUV,它更像个会讲故事的“移动家园”。
咱们先说“第一眼”,就是它那车头的设计,看一眼就明白是花了心思的。我记得当时围着车转了一圈的时候,同行的设计师朋友直指那直瀑式格栅对我普及了一堆知识,说这个灵感取自泰山山体,不是随便扒拉几条线,而是有层次讲究的。哦对,每一根纵向格栅叫“华柱”,有34道,一条一条打磨,同样讲究得很,光瀑的贯穿式灯带线条也特别显眼,有点像水波里的折射——一种“动静结合”的既视感。还有一个细节让我一愣,那日间行车灯的纹样竟然是甲骨文的“水”,这连着转向灯一闪,都好像模拟了水纹和星轨的动态,不是那种炫酷用力过猛的设计,是带点文化的深沉感。
再看车身侧面,它的线条走的路线是“山海交融”。说实话这四个字刚念出来,你总觉得这是不是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可跑到侧面去看细节,那线条就像山间云雾慢慢飘散,柔中带有动态张力,这个词听起来怪“深”,但你真的盯着会觉得它是有层次感的,比一些传统SUV的硬邦邦造型要舒展得多。车漆的选色也打动了我,“赤霞紫”“远山蓝”,那天正好我试车的时候是黄昏时分,天空的颜色竟真有点呼应这两种涂层,这个时刻就让我产生了一种感觉:这车是在跟自然的对话,它不仅是来承载人的日常,它更是让你去感知自然的一部分。
当然外壳的美,只是冰山一角,车轮也是个小戏。22英寸的轮毂,名字叫“天地之镜”,这些花样名字,有人可能觉得太文艺过了头,但细这轮毂的设计不是真的只是为了帅或者大——它还暗含了东方文化里的稳重意象。为什么说稳呢?因为不管车速有多快,那轮毂标志是始终保持水平的,就好像皓月悬空,周遭再快再乱,它永远稳如泰山。这种设计多少有一种心理层面的安慰,开车的人心里也会不自觉觉得安逸。
前面说的都只是看得见碰得到的部分,但岚图泰山打动我的地方不仅这些细节,还有它那些让人“不得不注意”的智能体验。它的投影迎宾大灯我觉得值得一提,车没动它就已经开始“欢迎”你的到来了,一个清晰的光影图案在地面亮起,你可以直观感受到这是一款重视“仪式感”的车。而车门把手的设计也很特别,“流光星辰”,听名字马上有画面感,这么一亮你会不自觉觉得这车带点科技浪漫,但又不失那种东方的细腻温情。哦对,那迎宾光毯和“鲲鹏踏板”设计都藏在车门下方,是那种设计师心里藏着让用户慢慢发现的小心机,像探索一样,越看越满意。
然后再说一个细节就是车门感应系统,可以理解为懒人的福音。踩下刹车车门自动闭合,系上安全带侧门一起就自动关上,你不用满手东西的时候还卡着去拉门,这事吧,看起来不起眼,但是用起来真的让人不禁感叹“这就是生活小幸福的体现”。细究下来,它的低门槛设计真的很有人情味,既照顾了老人小孩,也为特定群体的方便做了深度考量,更像是一次针对家庭出行场景的温情补漏。
我想说的是什么呢,岚图泰山其实不仅是一辆车,它从头到尾都在试图传递一种文化——东方美学,不是那种生硬的复制,它能让你觉得它是山川湖海流淌出的生命气息,是那种在街头行驶时让你骄傲的一种文化自信。这车的成功不是只有技术厉害,而是有一种懂得审美、懂得表达的态度,如果真能开着它去看山看海,或许生活也能多点诗意,多点温度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