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车市,尤其是燃油SUV这块,可真是热闹得像一锅沸水。
咱们老百姓可能都有个感觉,现在天天听到的都是新能源车怎么怎么厉害,充电桩建了多少,好像明天出门不开个电动车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但你要是真去市场里转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买燃油SUV的人,其实还多着呢。
只不过,这买家和卖家的心态,跟前几年比,那可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七月份的销量榜单就像一面镜子,清清楚楚地照出了谁还在硬撑,谁又悄悄地练成了绝世武功,整个市场简直就是一场大混战。
咱们先从最让人意外的说起。
这次的销量冠军,不是大家熟悉的那些合资老面孔,也不是之前一直很火的国产明星,而是吉利的博越L。
这车一个月卖了21046台,一下子就坐上了头把交椅。
很多人可能要问了,这博越L是何方神圣,怎么突然就这么猛了?
其实这事儿一点都不突然。
博越L的成功,可以说是我们国产品牌造车思路转变的一个缩影。
它用的是跟沃尔沃一样的CMA平台,这就好比一个孩子,生下来基因就好,底子硬。
然后吉利在它身上堆满了料,那个中控大竖屏,比很多合资车里的小电视都气派,车机系统也智能,用起来顺手。
外观设计也挺超前,开出去不掉价。
最关键的是,这么一台各方面都不错的车,价格定得还特别实在。
这就好比你去饭店吃饭,花了一份盖浇饭的钱,结果老板给你上了一桌满汉全席,你说你高不高兴?
消费者心里有杆秤,谁有诚意,谁在敷衍,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所以博越L能拿冠军,是市场用真金白银投出来的票。
当然,国产车里表现好的不止它一个。
它的同门师兄,星越L,虽然这次被挤到了第三,但一个月卖17362台,也绝对是顶尖水平了。
吉利这两兄弟联手,在燃油SUV市场打出了一片天。
再看奇瑞,瑞虎8这款车,主打的就是一个亲民,起步价不到10万块,一个月也能卖出14816台,证明了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实惠好用永远是硬道理。
还有长安的CS75 PLUS,这位老将凭借着多年的好口碑,稳扎稳打,也卖了14114台,一直在榜单前排。
更有意思的是捷途那个叫旅行者的车,搞了个方方正正的硬派造型,一下子就抓住了那些向往自驾游、喜欢个性的年轻人的心,卖了6910台,冲到了第19名。
这说明什么?
说明咱们的国产车,已经不光是会做便宜实惠的“买菜车”了,它们开始懂设计、懂生活、懂年轻人的心思了,开始在更高的层面上跟合资品牌掰手腕了。
看完了咱们自家品牌的扬眉吐气,再回过头来看看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合资品牌,那可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甚至可以说是愁云惨淡。
先说以前最牛的日系车。
本田CR-V,这车在中国火了多少年啊,简直就是SUV里的“神车”,可这次居然连一万台都没卖到,就卖了9873台,差点被自家的皓影给追上。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说明CR-V在老百姓心中的光环正在快速消失。
还有日产的逍客,以前也是十五万级别里的王者,现在直接掉出了前二十名。
更惨的是本田缤智,一个月就卖了567台,连以前高峰时候的零头都不到。
为什么会这样?
说白了,就是不思进取。
当国产车在内饰、屏幕、智能化上已经进化到智能手机级别的时候,很多日系车打开车门,那感觉还停留在诺基亚时代,除了“省油耐用”这四个字,好像也讲不出什么新故事了。
可现在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他们需要的是更全面的体验,光靠老本是吃不长久的。
再看德系的大众。
大众算是稳住了阵脚,途观L卖得还不错,排在第四,但这是怎么换来的呢?
是靠终端店里直接降价4万块钱换来的。
它的两个兄弟探岳和途岳,也都是靠着八折左右的大优惠,才分别卖出了一万两千多台。
这三款车加起来,销量确实可观,但这种“以价换量”的法子,就像是打“七伤拳”,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短期看是保住了市场份额,但长期看,品牌形象和利润都在流失。
这就像一个本来很有身份的人,现在非要跟人打价格战,面子上总归是不好看的。
至于其他的合-资品牌,那就更难了。
美系车里,就别克昂科威靠着大降价,卖了一万出头,成了前二十名里的独苗。
韩系车基本算是全线溃败了,胜达和智跑两款车加起来卖了不到500台,这个数字说出去都让人觉得心酸。
法系车就更不用提了,标致5008、雪铁龙天逸C5,一个月卖个一两百台,估计连研发的成本都收不回来,基本上就是在清库存,随时准备离场了。
这场燃油SUV市场的“大洗牌”背后,其实是咱们中国汽车市场底层逻辑的深刻变化。
最重要的就是,老百姓的消费观念变了。
过去,车头挂个大众标、丰田标,就好像自带光环,大家愿意为这个标多花钱。
但现在,人们越来越理性,也越来越自信了。
大家会去看配置、看技术、看设计,而不是光看一个牌子。
你车机卡得像幻灯片,内饰塑料感满满,就算你牌子再响,对不起,我不买单。
与此同时,是我们国产品牌自己争气,技术上来了,设计上来了,品质也上来了。
从一个螺丝钉到一个完整的平台架构,都在扎扎实实地进步。
当产品力上来了,价格还有优势,消费者的天平自然就会倾斜。
最后,现在的市场竞争太激烈了,不是你进就是我退。
每一台卖出去的博越L,就意味着市场上可能少了一个CR-V的潜在客户。
在这种环境下,谁稍微慢一步,谁的产品有短板,就会被无情地淘汰掉。
那些一个月只卖几十台甚至几台的车,就是这场残酷竞争最真实的写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