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奔驰C现在也不稀罕,前两天单位那小王还说,“朋友圈刷屏了,15万也能拎个奔驰C回家!”20万开走保时捷,微信群里冷不丁冒出谁谁订了个疯马版,那种新鲜劲只够维持半天。再细琢磨,用的还是油——这年头,谁还能再信油车能撑住两年?老万在4S干了快二十年,他都把工牌摘了,转过去折腾新能源销售桌,话还没说完,边上的师傅就乐了:“油车这滩水啊,凉喽。”
街头都在变。抬眼看,一排车绿牌扎堆,油的只有三两台,还是老两口开着去菜市场。自家小区门口,停车场管理员小董闲聊:“新能源登记的比油车快三倍。”这种趋势,谁还拧得过。不只是车,连楼下小卖部都在卖充电线呢。
雷克萨斯加价的日子,真是过去了。上个月自家亲戚还说,啥啥车优惠十万,几年前求着买都够呛。合资油车,大白话说,光景一天不如一天。车圈里传——2026年估计主流合资油系得找地方躲着;厂里柴油发动机那批师傅新年刚补发工资,就消停一半,整条产线都停,配件区已经在清点存货。
北京今年限行不光卡尾号,油牌还多收一档保养费。牌照黄牛在小区门口都不怎么张嘴了,油车成本一年飙一万多,群友小程直呼“这活儿不干了,油车一年比电车多出小半房钱。”燃油税也不带歇气——新能源购置税减半,油车直接加一万五,买车的人都是盘算盘子,没人傻。
二手车群里前阵子发的截图让人眼睛一怔。三年前花了28万开走的顶配凯美瑞刨到16万也没人接盘,车商都叹气,“就差当板车卖。”油车残值掉得快,电车群自测还能顶到50%,油的低到心凉。
说技术,燃油车还剩什么劲头?固态电池今年几乎定了生死状。群里刚聊丰田1200公里续航,“电池充十分钟,咖啡还没凉呢!”宁德时代那款“戳不着火”的电池,听说密度比老款三倍不止。师傅顺嘴说,“自燃概率小得像你买彩票中奖。”
冬天黑龙江极寒试车场,宝马那个iX直接跑了1032公里,零下二十度续航只掉一丢丢。老张去年电车冬天跑得一半不到,现在可不兴抱怨了。电池不给力的年代是过去时。
算账这事,谁都舍不得吃亏。之前楼下邻居做了个表,油车一年跑两万公里,要烧掉一万多油钱,电车夜充才花九百,孩子都说“差价够妈妈换新牙了。”车友群还有编段子的,拿这六万做五年电车,最后还带女朋友买包包。
保险也翻篇了。2024油车险涨得猛,小排量还好说,大排量直线上调,精算师朋友吹牛,“油车成‘高风险资产’,保险公司都不敢多压。”不过电车保费反而降,师傅说的,最多百来块,风向变得快。
有种新玩法叫“能油能电2.0”,听着像自媒体冷梗,其实真正在路上跑了。有辆奇瑞家门口试驾,430公里纯电、1400公里总,800V快充架构,开起来——油电切换根本没顿挫,老吴边喝茶边夸,“静音,比我家老电车安生。”智能化也是标配,进场按指纹就能启动,原来插混卡顿的毛病彻底缓了。
家里姐姐刚试过小鹏的“充12分钟多跑300公里”,充电站喝一口豆浆回来车能跑南五环。以前,里程焦虑满脑袋,现在都当笑话了。
东北冬天,油车还是有点优势。前阵子哈尔滨表哥聊起来,零下三十度,电车续航有的只剩一半多点,油的还能熬住八成,烧一锅热水,车上都能暖烘烘。群里北方用车的油车车主,冬天就认这点。
车企这波淘汰,发动机厂去年裁员一半,4S店倒闭如跳棋,BBA都关了好几个旗舰店。维修师傅私下议论:“电池这活儿要会,不然以后只能修三轮车。”全国几千家修理厂,能干高压电活儿的没几个,都还在考证转型。
国家也改线了。加油站正改装成超充站,小学旁边多了新式充电桩,驾校电车练车比例抬头,学员都抢带自动辅助的。朋友圈时不时冒出“租车选电的涨一倍了。”丰田提前宣布2027量产固态电池,比亚迪开发电池旧换新,华为那套下坡能加续航的刷屏两回。正事悄悄儿地挪动。
有邻居讲,“机械表都还没绝迹呢,油车能消失?”其实未来大街上的油车多半是老爷车、越野车、收藏的稀罕货,会开去乡下,偶尔来个拉猪,或者父子攒劲一回极寒越野。剩下的那些,翻资料看,顶多停在车库当茶余谈资。2025年这拐点儿,说到底,比头几年比想的还快——用车的,谁不是亲身体会?
那天黄昏,我在小区门口碰见老李,他指着充电站说:“你瞧,这玩意五年前谁信?”我和他都聊起去年那辆凯美瑞二手掉价,感叹一场。油车的故事,也许就该这样落下帷幕,有点唏嘘,但没人回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