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给到欧洲车企这边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一辆挂着米字旗、由中国人控股的跑车,一台被英国人称为“碰碰车级别”的SUV,还有一款连自己品牌都拒绝承认是“中国车”的电动小跑——最近,Top Gear把能买到的中国品牌几乎拉了个遍,从比亚迪海豚到创维EV6,从小鹏G6到“吉利王”莲花Emeya,测评一出,整个欧洲车圈都绷不住了。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最狠的是什么?他们一边嘴上说着“无聊”“没驾驶乐趣”,一边又不得不承认:中国新能源车正在抢他们的饭碗。 这种“口嫌体正直”的矛盾,恰恰说明了一件事:中国车,已经不是那个可以随便拿来调侃的“缝合怪”了。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外观:有的抽象,有的惊艳,设计背后是市场逻辑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先说最抓眼球的——OMODA(奇瑞旗下)。这车一出来,我直接笑出声。前脸密密麻麻的点阵式格栅,活脱脱像“密集恐惧症触发器”。Top Gear的Ollie试驾时一脸嫌弃,方向盘稍微打大点,后轮直接“起飞”,操控飘忽得像在踩香蕉皮。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但咱得理性点:这车的设计,真不是为了讨好欧洲人审美。 它主打的是中东、拉美和东南亚市场,那里的消费者就吃这套“霸气外露”的风格。你可以说它不够精致,但不能否认它在目标市场的成功逻辑。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反观名爵Cyberster,这台被Top Gear称为“正米字旗车企”却由中国制造的电动跑车,外观直接对标MX-5,软顶敞篷+双座布局,5.5万英镑的定价在跑车圈堪称“性价比刺客”。Ollie去年在中国试驾过,直言“非常喜欢”。虽然屏幕动画太多、方向盘遮挡仪表,但作为一台能开上英国乡间小路的中国跑车,它已经完成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还有那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创维EV6——没错,就是做电视的那个创维。这车能在英国出现,本身就是个“魔幻现实”。静态看平平无奇,但一台车上居然混装3条佳通+1条普利司通轮胎?这操作,别说测试车了,哪怕是媒体特调,也太不专业了。难怪Top Gear的Tom直接给它贴上“最无聊的车”标签。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操控与驾驶:老欧洲的“驾驶乐趣”执念,碰上了中国车的“舒适优先”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说到驾驶,Top Gear还是那个老派作风——“没驾驶乐趣”就是原罪。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他们说欧拉好猫和比亚迪海豚开起来“无聊”,只能给5分。Ollie甚至建议花2.5万英镑不如买雷诺4或菲亚特Grande Panda。可问题是,这两款车在中国的定位就是城市代步买菜车,你要它啥时候飙纽北了?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我反而觉得,这恰恰体现了中欧市场理念的差异:欧洲人追求“人车合一”的操控感,而中国车企更注重“乘坐舒适”和“科技平权”。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拿小鹏G6来说,Tom试驾后第一反应是:“减震不错,滤震效果好,过大坑都没啥感觉。” 这说明什么?底盘调校偏向舒适,悬架阻尼拿捏得当,哪怕面对英国乡间那些年久失修的坑洼路面,也能稳稳接住。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虽然转向略显局促,过弯有侧倾,但你要知道,这车的定位本就不是“运动轿跑”,而是家用中型SUV。比起某些欧洲车为了操控牺牲舒适性,小鹏G6的选择,更符合大多数家庭用户的真实需求。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而零跑T03,被吐槽“不如Dacia Spring有驾驶乐趣”。可我翻了下Dacia Spring的内饰——全塑料+无化妆镜+织物座椅像塑料,45马力的动力,开起来“叮叮当当”,这也能叫“有驾驶乐趣”?零跑T03有100多马力,双屏+天窗,卖15995英镑,性价比直接拉满。你说它不“运动”,但它本来就不该是赛道玩具。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性能与技术:中国车的“硬实力”,正在改写游戏规则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真正让Top Gear坐不住的,是那些他们无法忽视的“硬核选手”。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Lotus Emeya,2.5吨重,900多匹马力,9万英镑起售。Ollie一上手就说有“莲花的感觉”——转弯稳、车身控制好。虽然加速时差速器有拖拽感,偶尔“海豚跳”,但瑕不掩瑜。这是一台由中国制造、中国资本掌控的超豪华电动GT,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最好证明。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再看小鹏G6,虽然长得有点像Model Y,但它发布可比焕新版Y早得多。谁抄谁?这账还真不好算。但有一点是实打实的:Top Gear明确指出,欧洲传统车企必须关注小鹏这样的公司,否则饭碗真要被抢走。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为什么?因为中国车企在三电技术(电池、电机、电控)、智能座舱和L2级辅助驾驶上的迭代速度,远超欧洲同行。小鹏的城市NGP、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华为的DriveONE电驱系统,这些都不是PPT技术,而是已经装车落地的实打实能力。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竞品对比:中国车 vs 欧洲老牌,谁更值得买?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我们拿几款车来横向对比: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车型 价格(英镑) 马力 主打卖点 Top Gear评价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零跑T03 15,995 100+ 双屏+天窗+高性价比 “没驾驶乐趣”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Dacia Spring 约14,000 45 便宜 “有驾驶乐趣”?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比亚迪海豚 ~25,000 95 城市通勤+安全 “开起来无聊”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菲亚特 Grande Panda ~20,000 ? 复古设计 推荐替代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看到没?Top Gear的逻辑有点双标:Dacia Spring动力弱、内饰糙,却说它有“驾驶乐趣”;中国车配置高、动力强,反而被说“无聊”。这背后,是刻板印象,还是市场保护主义?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再看数据:英国对中国车的态度两极分化。Reddit上一堆人说“中国车不配畅销”,可线下调查却显示:73%的英国消费者会考虑买中国车,其中17-34岁年轻人是主力。比亚迪是认知度最高的中国品牌,超过1/4受访者认识它。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更惊人的是销量:中国对英汽车出口从8.12万辆飙到21万辆,其中19.5万辆是新能源车。中国车已占英国市场4.9%份额,预计2030年新能源车占比将达20%。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未来展望:中国车出海,靠的不是低价,而是“价值输出”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Top Gear这期测评,表面上是“吐槽中国车”,实则暴露了欧洲车企的焦虑。他们怕的不是中国车便宜,而是中国车在智能化、电动化上的全面领先。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想想看,十年前的Top Gear中国行,老梅和大猩猩开着一汽陆豹、双环SCEO(长得像X5),一脸鄙夷。可节目最后,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汽车发展惊人,谁能想到5年后他们能造什么车。”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现在,13年过去了,中国车不仅造得出,还造得比你便宜、比你智能、比你快。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但挑战依然存在:55岁以上人群担心数据隐私,部分消费者质疑防腐蚀性能,售后服务网络也需完善。这些都不是靠“性价比”能解决的。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所以我想问各位车友:如果你在英国,面对一辆2.5万英镑的比亚迪海豚和一辆2万英镑的菲亚特Panda,你会怎么选? 是选那个“有驾驶乐趣”的老派小车,还是选那个科技感拉满、坐着舒服的中国新势力?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我也很好奇:创维汽车到底是怎么进的英国市场?是不是真有经销商被“家电品牌造车”的噱头忽悠了? 如果你有内幕,欢迎分享。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最后说一句:中国车出海,不是去当“价格屠夫”,而是去重新定义“什么是好车”。Top Gear可以嘴硬,但市场不会说谎。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压力,已经给到欧洲车企这边了。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 老司机我,跑完赛道回来写的稿。

Top Gear再测中国车,压力来到欧洲车企这边-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