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车企正在悄然备战,目标是国产车,也不是国产车

自中国汽车市场进入新能源时代以来,合资车企给人的印象就是步履蹒跚,反应迟缓。在它们看似混乱的调整中,市场甚至一度认为,这些曾经的巨头即将被国产新势力彻底取代。

合资车企正在悄然备战,目标是国产车,也不是国产车-有驾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复盘近几年合资车企的动作,就会发现它们并非毫无章法。在低调的布局之下,许多合资品牌已经悄然进入战略调整阶段。它们的最终目标,可以说是国产车,也可以说不是国产车。这句话听起来有些矛盾,但究竟该如何理解?让我们慢慢分析。

合资车企正在悄然备战,目标是国产车,也不是国产车-有驾

首先,合资车企是否在备战?如果备战,又是针对哪方面的竞争?

个人认为,从大众入股小鹏,奥迪与智己合作,以及丰田比亚迪合资等案例可以看出,合资车企正在技术层面寻求突破。而价格战的全面打响,供应链本土化加速,以及智能化投入加大,则是它们在市场层面的实际动作。至于品牌层面,很多人受限于合资车销量下滑的表象,认为它们已经失去竞争力。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合资车企正在悄然备战,目标是国产车,也不是国产车-有驾

今年5月,大众,丰田,本田,通用等十余家合资车企的高管罕见地齐聚北京,议题直指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讨论的核心无外乎三个:国产车的技术优势有多强,合资车企的转型压力有多大,以及如何加快本土化研发。

尽管外界将这次会议解读为合资车企在向总部求援,试图争取更多资源支持。但我们仍需保持清醒,战略上可以自信,战术上却不能轻敌。万一它们真的找到突破口呢?要知道,一旦合资车企重新掌握市场主动权,国产车的压力必然倍增。

合资车企正在悄然备战,目标是国产车,也不是国产车-有驾

观察近几个月的市场动态,无论是大众ID.系列的大幅降价,还是丰田bZ3的强势推广,无论是本田与宁德时代的深度绑定,还是奔驰放弃全电动化目标转向多元化技术路线,所有这些都表明:合资车企即使暂时落后,其底蕴和资源依然不容小觑。

合资车企正在悄然备战,目标是国产车,也不是国产车-有驾

随着合资车企的价格战,技术合作,以及本土化战略逐步推进,我认为,它们已经为接下来的市场争夺战做好了准备。

以价格战为例,我们可以嘲笑它们是在饮鸩止渴,但有没有想过,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品牌,如今不惜牺牲利润也要抢占市场,同时加速电动化转型,加大智能化投入。这些举措,真的只是垂死挣扎吗?有没有一种可能,它们是在用短期亏损换取长期生存,而那些被放弃的燃油车业务,不过是转型过程中必须割舍的包袱?

合资车企正在悄然备战,目标是国产车,也不是国产车-有驾

或许有人会说,合资车企这么搞,等于背叛了原有的品牌溢价,难道不怕失去忠实用户?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策略会影响部分传统用户的忠诚度。

但我们要看到,更多的消费者,包括原本对合资车无感的年轻群体,可能会因为性价比和技术的提升而重新考虑它们。换句话说,合资车企比我们更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更何况,所谓的品牌溢价本就是动态的。国产汽车可以从低端做起,合资车企凭什么不能放下身段?

合资车企正在悄然备战,目标是国产车,也不是国产车-有驾

不妨想想,在商业竞争中,有多少巨头真正在乎过老用户的感受。只要能在新市场站稳脚跟,后面再通过服务和产品重新赢得口碑,不就行了?而这套玩法,对于曾经在中国市场呼风唤雨的合资车企来说,简直轻车熟路。

回看合资车企近期的战略调整,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其实早有规划。

去年底,大众集团CEO奥博穆在内部会议上明确表示,未来三年的核心战略就是在中国市场实现技术本土化。换句话说,就是要用中国团队研发中国需要的技术。随后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

合资车企正在悄然备战,目标是国产车,也不是国产车-有驾

经过一系列试探后,今年初,多家合资车企突然宣布与国产新势力合作。外界普遍认为这是无奈之举,但合作仅仅过去两个月,大众就发布了专为中国市场开发的纯电平台,丰田也推出了搭载比亚迪技术的bZ3。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之前的合作只是过渡,而真正的杀招还在后面?如此说来,我们绝不能低估这些曾经统治中国车市数十年的老牌巨头!

合资车企正在悄然备战,目标是国产车,也不是国产车-有驾

业内之所以说合资车企正在重新掌握主动权,除了它们展现出的转型决心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其战略确实能在短期内见到效果。就说价格战吧,大家都说是在自毁长城,但有没有可能也是在清库存,抢份额,为新产品铺路?

而技术合作,是不是在弥补短板的同时,也确实获得了一条快速提升竞争力的捷径?再结合本土化研发,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合资车企只要执行到位,就能外用价格吸引用户,中间用合作换取技术,内部用本土化研发实现长期立足,从而重新划分市场格局?

合资车企正在悄然备战,目标是国产车,也不是国产车-有驾

千万别觉得这是危言耸听。觉得夸张,是因为我们有个能在技术和市场上与合资车企正面抗衡,甚至让它们不得不求合作的国产车阵营。我们顶得住,但有些品牌却顶不住,比如已经退出中国的Jeep,三菱。也正因如此,所以说合资车企备战的目标,是国产车也不是国产车。

说目标是国产车,是因为合资车企的战术一直是压制本土品牌。无论是燃油车时代的市场垄断,还是新能源初期的技术封锁,只要能保持优势,它们什么手段都会用。这是商业竞争的常态,无论大众还是丰田,只要能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任何合作或竞争它们都能接受!

合资车企正在悄然备战,目标是国产车,也不是国产车-有驾

说目标不是国产车,也很好理解,看看其他外资品牌是怎么应对中国市场的。据最新消息,现代汽车已经决定将中国工厂转为出口基地,斯柯达则考虑全面退出。至于标致雪铁龙,目前仍在观望。由此可见,不同品牌策略各异,有的选择硬扛,有的选择撤退。

因此,虽然合资车企的调整目标是对标国产车,但它们也不介意顺手清理其他对手。上周,某德系品牌高管公开表示,未来两年将淘汰所有无法盈利的车型。透过这番话,我们不难想象市场竞争有多残酷。据内部人士透露,多家合资车企已经制定新一轮降价计划,预计八月实施。同时,它们对供应链提出了更苛刻的成本要求,部分零部件供应商已经收到最后通牒。

合资车企正在悄然备战,目标是国产车,也不是国产车-有驾

不过,你有你的打法,我有我的策略。作为唯一一个能在新能源领域与合资车企全面抗衡,并在智能化方面领先的中国品牌,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就我们自身而言,从三电技术到智能驾驶,从产品设计到用户体验,国产车已经展现出全方位的竞争力。也就是说,不管合资车企怎么调整,想对我们形成压制已经不可能!

我们清楚,合资车企如果能轻松战胜我们,就不会放下身段寻求合作。而是会像燃油车时代那样,用技术壁垒和品牌优势直接碾压。至于其他弱势品牌,我们的态度是尊重市场规律,不干预正常竞争。

合资车企正在悄然备战,目标是国产车,也不是国产车-有驾

在我看来,求人不如求己,自助者天助。如果某些品牌只想利用中外车企的博弈来苟延残喘,既不肯彻底转型,又不敢全力投入,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毕竟,商业竞争的洪流中本就弱肉强食。只有经历洗牌,才能让市场回归理性,最终让所有人明白什么叫做实力为王!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