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已深,楼下的灯光斑驳。
我正端着一杯速溶咖啡,隔着窗户,看见隔壁那位“老图”——传说中最能熬夜蹲新车上市消息的男人——趴在电脑前,嘴里嘟囔着“33.69万?这价格是认真的吗?”他的猫在旁边打着呼噜,气氛里混杂着咖啡、键盘、和一丝喧嚣的期待。
每到汽车新车上市,总有这样一批人,像是城市里的夜间侦探,专门盯着价格、配置和那点别人没注意的小差别。
如果我是那个邻居,面对一夜出炉的新SUV价格,我会不会第一时间冲动下单?
还是像他一样,习惯性地“观望”,仿佛错过了这波优惠生活就少了点味道?
当然,“一夜之间又有一款增程六座SUV公布了价格”这种事,本身并不算什么地震级事件。
中国汽车市场近几年,六座、七座、增程、智能、音响,哪个不是“过把瘾就撤”?
但智己LS9这次出场,还是让人多看两眼。
三十多万的定价、六座大空间、B&O高端音响、闭式双腔空悬、520线程雷达、索尔芯片、零重力座椅——听起来像是把能堆的配置全堆了。
入门版和高配的区别也有限,除了电池大一点,别的基本全给了。
这不是“卷”,这是“卷得不留余地”。
做个旁观者,先理清楚案情。
过去24小时,智己LS9开启预售,两款车型,起售价33.69万,高配36.69万。
但业内普遍认为,这只是“预售烟雾弹”,正式上市大概率会降价,估摸着到31.69万甚至更低。
车圈的套路和房地产差不多,先抬高预期,再来一波“诚意让利”。
不管怎么说,这车该给的配置都给了,不分Pro、Max,直接All in Ultra。
电关门和续航里程略有差异,大致属于“有没有无所谓,有了更好”的范畴。
宁德时代电池、四驱、B&O音响这些配置,甭管你是懂行还是不懂,都明白智己LS9是打算在“堆料”这条路上,不留情面地干死对手。
然而,冷静下来想一想,这价格高吗?
值吗?
和深蓝S09、腾势N8L这类竞品比,价格是贵了点,但配置也确实“满汉全席”。
所以问题不在于配置能不能打,而是品牌溢价撑不撑得住三十多万这个门槛。
在国产高端市场,问界M7、M9火爆,极氪007、蔚来ET7、理想L9这些品牌已经用销量证明了“品牌力就是票房”。
智己的品牌高度,离问界还差点意思。
不少买家在终端犹豫:谁更接近30万甚至低于30万,更容易选谁。
这个“心理预期线”,比配置表上的零重力座椅还金贵。
从产品本身来说,智己LS9确有亮点。
大空间六座布局,是刚需也是核心卖点。
但大空间的前提,是你真的需要六口之家一起出行,否则这多出来的两座就像家里那套健身器材——买回来时雄心勃勃,最终落灰成了晾衣架。
同级别的深蓝S09,尺寸差不多;增程器用的是上汽的,和奇瑞、长安水准一致,属于技术“第一梯队”,但并不遥不可及。
舒适性方面,智己LS9多了机械按摩座椅,把做工和体验往“真豪华”靠近了一步。
还有那些花里胡哨的多样化功能,像什么洗澡套装,照射灯——你可以说是创新,也可以说是“斜杠式配置”。
对于喜欢自驾游、拒绝酒店的用户来说,或许真的有用。
但对于大多数城市用户,这些功能的实际意义,大概相当于手机里的NFC:知道它很牛,实际一年用不到两回。
不过,我承认,能在夏天暴汗之后在车里冲个澡,的确比没有强。
只是有时候,厂商的“懂你”,其实只是对“可能有需求”进行一笔投资,最终变成一条营销文案。
说到这里,不免要自嘲。
汽车圈这几年,一边在堆智能和豪华配置,一边在堆情怀和品牌故事。
但真正买单的那一拨人,往往不是冲着配置来的,而是冲着“买贵了不会后悔”这份安全感。
有朋友当年最贵的时候买了LS7,结果第二年价格跳水,邻居开新车时,他只能在停车场里点根烟,嘴里说着“无所谓,舒适性还是第一”。
表面云淡风轻,实际心里跟被扎了三根针一样。
这就是现实,配置可以拉满,价格永远有人觉得贵,品牌升级路上总有人要做那个“先行韭菜”。
我们再冷静推演一下买车逻辑。
如果是“急用车”,赶上购置税减免和补贴,现在买智己LS9不算亏。
哪怕明年零跑D19、阿维塔六座SUV、岚图泰山陆续上市,价格战打得更激烈,也只能感叹一句:“科技的进步,总要有人先体验。”但如果不着急,完全可以等一等,等新车型上市,等问界的激光雷达落地,等市场再杀出几张新牌。
毕竟,国内车市的“价格波动”,比比特币还刺激,早买早享受,晚买享实惠,但“享实惠”也可能变成“享遗憾”。
至于辅助驾驶、智能系统这些“未来竞争力”,老实说,现在大家都在吹“华为乾崑”,智己用的是索尔芯片加魔门塔系统。
现实是,辅助驾驶的体验,最终还是要落在“谁家系统少出错,谁家售后不添麻烦”上。
技术进步很快,口号也很响,但用户买车,还是更关心“我开高速能不能放轻松,自动泊车不出事故,OTA升级不把车变砖”。
科技创新的边界,永远在用户的“信任”这条线上来回试探。
黑色幽默来一点。
汽车发布会上,厂家总喜欢说“我们的产品富有温度,定义了高端新生活”。
如果现场多放一台老款奥迪A6,大家可能会发现:“定义高端生活”有时候就是后备箱里能放下两箱啤酒、三套冲锋衣,孩子睡得比后座上的狗还踏实。
高端音响、机械按摩、洗澡套装,再多都比不上一个没有异响的底盘和一个不掉链子的导航。
卷配置,是行业进步;定高价,是品牌野心;但最终买车,是一场“性价比和认知安全感”的博弈。
归根结底,国产高端车这两年确实进步明显。
不再是单纯靠便宜出货,而是敢于和豪华品牌正面刚。
但市场的残酷在于,总有一部分人愿意为“首发”买单,也总有一部分人等降价后的“捡漏”。
生产线上的工人和展厅里的销售,都知道今年最火的不是哪款车,而是“谁能在品牌与价格之间找到平衡”。
至于智己LS9值不值得买?
这不是一条非黑即白的结论。
如果你追求配置和新鲜感,预算充足,LS9确实值得考虑;如果你信奉“贵不一定好,便宜才痛快”,或许再等等,等市场多几轮价格战再说。
汽车市场像一场没有剧本的推理小说,谁是最后的赢家,永远不会在开局时揭晓。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是那个夜里蹲新车消息的“老图”,你会选择“先买为敬”,还是“观望为王”?
配置、价格、品牌、技术,哪个才是你最后拍板的那只手?
故事还在继续,只等你,下一次推门进来,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