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本田最近不装了,摊牌了,一把将冠道的起步价干到了18.98万。
这个操作,翻译过来就是四个字:我不过了。
如果说之前小米SU7是把年轻人的第一块蛋糕端走了,那本田这一刀,就是直接把餐厅的桌子给掀了,还顺手把厨子绑走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价格战了,这是标准的自爆式袭击,核心精神就是“如果世界不属于我,那就让它毁灭吧”。同行看了也得傻,本来还想着怎么体面地降价,本田直接告诉你,都别活。
讲真,冠道这台车,一直以来都像个偏科的理科直男。它的核心卖点就一个,大,巨大,后排那个空间,与其说是后排,不如说是个移动的停机坪。你可以在里面盘腿打坐,甚至可以练一套军体拳,地板纯平得让处女座都流泪。本田的工程师当年设计这个空间的时候,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估计是想在车里实现四室一厅的梦想。
但除了大,其他地方就突出一个“典中典”的凑合。那个1.5T发动机,配个CVT,主打一个佛系,你开着它,心态会变得无比平和,因为你根本急不起来。至于那个被无数人吐槽的板车悬挂,也就是扭力梁,放在一台曾经二十多万的SUV上,这已经不是抠门了,这是对物理学的一种蔑视,是对消费者脊椎的一种挑战。本田的逻辑就是,我给了你一个停机坪,你还想要什么独立悬挂?要不要再给你配个空姐?
这种产品逻辑,放在五年前,是是是,没问题,大家就吃这一套。那时候我们对车的要求,就是个可靠的工具,能从A点到B点,空间大点能塞下全家老小和七大姑八大姨的土特产,齐活。
但现在,时代变了,大人。
现在的车市,已经不是修修补补的存量竞争,而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是修仙渡劫,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你的对手,根本不跟你讲武德。
你看看理想L6,人家卖的是车吗?不是。人家卖的是一个“家”的幻觉,一个移动的数字KTV。双电机四驱、CDC悬架、冰箱彩电大沙发,全给你配齐了。理想的产品经理,就像个读心术大师,把中国家庭用户的痒点抠得明明白白。你老婆要看剧,孩子要打游戏,你爹要听相声,一台车全搞定。这还怎么玩?
本田的工程师还在纠结发动机热效率的时候,人家的工程师已经在研究怎么让冰箱的制冷速度再快0.5秒了。冠道那个10.1英寸的中控屏,内置Honda CONNECT 3.0,听起来挺唬人,但实际体验,跟我十年前买的山寨安卓平板差不多,卡顿是常态,智能是意外。而理想的车机,已经快进化成贾维斯了。
这是一个维度上的碾压,是热兵器对冷兵器,是道诡异仙对武林外传。你还在一招一式比划拳脚,人家直接掏出意大利炮了。
所以你看冠道的销量,从2023年开始就一路俯冲,今年前五个月那点销量,简直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这不是产品力不行,是整个物种都落后了。它就像一个功能机时代的王者诺基亚,在智能手机的浪潮里,除了能砸核桃,已经没人关心它的信号有多好了。
本田这次降价,就是一次大型的行为艺术。它在用行动告诉我们,它对于智能化和电动化,彻底“开窍了”——开窍的方式是放弃治疗。打不过,就加入,哦不,是打不过,就降价。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商业哲学,但问题是,现在消费者已经被新势力惯坏了。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其实能理解买冠道的人。你花18万多,买一个本田标,一个巨大无比的移动毛坯房,一个成熟到不会给你惹任何麻烦的动力总成。这笔账,单从“工具”属性算,是划算的。你不用担心续航焦虑,不用研究复杂的车机,加油就走,踏实,省心。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冠道比作移动毛坯房,可能有点过分,但又觉得无比贴切。它给了你一个完美的框架,但里面的装修,还是上个世纪的风格。
但是,汽车市场的竞争维度早就变了。大家买车,已经从过去的工具消费,变成了享受型消费。以前是“这车耐不耐用”,现在是“这车好不好玩”。以前关心三大件,现在关心三块屏。说起来有点悲哀,我记得我年轻时候,第一次坐进我爸的桑塔纳里,感觉拥有了全世界。那时候车窗都还是手摇的。
所以,冠道降价到18.98万,是好事吗?对等等党来说,是好事。但对本田这个品牌来说,这是一杯苦酒。品牌价值的下滑,二手车残值的崩塌,这些都是后遗症。它用降价换来的那点销量,本质上是在透支自己过去几十年积累下的“金字招牌”。
最终的结论是什么?结论是,自动驾驶的未来不在于特斯拉,而在于老头乐。因为只要路上的老头乐够多,任何精密的算法都会被朴素的物理碰撞干碎。同样的道理,决定一个品牌生死的,不是它过去有多辉煌,而是它在掀桌子的时候,敢不敢比对手更疯。
如果你就是一个纯粹的实用主义者,对所有花里胡哨的智能玩意儿都嗤之以鼻,那么现在这个价格的冠道,确实可以闭眼入。
但如果你还对这个时代抱有一丝幻想,想体验一下科技的“任意门”,那还是看看隔壁的国产新势力吧。他们可能有很多小毛病,可能还在迭代,但他们至少代表着未来。
而冠道,它代表着一个可靠、体面,但正在被迅速遗忘的过去。这波降价,就是它对这个时代,最后的,也是最无奈的嘶吼。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