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里有个事儿聊得特别火,就是关于小鹏汽车的。
很多人印象里,小鹏这个品牌,尤其是它的老板何小鹏,一直都是纯电动车的铁杆粉丝,三句话不离智能和纯电。
可就在前不久的发布会上,他们推出了一款叫X9的新车,这车是个大块头的MPV,看着挺气派,但最大的新闻点却是,它居然推出了一个增程版。
这一下子,网上就热闹起来了,说什么的都有。
有的人觉得,小鹏这是扛不住压力,向市场妥协了,以前说的那些坚持纯电的话,不就等于自己打自己脸了吗?
但也有很多人觉得,这事儿其实没那么复杂,说白了就是看清了现在大家买车到底在担心什么,然后给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
这事儿得从咱们普通老百姓的用车角度来看。
为啥很多人对纯电动车还是心里打鼓呢?
发布会上小鹏放了几个短片,那可真是说到了大家的心坎里。
一个场景是在墨西哥,天气热到四十多度,整个城市的电网都瘫痪了,充电桩自然也成了摆设,你的车就算停在充电桩旁边,也只能干着急。
另一个是在咱们国家东北,冬天大雪封路,雪都快把车给埋了,好不容易找到个充电桩,结果天太冷,根本充不进去电,或者充电速度慢得让人绝望。
还有一个是在澳大利亚的无人区,一千三百多公里连个加油站都难找,更别提充电站了。
这些情况听着极端,但它反映了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纯电动车在某些特定环境下,确实会让人没有安全感。
大家担心的,其实已经不是充电要排队多久,或者充电速度是快是慢了,而是那种“万一在半路彻底没电了怎么办”的恐惧。
这种恐惧,尤其是在你要出远门,比如过年回老家、或者节假日全家自驾游的时候,会变得特别强烈。
所以,小-鹏这次推出增程版,可以说是非常直接地回应了用户的这种焦虑。
可能有人会问,增程不就是车上背了个发电机吗?
技术上是不是有点落后了?
要是这么想,那就把事情看简单了。
小鹏这次搞的增程,还真不是简单的“油+电”。
首先,这台X9的底子还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纯电平台,用的是现在最高端的800V技术,配合上5C快充,理论上只要十二分半钟就能从10%的电充到80%。
这个速度,比很多纯电动车都要快。
它的电池本身也不小,有六十多度电,平时在城市里上下班,就当个纯电车开,是完全足够了,而且用电的成本也低。
那个增加的发动机,才是这次的关键。
它就像一个超级智能的“移动充电宝”。
系统设定是当电量低于20%的时候,这个发动机会自动启动,安安静静地在后台发电,给电池充电,同时保证车子的动力不会有任何中断。
开车的人根本感觉不到这个过程,车子开起来和纯电模式下一样平顺。
而且,这个发动机本身的技术含量也不低,它的热效率达到了43%,这个数字可能大家没什么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它把汽油转化成电能的效率非常高,比很多传统的增程车要省油18%以上。
这就意味着,它不是一个凑合的设计,而是在技术上经过了深度优化,既解决了续航焦虑,又保证了不错的燃油经济性。
我们再来看看市场上的数据,这更能说明问题。
就拿今年的前九个月来说,增程式汽车的销量增长了一倍还多,而纯电动车的销量增长大概是四成。
尤其是在30万以上的高端汽车市场,增程车的市场份额从原来的18%一下子蹿升到了35%。
这说明什么?
说明越是有长途出行需求、越是注重家庭用车的消费者,越倾向于选择这种没有续航焦虑的车型。
大家不是不喜欢电动车的安静、平顺和智能化,而是更需要一份“随时能出发,到哪儿都不怕”的底气。
以前一些老牌车企总说增程是过渡技术,但你看现在,理想汽车靠着增程做得风生水起,比亚迪的DM-i技术也大受欢迎,这都证明了市场对这种技术路线的高度认可。
小鹏现在跟进,虽然晚了点,但也说明它真正听懂了用户的声音。
当然,解决了最让人头疼的续航问题,这台车本身也得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行。
小鹏X9在车内体验上下了很大功夫。
比如,这么大一台车,开起来却不笨重,因为它有后轮转向功能,转弯半径只有5.4米,这比很多小一些的SUV还要灵活,在城市里掉头或者进出窄小的停车位会方便很多。
还有空气悬架,能根据路面情况自动调节软硬,过减速带的时候几乎感觉不到颠簸,乘坐舒适性非常好。
车里面的智能化配置就更是小鹏的强项了,用了现在最好的高通8295芯片,车机系统反应飞快,语音助手也很聪明,哪怕你坐在最后一排说话,它也能听清楚。
更厉害的是它对空间的利用,特别是第三排座椅,可以一键电动放倒,形成一个纯平的空间,出去玩的时候铺上垫子就是一张床。
车里还配了小冰箱、电源插座、小桌板这些东西,这已经不单单是一台交通工具了,更像是一个可以移动的家,满足了很多人对全家出行的美好想象。
我身边就有几个朋友,之前一直是非纯电车不买,觉得那才是未来的方向。
但最近他们也开始认真考虑增程车型了。
原因很简单,就是被现实教育了。
一个朋友去年冬天开纯电车回北方老家,续航里程打五折,一路上心惊胆战地找充电桩,原本十个小时的路程,硬是开了十五六个小时,到家后人都累散架了。
从那以后,他就觉得,再先进的智能功能,也比不上一路上的踏实和安心。
小鹏这次也很实在,增程版的X9比纯电版便宜了四万块钱,但综合续航里程却翻了一倍。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笔账太好算了。
大家花几十万买车,买的不仅仅是那些配置参数,更多的是一份便利和生活的保障。
说到底,技术路线本身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适不适合。
在充电基础设施还没有完全普及,特别是在寒冷地区和节假日高峰期,充电体验还不够完善的当下,增程技术就像一个聪明的“适配器”。
它保留了电动车所有的优点,比如驾驶感受、智能化体验和低廉的日常使用成本,同时又用一个高效的发电机,彻底消除了人们对长途出行的顾虑。
用户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焦虑却没有了,自然会用自己的钱来投票。
小鹏这次的“转身”,可能在一些技术理想主义者看来不够“纯粹”,但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却是一次非常务实和受欢迎的改变。
毕竟,车是用来服务于我们生活的,哪个品牌能让大家用得更省心、更舒服,哪个品牌就能赢得最终的市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