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昨晚把Lafa5的预售价甩了出来——10.58万到13.18万,这个价格区间一出来,车圈都在刷屏。加上无框车门和19英寸的大脚一亮相,瞬间掀起了一阵讨论。其实看热闹的人都知道,这个价格和配置挂钩,谁也不傻。可滤掉那些颜值爆表,未来可期的彩虹屁后,网友第一句质疑就很接地气:底盘和隔音这关过没过?
我觉得这是个硬伤。官方资料虽说前悬架用的是麦弗逊单层冲压臂,后悬挂是三连杆,材料基本还是铸铁。放到运动轿跑的语境下,听着就有点纸面肌肉的味道——结构算不上扎实。再说实测的数据也不笑人。车友们反映过弯时侧倾较大,坑洼时回弹也没有想象中舒服。你说吧,这边看似运动范,那边真实表现可就...有点安慰自己。
还得提一下隔音问题。官方没透露太多,但我翻了下笔记,从车内用户反馈看,高速胎噪很明显,心里噪音也肆意泛滥。玻璃没有电机护板,加速就像耳边轰轰的风声,把驾驶体验往扎心里推。别的车,比如ID.3或者海豚,虽然也不完美,但它们起码在隔音上比Lafa5靠谱得多。所谓运动外壳+家用底子,这套组合实际上掉了战斗力不少。
但说到亮点就不得不提高功率版。160 kW的电机,官方宣称百公里加速6.4秒——其实还算可以。如果真信这个数据的话,这个性能在同级车型中算中上游了。它还配了18分钟充到80%的快充,续航605公里——这个没什么可挑剔。尤其是车机方面,装了高通8295P芯片,配上两大语音模型,整体体验比很多同价位车都光鲜亮丽。可以说,零跑在这点,确实是解锁了中高端产品的待遇。
问题来了。这些看着硬,相比品牌背书就差了点火候。你知道的,MG4的起售价才6.88万,已经在向A级燃油车逼近了。比亚迪和大众自带体系,用户一进口就会被保值二字挡在门外。消费者往往在4S店第一句话,就是这个车的保值率怎么样?毕竟,谁都不想买个贬值快的车,尤其是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
零跑还要提防自己的B10价格拐刀。曾经有人戏称:零跑要靠降价才能站稳脚跟。但你知道,车市里光靠降价,太容易变成赔钱游戏。像我有个朋友,他就直说:在这个价位范围,不是光拼性能,品牌影响力和售后服务才是最大资本。(这里我还在猜测,没细想过,或许零跑也会试图靠质保和OTA更新来补足短板。)
可以想象,如果降价和硬实力双管齐下,或许能吸引一批心动消费者。但实际上,降价带来的冲击也不小——库存压力、利润压缩,甚至可能引发价格战。车企的思维其实很简单:你卖得越便宜,后续市场的利润空间越少。消费者会买划算,还是买品牌背书,那得看是谁说了算。
这个段落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一张驾驶员在试驾时记录的图,旁边还贴着噪声大,悬挂硬的标签。这个细节让我有点嫌麻烦——难怪人们愿意花时间吐槽。其实我在想,零跑是不是可以利用这点,好好优化底盘,或者在隔音上做点加法。毕竟,差不多价格里,用户很快就会对比用料和体验。你不觉得嘛?
也有人会说:合理啦,谁都不可能完美。这是个成本-效果问题。到底花多钱优化底盘,是否能成差异化突破口?我有个猜测:没细想过,如果OEM厂商愿意在这方面下一番功夫,说不定还能靠性能改善走出一条差异化路线。不然,单靠炫酷外观和快充续航,有点没灵魂。
至于未来方向,我猜,零跑会不会选择补课降价或者坚持光环?这个问题挺难回答。只留一点余地:你觉得,用户会更在意硬件数据,还是品牌影响力?
(这段先按下不表,但我觉得,无论怎么折腾,有一点是肯定的——既然车市如此残酷,也许最能打动人心的,还不是那些数字,而是车里那个真实的体验。你怎么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