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将归来 中国放权 沃尔沃的生死时速
中国市场。
全球最残酷的汽车竞技场。
这里。
电气化浪潮席卷一切。
新势力崛起。
传统豪华品牌阵痛转型。
74岁的汉肯·塞缪尔森(Hakan Samuelsson)。
再度执掌沃尔沃。
重任在肩。
他看到了什么?
**7月豪华车零售17万辆。
同比下降20%**。
市场份额缩水。
豪华品牌新能源渗透率亟待提速。
压力?
当然有。
但汉肯说。
我们要留在这里竞争。
增长。
必须通过中国市场驱动。
⚡️ 破局利器:豪华超混第一车
成都车展。
沃尔沃亮剑。
全新XC70。
预售价29.99万元起。
这不是又一款车。
这是豪华阵营首款超级混动车型。
它填补空白。
尺寸与价格介于XC60与XC90之间。
它颠覆传统。
纯电行驶里程很长。
像纯电车。
需要时发动机智能介入。
解决焦虑。
“四擎四驱,全能七模”。
超长续航。
覆盖丰富场景。
为什么是混动?
汉肯看得很透。
**全球充电设施不均衡。
电动车成本依然较高**。
很多消费者没准备好接受纯电。
混动。
兼具纯电体验与燃油优势。
是当前阶段的完美解决方案。
📈 数据不说谎:混动赛道崛起
豪华车市场正在巨变。
**40万元以上汽车新能源渗透率。
从2020年3.21%飙升至2024年30.81%**。
核心驱动力?
插电混动。
渗透率从2020年1.17%跃升至2024年23.61%**。
东兴证券指出。
混动在成本、续航、补能方面具优势。
更容易被广泛接受。
沃尔沃押注的。
是一片新蓝海。
🔄 战略定力:电气化方向从未改变
沃尔沃是最早提出全面电气化战略的豪华品牌。
目标依然坚定。
**到2030年。
全球销量90%以上是纯电和插混汽车**。
只是进程微调。
汉肯强调。
策略没变。
只是需要时间。
行业电气化进程确实放缓了。
沃尔沃选择务实与灵活。
全新XC70是重磅产品。
但绝不会是个例。
接下来还有更多重量级产品。
🌍 权力重构:中国团队主导未来
最大转变在于决策权。
汉肯直言。
要更多放权给中国团队。
作为利润中心。
中国有更大自主权制定执行营销策略。
全新XC70就是例证。
从产品定义到开发。
主要由中国团队主导。
他们倾听市场。
理解中国消费者。
9月1日。
朱凌正式出任沃尔沃亚太区运营负责人。
他来自极氪。
这象征吉利开始用中国技术反哺沃尔沃。
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总部希望打破“先顾欧洲再管中国”的老习惯。
让坐在上海办公室的人直接拍板。
把研发时间从两年压到一年。
这是追赶新势力的唯一办法。
时代真的变了。
多年前。
欧美车企是老师。
教中国车企造车。
如今。
欧美车企来中国是为了了解和学习。
保持好奇心。
看中国车企的创新。
然后带回本土。
🔮 未来愿景:在中国市场驱动增长
竞争白热化。
行业内预言未来市场仅剩5家或10家。
汉肯很清醒。
他回顾美国市场。
20世纪初超过50个品牌。
最后只剩几个。
中国品牌也会进入大浪淘沙的过程。
沃尔沃的战略非常清楚。
我们要留在中国市场。
希望在这里驱动增长。
沃尔沃的坚持是什么?
安全。
健康。
可持续。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
没有繁复线条。
不是所有人都喜欢。
但一定有部分忠实受众。
沃尔沃的变通是什么?
倾听中国市场。
放权中国团队。
推出满足中国需求的产品。
全新XC70是开始。
**表演可以NG。
生命不可重来**。
这是沃尔沃的安全执念。
也是其最深沉的品牌灵魂。
当下汽车业。
不乏表演式夸夸其谈。
但沃尔沃选择另一条路。
安全为1。
其他是0。
只有1立得住。
0才有意义。
老将汉肯归来。
中国团队获权。
重磅产品出击。
沃尔沃的这场转型攻坚战。
刚刚开始。
它能否凭借坚持与变通。
在激烈车市闯出新路?
我们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