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合资中型车市场,那真是刀光剑影,没谁能轻松混。刚听说天籁PLUS实车曝光,身边一个老同事立马吐槽:又改名字?不过是换个脸罢了。我拿着手机给他看照片,那V型大嘴确实大改了,灯带还和LOGO连成一体,科技感蹭蹭往上窜,确实挺新鲜的。你说这外形变了,尺寸也加长到4920毫米——单看数字,跟老款比多了整整70毫米,体感差不少(样本有限,估算)。这多出来的空间,是实打实能坐人,还是设计师脑袋里的浮云呢?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之前跟一个日产4S店销售聊过,当时他跟我说:天籁的升级,咱们看的是整体调性,PLUS这车其实更像是‘加料版’,配置上也要拉满,但价格肯定不会特亲民。听着挺有道理,但我还真得问问,买这车的人到底图啥?省心?面子?还是那点不算太贵的二手保值?
这点就挺纠结,毕竟天籁老款的2.0L自然吸气发动机,115千瓦的功率用起来根正苗红,省心又够用,适合大多数日常通勤,油耗也还算能接受。我现场跟朋友聊起这个动力差别,他说:2.0T是噪音和动力的妥协,对吧?买家得自己掂量掂量。说实话,2.0T最大179千瓦的输出,看起来挺猛,脑袋里老想着:这车开起来会不会猛得吓人,反而跟天籁那种稳重形象背道而驰?估计还是比较柔和的2.0T,毕竟合资中型车买家大多不爱玩命。
对比一下同配置级别的凯美瑞,凯美瑞2.0T最新款百公里加速官方说7.6秒左右,而我看到这台天籁PLUS的2.0T申报百公里加速体感估计也就7.8秒左右,这点差别在日常驾驶里可能谈不上多大感受,但油耗和养护成本上,我倒是有点好奇,保持得住凯美瑞那种口碑吗?临场小计算了一下,一辆天籁2.0T如果按平均油耗7.5升算,百公里油费大约55元左右(样本有限),当然实际肯定还受开法和路况影响。
顺带说一说供应链那块。我跟一个圈内朋友聊天,他说:日产这电气化进程慢了点,逼着PLUS往智能化和内饰上下功夫,但芯片又抢不到货,肯定不会大爆发。就像锅盖上做文章,盖得漂亮,但锅里饭不香。这比喻其实挺贴切,研发像做饭,材料和火候都重要,供应链一乱,最终出锅的味道就差强人意。天籁PLUS的Momenta智能驾驶系统是亮点之一,可这东西到底能不能稳定运行,耐用多久,买家心里没底。
说到智能系统,有消息说新车可能搭载鸿蒙座舱,这点让我有点纠结。早些日子我自己曾断言天籁不会轻松玩智能化,毕竟日产一直稳重,落后一步。不过想想也没必要太绝对,毕竟现在车企在智能硬件和软件上的尝试越来越多,PLUS正好给了日产个试水台,估计就是想把传统中型车往智能车那边靠。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两个版本同时卖,是不是有点自相矛盾?厂家自己打自己脸还挺有趣的。
话说,车尾那隐藏式排气设计,我跟修理工朋友开玩笑,他嫌麻烦:隐蔽排气弄坏了修起来多闹心,判定故障都麻烦。我倒不太在意这细节,反正外观看着年轻,反而感觉天籁这回挺敢玩。对比雅阁,一直是稳字当头,轮圈和排气设计都比较低调,可能这就是日产想差异化的一招。
你们觉得,这种老车型换换皮、升升级还能打动年轻人吗?还是说,这不过是厂家的惯用套路——先让名字带劲,再用配置试探市场口味?我还听说,日产可能还藏着更大手笔没放出来(这段先按下不表),毕竟合资竞争激烈,留点底牌也正常。
聊着聊着,我又想问问,你们身边开天籁的,开着感觉够不够满意?特别是有2.0T款的那部分人,动力和油耗那个权衡,真的是接受的了吗?我一直觉得这合资中型车,买它不是买个工具,就是买个身份符号,难不成你真冲着驾驶乐趣?这就很难说了。
就憋着这些问题,看天籁PLUS实际体验完,到底值不值?我倒是更关注它的后期保养和二手表现。保值率估算一下:按照近几年市场平均,天籁旧款5年左右残值保持在50%-55%左右,这新PLUS能不能冲到60%?我心存怀疑,但不否认机会也有。
说了这么多,最后留个悬念:日产这次到底是给天籁加了个PLUS,还是加了个心理安慰剂?如果你今晚关灯,车里那个会发光的LOGO闪着灯,你会不会觉得它真不一样?还是只多了个灯泡罢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