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沪乍杭铁路,不少人会把它的“高铁”和“货运”搞混。其实现在这条线路已经分清楚了:原来的高铁部分改名叫“沪杭高铁”,专门跑高速客运;剩下的货运和通勤功能,就交给“沪乍杭货运铁路”。两条线各干各的活,一起给上海、浙江一带的交通添助力。
最近沪乍杭货运铁路有个重要调整,得先跟大家说清楚——上海段原本计划设的“金山大道站”,现在改到项门港了。别觉得只是换个地方,这背后其实有讲究。项门港这边早就留好了物流仓库、货运集散的空地,站点挪到这,货车卸货、装货不用再绕去别的地方,能省不少时间。比如以后上海南部要运建材、工业品,直接在项门港站交接,不用往市区里挤,货运效率一下就提上来了。对周边做物流生意的人来说,站点离仓库近,成本也能降点,算是个实打实的好调整。
再说说这条货运铁路的“本事”:它主要干的是货运的活,但不耽误顺便拉着人通勤,属于“一轨两用”。设计时速定在160公里,这个速度怎么理解?跑货运的话,比普通货运列车快不少,比如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浙江海宁,以前可能要花两三个小时,现在能省大半个小时;要是跑通勤列车,这个速度跟咱们平时坐的市域铁路差不多,从上海周边到市区,或者浙江沿线城市之间往来,不会觉得慢。
可能有人会问:“又运货又载人,会不会乱?”其实不用操心,线路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会安排好货运列车和通勤列车的运行时间,比如白天高峰时段多跑几趟通勤车,方便大家上下班;晚上货流量大的时候,就以货运列车为主,互不干扰。这样既不浪费线路资源,又能满足两种需求,挺合理的。
接下来看看它具体走哪:起点是上海的四团站,从这出发后,会先跟沪杭高铁“搭一段伴”,共用一段线路一直到上海和浙江的省界。为啥要共用通道?主要是为了少占地方,不用再单独挖路、架桥,既省了钱,也能让线路更快建好。过了省界进入浙江后,就会分开走,专门跑货运和通勤,途经嘉兴、平湖、海盐这几个地方,最后到海宁站,跟已经有的沪昆铁路连起来。
这个走向可不是随便定的,藏着不少“小心思”。一方面,嘉兴、平湖、海盐这些地方,工厂不少,比如平湖的服装、海盐的紧固件,还有嘉兴的电子厂,平时需要运原材料、送成品,这条铁路通了之后,不用再全靠卡车运——卡车运不仅成本高,遇到堵车还耽误事,铁路运量大、还稳,能帮这些企业省不少力。比如一家平湖的服装厂,以前把衣服运到上海,再通过上海港出口,得用卡车拉到港口,现在直接用铁路运到上海的货运站,再转去港口,又快又省心。
另一方面,海宁站跟沪昆铁路连通后,等于把沪乍杭货运铁路接入了更大的铁路网。以后从浙江运到上海的货,要是还想往北走,比如到苏州、南京,或者往南到杭州、宁波,不用再换好几次车,直接通过沪昆铁路就能转过去;上海的货要往浙江、江西、湖南这些地方运,也能走这条线,等于多了一条“捷径”,物流通道一下就宽了。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除了以后网购的东西可能因为货运更顺畅而早几天收到,通勤也会更方便。比如有人在上海上班,但家在浙江嘉兴,以前可能要坐高铁,票价不便宜,而且高铁站可能离家里有点远;以后沪乍杭货运铁路的通勤车开通了,票价会更亲民,站点也可能离居民区更近,早上出门不用赶那么早,晚上回家也能多陪会儿家人。还有嘉兴、平湖、海盐之间的往来,比如周末想去海盐看海,或者去嘉兴吃粽子,坐通勤车就能去,比开车方便,还不用操心停车。
现在这条线路还在推进中,具体什么时候开通还得等消息,但从目前的规划来看,它建成后能解决不少问题。对企业来说,物流成本降了,货物运输快了,能更有竞争力;对老百姓来说,通勤多了个选择,出门更方便;对整个上海、浙江区域来说,能把沿线的城市更紧密地连起来,不管是做生意还是过日子,都能更顺。
总的来说,沪乍杭货运铁路不是一条“简单的货运线”,而是一条能兼顾货运和通勤的“多功能线路”。从上海段站点调整到线路走向,每一步都考虑到了实际需求,建成后不管是对企业还是对普通人,都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能让上海和浙江之间的联系更紧密,算是一条挺有价值的铁路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