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再下狠手!车企好日子到头了,下一个倒下的是谁?

汽车圈这帮大佬,春天时还为价格战吵得不可开交,有人差指着鼻子骂对手是下一个恒大,转头又在发布会上跟用户谈理想、谈情怀。结果没过几个月,一张A4纸下来,把大家的老底都给掀了,原来火拼的弹药,很多都是从供应商那里“赊”来的。

这游戏,现在玩不下去了。

监管层再下狠手!车企好日子到头了,下一个倒下的是谁?-有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那个“倡议”今天传开了,说白了就是给之前的“60天账期”承诺打上补丁,堵死所有漏洞。条款细到什么程度?货到了3天内必须验收,验收合格起60天内必须付钱,而且鼓励给现金或者银行承兑汇票。想用自己公司搞的“金融凭证”拖时间?门儿都没有。

这一招,算是釜底抽薪。今年6月份那会儿,17家车企不是信誓旦旦地承诺把账期缩短到60天内嘛。要知道,之前的平均账期是170天,有些甚至超过两百天,半年多不给供应商结款是常态。车企拿着供应商的钱,转身就去搞价格战、铺市场,这买卖实在太划算了。

监管层这次显然是看透了,再不摁住,汽车行业就要步房地产的后尘。恒大是怎么倒下的?其中一个大坑就是用无休止的商票拖垮了下游无数的供应商。现在这套玩法被直接叫停,车企的“免费弹药库”算是被端了。

监管层再下狠手!车企好日子到头了,下一个倒下的是谁?-有驾

真正的考验这才算开始。过去几年,政策扶持,市场火热,大家都在蒙眼狂奔。看看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的数据,今年1到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只有区区0.5%,但汽车行业的增速是多少?20.2%!仅次于造军舰飞机的。这说明什么?产能的泡沫已经吹得非常大了。

市场就这么大,蛋糕分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刺刀见红的淘汰赛。没了供应商的资金做缓冲,那些现金流本就紧张的企业,恐怕连这个冬天都熬不过去。这纸新规,对那些资金雄厚的龙头企业是好事,能加速清理掉那些半死不活的对手。

聪明的玩家早就开始找后路了。特斯拉不就一头扎进了人形机器人,想跳出汽车这个竟争惨烈的红海。小米也反复强调自己要做“具身智能”,都不想再被制造业的低估值给困住。

监管层再下狠手!车企好日子到头了,下一个倒下的是谁?-有驾

另一条路就是出海,去海外抢地盘。可这条路更难走,关税壁垒、品牌认同,哪一关都不好过。但没得选,要么杀出去,把德国、日本、韩国的车商干趴下,要么就只能在家里慢慢烂掉。

监管层再下狠手!车企好日子到头了,下一个倒下的是谁?-有驾

所以说,别看现在很多车企市值千亿,风光无限,可能几年后就只剩下一地鸡毛。今天这个新规,就像是发令枪,枪响之后,再也没有回头路。对消费者来说,短期的价格战或许要缓一缓了,但对整个行业而言,一场决定生死的淘汰赛,已经拉开了大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