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款特斯拉Model S100D电池容量存虚标问题引发车主群热议官方回应成谜消费者维权难道真要拆包取证
我得说,真的是没料到。最近看到一段视频,讲2017款特斯拉Model S100D的电池容量实测结果。一查资料,标称是一百千瓦时(kWh),但拆解测完发现,实际用得着的电量大概只有九十左右。这个十公里左右的差异,不光关乎续航体验,更是关系到车主们的切身利益。
我还特意跑去翻了个工信部的目录,里面确实写着那款车的电池容量为100kWh。问题来了,法律对电池标注没有硬性规定—可能厂商蒙混过关或者用算法调节读数。听着像是只要标得是100,实际用的60%、70%都无所谓。你说,这合理吗?我觉得这就像是商家在卖水果,说这是百香果,但你拆开一看,却发现其实才75。
那这算法差异到底是个啥玩法?从特斯拉客服的回复来看,给我的感觉就是:算法不同,读数可能偏低。这是不是有点瞎扯?你写算法差异,其实某种程度,就是在说:只要数据看起来少点,就可以省点成本。毕竟,法律没明说虚标严禁,厂商也不用担心被罚。
我们想象一下,这个十度电的差距,在实际用车里意味着啥?大概五十到七十公里的续航损失。你去跑长途?别想了。平时开2-3次,心里总会有个不安,觉得拼了油也跑不远。更别说大部分人是不懂拆包验证的,除非自己动手,把那电池拆开来检测。不然,就只能靠官方数据——但这个官方能护得住消费者权益吗?
我随机问了个修理厂的人,他说:基本上电池的容量,都有人打个折,标价格都是搞对折。就算是同价位的车,像比亚迪、蔚来那样的,电池容量都拿得出手,比特斯拉的虚标问题更少。我还注意到一组数据,市面上同价的新能源车,实际用电能力相差大概10%左右。这个10%,在实际落地就是几百公里的续航差别。如果你的车卖二手,差个5%都可能折价几千块。
我也得指出,特斯拉新狙击手法不止一遭。从刹车门到减配门,他们似乎在中国市场早已培养出一套参数魔术。每次争议一爆发,官方就会淡然一笑:技术在进步,算法在升级。你看那边,OTA了努力掩盖。销量还不是强劲?所以,用户的信任像是被捆绑在软件更新里头——看着拼命把旧问题升级掉。
我个人猜测,也许这传闻是真的——虚标多年的特斯拉,通过算法调节、软件隐藏的电池容量,其实早就成了公开秘密。只没人敢明讲,因为消费者要维权的话,拆包就得自己扛。你们知道买二手车的难点吗?除了看车况,最麻烦的就是电池容量的实测训人。毕竟,一百里续航,要两个数据都一致,才是最安心的。
话说回来,我刚才翻了翻笔记,发现一辆2017款S100D,百公里耗电还算合理,估计在20度左右(这只是粗算,没啥科学依据)。那如果容量真差十度,可能几十公里就没了。换算成二手估值,这车大概少了个几万块,消费者自己如果不拆包,哪个知道真相?
我们不妨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是你,上了这款车,知道了实际容量少了那么多,你还能心安理得地开吗?这曾经让我想起某次跟朋友聊车的时候,他说:买车最怕的不是价格,而是这些套路。我试想,消费者追求的其实也就那么几项:真料实料、耐用、还算心里踏实。可偏偏,很多时候,真相像被调了调的数据,令人迷惑。
未来会不会有个容量一致的标准?或者,监管部门会出个明令,明确可用电量比例,给消费者划个清楚的界限?其实我猜,可能性不大,也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事小,这样的标注不影响大局。可是你想想,买车的钱,经常都是拼拼拼拼攒出来的,能不在乎那点真材实料?
(这段先按下不表)对,这事儿很复杂,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特斯拉的虚标背后,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博弈,研发的算法、渠道的利益格局、用户的信任重建,都在一块。你认为,如果真的揭开真相,到底会引发什么样的变化?会不会,有一天,车企不再巧立名目,消费者也用脚投票,选择更靠谱的产品?
反正我个人的看法是,相关部门如果开始抽检、公布可用容量标准,厂商恐怕就得想办法亮话。否则,算法宫斗继续玩下去,热闹只能是暂时的。
要不,咱们先不说虚标的事,反正我觉得,尤其是在新能源行业里,诚信才是硬通货。你们觉得,消费者最关心的到底是续航,还是能不能拿到真实数据?
我倒有个疑问:如果你车里那块电池,真像官方说的那样,100kWh的容量可是硬指标,那为什么大家还会怀疑?会不会,我们都被算法游戏玩得晕头转向了?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