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听说夏普跨界造车,我还一脸懵圈,本来以为只是个噱头,结果瞅着这次东京车展上的亮相,发现这事儿还挺有看头。LDK+的概念车说它是“客厅的延伸”,其实真挺贴切哈,旋转座椅和可拉伸屏幕一整套下来,感觉就是在车里搭了个智能小空间。夏普“整活”这一手,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夏普的这波操作让我想起了最近家电圈越来越火的跨界风潮,这可不是一家的奇思妙想。咱看看数据就明白咋回事了——今年大部分家电品牌的毛利率可不咋样,小米这算是比较高的了,勉强进了“天花板级别”行列,但像康佳、长虹这些二线品牌的毛利率,才不到10%,感觉就跟咱家存款里的零头似的。换句话说这市场的竞争卷得连老牌企业都喘不上气了,不是不想进步,是没路走。既然这么难,跨界造车显然就成为不少家电企业寻找新增长曲线的捷径。
其实家电企业干这个吧,还真有先天优势。咱仔细琢磨,家电作为家居智能互联的入口,不管是技术研发还是消费者接受度,这两者的关系都能挂得上。尤其是智能家居的用户群体,他们对智能汽车的需求甚至都能衔接得上,从用户画像到市场协同,真就是优势摆在那了。
不过这家电造车的思路还分门派呢,不同企业的切口,各有特色。比如海尔,它并不是直接整车,而是从二手车开始,今年还直接拿下汽车之家的控股权,感觉像是在铺产业链的路。美的这边则靠着零部件领域发力,表示要投入10亿美元搞研发,一看就是“花小钱赚大钱”的精算模式。再看格力,直接扎进新能源公交车领域了,像北京街头能见到的公交车上,常常搭载格力钛的电池。
黑电企业也不甘落后,比如创维的黄宏生,敢喊出“全球TOP10”的目标,还信誓旦旦地要持续投300亿造车,咱也不知道这钱里是不是有点赌的成分,就希望能按计划走到目标吧。再有扫地机领域的石头科技,人家今年11月交付了第一款极石汽车,销量数据还真挺让人羡慕——在10月份就卖了1426台,不知道是不是给同行企业刺激了一下。
话再说回来,连清洁电器的圈子都敢砸钱整车了,今年8月追觅宣布要造车,还直接对标布加迪威龙和劳斯莱斯。这事儿你说新鲜不新鲜吧,但造车毕竟不是光喊口号能成活儿的,得真槌中技术,对标高端品牌,难度可不小。
家电企业跨界造车到底是不是个明智选择,这得看每家企业的资源和执行力了。评论区有不少人开玩笑,说造车这条路大伙儿都去试试,谁最后成了赢家,咱就继续跟着买谁的家电和汽车。但是你说归说,这事吧,真不好说是不是都能跑出来挣钱。
所以讲家电企业跨界确实是大热,但人家能玩出挣钱的门道吗,这就待会儿咱看后续表现了。最后甭提了,我还真挺想坐一回那“客厅延伸”的LDK+,哪怕只当是整点新奇体验,试试也得劲。你觉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