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这事儿,搁谁身上都是一出“人在囧途”。地铁嘛,恨不得把人压成照片儿,公交更别提,堵得你怀疑人生意义。你说打车?那点儿铜板儿,够烧几天油的?所以咧,电驴子就成了不少打工人的“续命利器”。赶巧了,最近一款叫“五星钻豹G4”的电摩蹦了出来,自诩“通勤卷王”,两千多块的白菜价,瞧着配置还挺唬人:72V双碟刹、80公里真续航、液压减震… 听着是不是有点儿挠心?
可话说回来,通勤这码事儿,真就得靠一辆“价廉物美”的电驴子来摆平?
咱先说说这车。两千来块,确实勾人。现在随便一辆靠谱点的单车都得这价了。配置也算能唬住人,起码比那些跑个十里八里就趴窝的“老年代步车”,这G4 确实能让你多溜达几步。厂家嚷嚷的 “弹射起步”、“不掺水续航”,听着也挺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
但且慢,这里头是不是缺了点儿啥?
先不说这80公里续航是不是真的能跑到地儿,就算真能,这里程数对那些住在犄角旮旯,每天横跨几大区的打工人来说,还是有点儿捉襟见肘。毕竟,谁也不想每天像守财奴一样算计着电量,更不想半道上推车回家,丢不起这人。
再说了,图便宜,难道是唯一的金科玉律?
琢磨琢磨,咱为啥要通勤?是为了上班,是为了挣钱糊口啊。而人身安全,才是这一切的基石。G4 吹嘘有 “前后双碟刹”,问题是,两千来块的身价,又能用上啥级别的刹车片?下雨天路面湿滑,紧急刹车,这制动距离真能让人安心?更别提那些藏在低价背后的幺蛾子,比方说电池性能衰减、电机闹脾气等等。
再聊聊 “通勤自由”。G4 的横空出世,的确给一部分人提供了新的路径。但这种 “自由”,是不是也带着点儿无可奈何?
为啥大家宁肯骑电驴子,也不待见公共交通?是因为公交地铁不够给力,不够舒坦,还是因为房价太离谱,导致上班路程遥遥无期?乍一看,G4 缓解了通勤难题,说白了,它只是把问题稍稍缓了口气,并没有触及问题的痒处。
还有,别忘了电驴子上牌照这茬事。不同城市对电动车的管束不太一样,有些地方对电驴子上牌照卡得很严,甚至直接下达禁行令。要是买了一辆没法上牌的电驴子,那可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当然,我不是想贬低 G4 的价值。对于手头拮据,又需要一个代步工具的人来说,它也算是个差强人意的选择。只是,我们不能只盯着它光鲜的外壳,更要留意它背后可能埋藏的雷。
当我们为 “通勤自由” 摇旗呐喊的时候,是不是也该回头想想, 为啥我们需要这种 “廉价的自由”?为啥我们的城市交通就不能更丝滑,更巴适?为啥我们就不能住得离公司再近一点儿?
就跟那些 “9.9 元咖啡” 一样,它们确实拉低了生活的门槛,让更多人能够尝到咖啡的滋味。可与此同时,它们也在提醒着我们,这个社会还有很多人, 为了活着,不得不精打细算,一毛不拔。仅这一个数字,就足以说明这背后的问题有多扎心。
所以说,下次再瞅见 “2499 元电摩” 的时候,别光顾着心痒痒,也稍稍琢磨琢磨,在这背后,是不是还有一些我们该上点儿心的事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