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块钱买合资轿车,日系销冠在烟台工厂门口站了47分钟,最后开走的却是韩系车
销售顾问递过来那张配置表的时候,我留意到旁边展厅里有个穿格子衬衫的中年男人,在轩逸和伊兰特之间来回走了三趟。他蹲下身看底盘,又坐进后排量腿部空间,掏出手机对着中控屏拍了好几张照片。半小时后他刷卡交了定金,选的是伊兰特1.4T版本。临走时跟销售说了句话,我正好听见:“这价格拿到这配置,轩逸给不了。”
这场景让我想起去年一个做二手车的朋友说的话——现在10万这个价位段,格局正在松动。
方向盘底下藏着的那些门道
油门踩下去的头段响应,能看出调校师傅的功底。1.5L自吸那台发动机低速扭矩给得比较线性,市区跟车不会一窜一窜的;1.4T涡轮版转速拉到1500转以后,动力输出就比较直接了,超车并线底气足一些。变速箱换挡时机抓得还算准,没有那种犹豫不决的拖沓感。
跑了趟环路测油耗,表显5.8升,跟工信部数据差得不算离谱。这年头说实话,家用车能把油耗控制住,比什么都实在。
底盘这块儿不太好描述,只能说过坑洼路面的时候,悬架回弹干脆,车身没有多余的晃悠。转向虚位不大,打方向的手感偏沉一点,高速并线心里有数。这些细碎的感受加起来,就是所谓的“好开”。
后排座椅角度调得比较舒服,靠背不是直愣愣立着的那种。坐垫长度也够,大腿能搭上,长途坐着不累。中间地板凸起不算高,应急坐个成年人问题不大。
那块曲面屏值得多说两句
车机系统流畅度还行,菜单逻辑也不复杂,上手快。语音识别准确率挺高,说“打开天窗”、“调高两度”这类指令基本都能听懂。导航界面信息密度适中,开车时瞟一眼能看清路口提示。
仪表盘显示内容比较丰富,胎压、油耗、续航里程都有,切换界面也方便。夜间亮度自动调节,不刺眼。这些功能谈不上多新鲜,但该有的都给到位了。
中控台储物格设计得比较合理,手机放进去充电不会滑来滑去。杯架深度够,矿泉水瓶子放得稳。门板储物槽能塞进一把长柄雨伞。这类小地方处理得用心,日常用车体验就上来了。
后备厢装得下的东西比想象中多
尾门开口宽度够大,往里塞行李箱不费劲。座椅放倒后地板基本纯平,拉点大件物品没什么障碍。实测塞了三个28寸箱子,还能再挤两个登机箱,周末带家人出趟远门够用了。
后排座椅加热冬天挺实用,升温速度不慢。双区空调温控精度还可以,主副驾各调各的温度,不用互相迁就。出风口角度调节范围够大,能避开直吹脸。
隔音水平在同价位算中等偏上,发动机噪音不算大,胎噪也在可接受范围。高速120巡航,车内正常说话不用提高音量。
安全配置给得比较足
车道保持、盲区监测、自适应巡航这些功能都配上了,高速开长途能减轻不少疲劳。交叉路口辅助系统有时候会提前预警,虽然偶尔有误判,但多个保险总归心里踏实些。
十个气囊的配置在这价位不多见,侧气帘覆盖范围够大。车身高强度钢用量据说占比六成多,追尾测试成绩还行。这些数据平时感知不到,但关键时刻可能派得上用场。
倒车影像清晰度够用,夜间也能看清障碍物。雷达灵敏度适中,不会老是误报。
价格打法确实够狠
1元首付、置换补贴、金融贴息,这套组合拳下来,落地价能压到一个比较低的位置。对手头不宽裕但又想买合资品牌的人来说,门槛确实降低了。
7年15万公里质保政策力度不小,至少姿态摆在那儿了。实际质量表现还得看后续车主反馈,但这个承诺本身就是个筹码。
三四线城市销量上涨,可能跟当地经销商执行力度有关系。有些地方还搞什么演唱会门票抽奖,噱头挺足,能不能转化成实际销量不好说,但至少把人气炒起来了。
朋友那台轩逸开了五年,最近有换车打算。他试驾完伊兰特回来说了句话:“配置差距摆在那儿,价格还便宜两万,这账不难算。”
市场就是这么现实,谁的性价比高,谁的配置给得足,消费者心里都有杆秤。日系车这些年吃老本吃得太舒服,现在有人端着更实惠的菜单过来抢生意,日子自然就不好过了。
至于伊兰特能不能借这波机会站稳脚跟,还得看后续产品力能不能撑得住口碑。毕竟买车是个长期使用的事儿,光靠前期优惠留不住人,三年五年之后的质量表现才是硬道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