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开着iCAR V27跑川藏线,5天后发现一个被坦克300车主忽略的细节
朋友圈里那条川藏线的定位让我有点意外。倒不是因为95后小王真敢开新车进藏,而是他第三天发的那张油耗截图——馈电状态下百公里5个油,这数字搁在一台车长超过5米的方盒子上,多少有点说不过去。
说实话,见过太多人把硬派SUV当情怀买单。车是漂亮,开出去回头率够高,但真跑长途就发现不对劲了。油耗高得心疼是一回事,关键那种机械四驱在高速上的燥音,三个小时就能把人耳朵震麻。小王这车倒是个例外,他说120的时速下,车里说话都不用提高音量。
这台车的门道其实藏在那台1.5T增程器里。奇瑞那套第四代系统,热效率做到41%,听起来是个冰冷的数字,但换算成实际场景就有意思了——从北京开到上海,中途在济南服务区停一次,充电加油总共半小时,比纯油车多耗一个小时出头,但能省下四百多块钱。有人或许会说这点时间成本不值当,但对经常跑长途的人来说,这个账算得过来。
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它那套四驱逻辑。敦煌那片戈壁滩,沙丘角度起来的时候,轮间扭矩分配0.2秒就能响应,这个速度比很多老牌越野车都快。不过话说回来,大部分买这车的人可能一年也就进一两次无人区,平时还是在城市里晃悠。所以那个200公里的纯电续航反倒更实用,市区通勤基本不用烧油,周末想出去撒野了,油箱加满继续跑。
车身尺寸摆在那儿,轴距2米9,后排放平能塞进冲浪板。但空间这事见仁见智,有人觉得够用,有人嫌储物格位置不顺手。倒是那个外挂的储物箱设计挺巧妙,露营的时候能装不少杂七杂八的东西。只是这种侧开尾门,停车场里倒车得多留神,别一开门怼到旁边的车。
价格定在20万这个区间,多少带点挑衅的意味。传统硬派SUV要么油老虎,要么价格直接奔着三四十万去了。这车靠增程把使用成本压下来,又把智驾激光雷达塞进配置单,看起来像是想抢年轻人的钱包。至于最后能不能成,得看那些真正拿它当工具车用的人怎么反馈。
内饰材质用了不少铝合金和真皮,摸上去质感还行。方向盘加热这功能,北方的朋友应该懂,冬天早上上车那几分钟,手指头冻得发僵的时候,这玩意儿就是救命稻草。座椅通风的微孔技术听起来玄乎,但夏天穿着汗湿的T恤坐进去,风吹得均匀不均匀,身体比耳朵更诚实。
电池安全这块,厂家给出的数据是针刺试验半小时不起火。这种测试标准现在各家都在做,真正的考验或许得等几年后,看看那些跑了十几万公里的车,电池衰减情况如何。不过3000次循环寿命,按正常通勤算,用个十来年问题应该不大。
小王川藏线回来后,在群里发了句话:“下次有人再说增程是过渡技术,我就把油耗单甩他脸上。”这话多少带点情绪,但也反映出一个现象——技术路线之争在用户层面,最终还是得回到使用成本和实际体验上来。至于这台车能不能改变硬派SUV市场的格局,现在下结论还早,不过至少它给了那些既想越野又怕油耗的人一个新选项。
方盒子造型这两年挺火,但真正能把复古和实用性平衡好的不多。风阻系数0.32,这个数字放在硬派SUV里算优秀了,开高速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出和传统越野车的区别。只是这种车的受众本来就小众,喜欢的人会很喜欢,不感冒的人看都不会多看一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