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这款车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雷诺汽车秀场”全球首发,它不仅是雷诺经典城市车型的电动化重生,是一场跨国协作的效率革命。 通过将欧洲设计、中国研发和东欧制造融为一体,雷诺用不到传统周期一半的时间,打造出这款瞄准城市通勤市场的紧凑型电动车。
用100周完成一场效率革命
雷诺集团将Twingo E-Tech称为“Leap 100”计划的首款车型,这个名字直接体现了其核心目标:在100个星期内完成从概念到量产的全过程。这一开发周期仅为雷诺传统车型开发时间的一半。
为实现这一目标,雷诺构建了一个跨三国协作体系:法国技术中心负责整车设计,基于专为小型电动车打造的AmpR Small平台;中国上海的ACDC研发中心主导工程开发;
斯洛文尼亚的Novo Mesto工厂则承担量产任务。 这种分工使项目计划时间削减16%,研发时间缩短41%,量产准备时间减少26%。
如何用“本土生态链”提速
位于上海的ACDC研发中心在这场效率革命中扮演了核心角色。 该中心组织了一支百人工程师团队,与宁德时代、上海电驱等中国供应链企业紧密合作,大幅压缩了研发周期。
具体贡献包括优化电池包结构(采用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整合电驱系统,以及引入低成本内饰解决方案。 这种“本土生态链”协作模式,使得Twingo E-Tech在保留欧洲设计基因的同时,快速实现了成本控制目标。
如何让一辆小车拥有“表情”
Twingo E-Tech的外观直接致敬1993年发布的初代车型。 半圆形大灯、引擎盖左侧的通风口设计(实际功能是电量显示装置)、单厢式车身结构等元素均被保留。
车身长3.79米,转弯直径仅9.87米,专为狭窄街道设计。 车内则通过7英寸仪表盘和10英寸中控屏组成的信息娱乐系统,以及可滑动折叠的后排座椅,在紧凑空间内实现了160毫米的后排膝部空间和360升可扩展后备箱。
2万欧元定价背后的技术取舍
为将价格控制在2万欧元以下,雷诺做出了明确的技术选择:搭载宁德时代27.5kWh磷酸铁锂电池,采用Cell-to-Pack无模组架构,使电池成本降低约20%。
动力上配备60kW电机,0-100km/h加速12.1秒,WLTP续航263公里,支持50千瓦直流快充(30分钟内电量从10%充至80%)。 这些参数明显瞄准城市短途通勤场景,而非长距离出行需求。
不进入中国市场的“欧洲特供车”
依赖中国供应链和研发能力,雷诺明确表示Twingo E-Tech大概率不会在中国销售。 其目标市场是欧洲城市用户,竞争对手包括大众ID.1、菲亚特500e等小型电动车。
新车计划于2026年初在斯洛文尼亚工厂投产,雷诺希望凭借其夺回萎缩至不足5%份额的欧洲A级车市场。
当一家欧洲车企用中国速度打造出一辆不到2万欧元的电动车时,这是否意味着未来汽车产业的竞争规则已被改写? 如果“本土研发+全球供应链”成为常态,那些坚持闭门造车的企业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