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5天线守住就有希望!中阳反包中阴,固态电池是主线

你敢信吗?续航2000公里的电动汽车,真的不再是梦了!这不是科幻小说,是已经敲定了量产时间表的现实。全球车企和电池巨头们正在打一场无声的战争,赌注就是未来十年谁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称王。

新能源车:5天线守住就有希望!中阳反包中阴,固态电池是主线-有驾

2025年,固态电池技术正式从实验室迈入了量产阶段。这场技术革命的核心,是用固态电解质取代传统锂电池里的液态电解液。

这就好比把一杯容易洒漏的“液体鸡尾酒”换成了一块扎实的“固体巧克力”,不仅更安全,能量密度还直接翻倍。

目前主流的液态锂电池能量密度大概在250Wh/kg左右,固态电池已经轻松突破400Wh/kg,实验室里甚至做到了700Wh/kg。

这意味着同样大小的电池,能储存的电量翻了一番还不止。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续航里程普遍突破1000公里,像奔驰的车型就能轻松跑这么远,从北京到上海单程都不用充电。有些车企,比如长安,甚至规划了1500公里的超长续航目标。

充电速度的提升更是夸张。固态电池支持超快充技术,比亚迪测试的固态电池9分钟就能充到80%的电量,本田计划2025年试产的全固态电池,充电速度是现有电池的2倍。这意味着充电时间可以缩短到几分钟,接近燃油车加油的效率。

安全性的提升是根本性的。传统锂电池因为含有易燃的液态电解质,存在热失控风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燃。

固态电池的固态电解质不易燃、不泄漏,从根本上解决了起火问题。它们在针刺、挤压这些极端测试里都能保持稳定,甚至耐高温能达到1500℃。

看到固态电池这么厉害,全球的车企和电池厂商都坐不住了,纷纷亮出了自己的量产时间表和技术路线。2027年,被行业普遍看作是一个关键节点,全固态电池将在这一年开始小批量装车。

新能源车:5天线守住就有希望!中阳反包中阴,固态电池是主线-有驾

中国的车企和电池厂商在这场竞赛中表现得非常活跃。比亚迪计划在2027年小批量生产硫化物固态电池,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大规模普及,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他们还提出了“固液同价”的目标,旨在降低成本。

宁德时代在硫化物路线上领跑,其全固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500Wh/kg,计划2027年小规模量产。广汽集团计划2025年底完成全固态电池样车验证,2026年启动埃安高端品牌昊铂车型的装车搭载。

长安汽车基于“金钟罩”电池技术平台,计划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能量密度达400Wh/kg。

国际巨头们也纷纷加速布局。丰田计划在2026年小批量试产硫化物全固态电池,2027年推出首款全固态车型,续航达1200公里,这比他们之前公布的2030年目标大幅提前了。

梅赛德斯-奔驰在2025年3月就启动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路测,搭载锂金属负极的EQG原型车计划2028年量产,也比原计划提前了1年。宝马则联合SolidPower推进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研发,计划2025年建立试制线,2028年小批量生产适配i7车型的固态电池包。

目前,全固态电池的生产成本非常高,大约是液态电池的3-5倍,有数据显示其材料成本高达2元/Wh,液态电池约为0.5元/Wh。这意味着一个100度的固态电池包,光材料成本就可能超过20万元。

这也导致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售价普遍较高,很多都超过了50万元。比亚迪正在通过“电解质原位合成”等技术,计划在2025年将成本压缩至200美元/kWh,但这仍然需要依赖规模效应来进一步降本。

新能源车:5天线守住就有希望!中阳反包中阴,固态电池是主线-有驾

固态电池的应用场景远不止是电动汽车。它的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让它在新兴领域大有用武之地。

低空经济,特别是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对电池的轻量化和能量密度有着极致的要求。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480Wh/kg,已经应用于亿航EH216-S等飞行器并完成了飞行测试。宁德时代也专门开发了能量密度达500Wh/kg的航空专用固态电池。

在消费电子领域,固态电池也能大显身手。比如,复旦大学团队研发的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60Wh/kg,已应用于手机、心脏起搏器等设备。甚至有消息称苹果计划2026年在iPhone中搭载固态电池,以期提升40%的续航。

人形机器人领域也对固态电池表现出浓厚兴趣。其高能量密度(可达500Wh/kg,远高于传统液态锂电池的160Wh/kg)、长续航和安全性能,使其成为最优动力解决方案之一,可以显著延长机器人的工作时间,并适应其内部空间布局和复杂环境下的应用。

就连储能系统和深海探索这类特殊领域,也在探索使用固态电池。例如,山东青岛能源所研发的全固态锂电池,就为万米深海着陆器提供动力。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