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算买宝马的朋友们可能要注意了,你满心期待提车时,可能会发现之前在网上视频里或者在4S店体验到的那两个特别显档次、科技感爆棚的功能,悄悄地不见了。
这事儿可不是小道消息,而是宝马官方在今年最后几个月,也就是10月到12月期间,对旗下很多车型的配置单动了一次“大手术”。
这次调整的核心,就是取消了两个听起来很厉害的功能:一个叫“交通拥堵辅助”,另一个叫“AR实景导航”。
这消息一出来,很多人就犯嘀咕了,这是宝马不厚道,开始变相减配了吗?
还是说这背后有什么我们普通消费者不知道的原因?
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我们得清楚这次调整的范围有多广。
可以说,这绝对不是小打小闹,无论是国内生产的华晨宝马,还是德国进口的宝马,从几十万的家用车到上百万的性能猛兽,几乎都受到了影响。
具体来看,从10月份生产的国产车开始,像是年轻人很喜欢的2系四门轿跑,马路上最常见的3系(包括标准轴距、长轴距和纯电动的i3),还有商务人士青睐的5系长轴距和纯电i5,以及卖得火热的SUV车型X1、iX1和X3,它们都拿掉了“交通拥堵辅助”这个功能。
而那个炫酷的AR实景导航,在新款5系上9月份就没了,国产X5也在11月跟它说了再见。
再看进口车这边,从11月开始,像4系、i4、5系标准轴距版、旗舰级的7系和i7,甚至包括性能迷们最爱的M3、M4、M5,也都取消了AR实景导航。
等到12月份,这个名单就更长了,连X7、X5M、X6M和XM这些顶级车型也未能幸免。
同时,一大批进口车型,包括轿车、跑车和SUV,也都在12月份取消了交通拥堵辅助功能。
可以说,这次调整是覆盖面非常广的一次集体行动。
那么,这两个被拿掉的功能,到底是什么好东西,值得我们这么关注呢?
咱们先说“交通拥堵辅助”,这个功能的官方代号是5AR。
它其实是宝马那一整套高级别智能驾驶辅助系统(5AU)里的一个核心亮点。
你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你在城市的环路或者高速公路上,遇上了堵车,车子走走停停,时速低于60公里,你的右脚在油门和刹车之间来回切换,耐心都快被磨光了。
这个时候,如果你的车有这个功能,仪表盘上就会跳出一个提示,问你要不要开启“ASSIST PLUS”模式。
你只要按下方向盘上的确认键,方向盘上的指示灯就会变成绿色,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
你的车会自动跟着前面的车,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自己加油、自己刹车,还能稳稳地保持在车道中间,而你的双手可以完全离开方向盘,双脚也得到了彻底的解放。
这在堵车的时候,简直是能救命的神器,大大减轻了驾驶的疲劳感。
当然,系统也不是让你睡觉,车内有个摄像头会时刻监测你的眼睛,确保你的注意力还在前方道路上,一旦有紧急情况,你必须能立刻接管车辆。
另一个被取消的功能,叫“AR实景导航”,代号6U3。
AR就是增强现实的意思,这个功能就更有科幻感了。
我们开车时,尤其是在不熟悉的地方,经常会遇到复杂的立交桥或者岔路口,导航地图上画着好几条线,你一时半会儿根本分不清到底该走哪一条,一不留神就开错了。
AR实景导航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而生的。
它会利用车头的摄像头,把前方的实时路况画面直接投射到中控大屏幕上,然后在真实的道路画面上,叠加一个巨大、动态的蓝色导航箭头,清清楚楚地告诉你,应该往哪个车道并线,或者从哪个出口出去。
这种感觉就像在玩赛车游戏一样,导航指引变得异常直观,基本上杜绝了走错路的可能性。
对于方向感不太好的朋友来说,这绝对是个非常实用的功能。
好了,问题来了,既然这两个功能听起来这么好用,一个能缓解堵车疲劳,一个能防止走错路,宝马为什么非要大动干戈地把它们取消掉呢?
难道真的是为了省那点成本,在消费者看不到的地方“偷工减料”?
其实,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宝马作为一家全球汽车巨头,在面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也最特殊的市场时,所做出的深刻思考和战略调整。
关于“交通拥堵辅助”功能的取消,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和我们国家越来越严格的自动驾驶相关法规有很大关系。
这一点,恰恰体现了我们国家对交通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前瞻性布局。
根据中国的交通法规,任何时候,驾驶员都必须是车辆控制的第一责任人,法律上并不允许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双手长时间离开方向盘。
宝马的这个“解放双手”功能,虽然技术上很先进,也有驾驶员监控系统作为安全保障,但在法规的解读上,始终处在一个比较敏感的灰色地带。
与其等未来可能出台更严格的法规而被动调整,不如现在就主动进行合规化处理。
这既是规避法律风险的需要,也是一个负责任大企业的表现。
更深层次来看,中国正在努力建立一套全球领先的、符合自己国情的智能驾驶技术标准和法规体系。
所有想在中国市场发展的车企,都必须遵守中国的规则。
所以,宝马这次的调整,可以看作是为了给未来推出更先进、更符合中国法规的新一代智能驾驶系统铺路,他们不是放弃了智能驾驶,而是在为下一场更高级别的竞赛做准备。
那么,AR实景导航的取消又是因为什么呢?
这个功能可不涉及什么法律法规问题。
这里的原因就比较综合了,主要有两点。
第一,是这个功能在实际使用中的频率并不高。
虽然它在宣传上听起来很酷,科技感十足,但在很多车主的日常使用中,它并没有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刚需。
很多人在刚提车时会觉得很新鲜,玩上几次,但时间长了,还是更习惯于看传统的2D或者3D导航地图。
这 partly 是因为多年的驾驶习惯难以改变,partly 是因为宝马最新的车机系统自带的导航体验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地图显示清晰、路线规划合理,在很多城市道路,导航界面本身就已经很有沉浸感,AR导航的优势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
根据一些用户反馈的统计,这个功能的使用率可能并不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属于“可以有,但没有也行”的配置。
第二点,就和成本控制有关了。
如今的汽车行业,正处在一个百年未有的大变革时代,所有车企都在拼命地向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这需要投入天文数字般的研发资金。
在这种背景下,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一个功能,不仅仅是硬件本身的成本,还包括了背后的软件开发、系统维护、地图数据更新等一系列长期的投入。
如果一个功能的使用率不高,用户感知不强,那么把它取消,将节省下来的成本和研发资源,投入到更核心的地方,比如提升电池续航、优化电动机效率、或者开发更流畅的车机系统,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来说,无疑是更明智的选择。
这不应该被简单地理解为“抠门”,而是一种更加理性和高效的资源分配策略。
所以,综合来看,宝马这次的配置调整,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减配”行为。
它更像是一个缩影,反映出这些国际汽车巨头在中国市场经营思路的转变。
他们开始更加敬畏和主动适应中国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在智能驾驶这个前沿阵地,中国的标准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同时,他们也开始更深入地研究中国消费者的真实使用习惯,从过去那种“我有什么功能就给你什么”的思维,转变为“你真正需要什么、常用什么,我才给你什么”的更加务实的思维。
这背后,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日趋成熟,也是中国消费者话语权的不断提升。
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在准备购车时,一定要和销售人员详细确认车辆的具体生产月份和对应的配置清单,避免提车时才发现自己心仪的功能已经不在了,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