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Z世代眼中,产品早已不止于功能,品牌也不止于logo。他们更愿意为价值观买单,为表达认同感点赞。在这一代人的内容原生语境中,品牌如何发声、如何参与、如何共创,决定了其在年轻文化语境中的存在感。而2025年BilibiliWorld(简称BW)上,领克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
作为国内头部ACG文化盛会,BW一直是年轻人精神寄托与亚文化圈层交集的载体。今年,领克以“次元破壁”为主题,在这片充满想象力的空间里,打造了一个属于汽车品牌的“内容型展台”,用定制痛车、互动体验、IP联名等方式,完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年轻化共创。
新叙事场域下的品牌亮相:不止展车,更是内容发布会
本次BW,领克展区不以“功能展示”为导向,而是围绕“文化体验”展开布局。整个空间通过灯光、结构、装置与互动系统,构建出科技感、潮流感与ACG语言融合的体验感受。观众进入的不只是一个“汽车展位”,而是一个多维度的次元空间。
在展区的核心位置,领克带来了三款重点车型:纯电的Z20、智能混动的07 EM-P以及运动属性突出的03冠军版。不同于传统静态展示,这些车都与现场文化内容深度融合,构成展台“剧情”的关键角色。而每款车型的设置,背后都有明确的调性指向,精准触达对性能、科技、环保等维度各有侧重的年轻消费群体。
整个展台设计上,更多引入游戏式动线与分阶段打卡任务机制,用故事引导行为,用行为连接品牌,将“看”转化为“玩”,将“玩”延伸为“认同”。
IP联动痛车矩阵:打通情绪、视觉与记忆的三重通道
ACG文化最强调情绪连接与视觉记忆,而痛车正是这种文化交互的典型形态。领克此次带来三款痛车作品,分别与不同IP展开深度合作,并依据车型定位进行量身定制,既有视听冲击力,也有价值观延伸。
领克Z20以《神奇4侠:初露锋芒》为创意源点,车体采用角色剪影、核心色调及漫画元素,塑造出充满科幻与青春气息的视觉场景,突出其纯电身份下的“未来主义”风格。领克07 EM-P则借力国风幻想类游戏《明末渊虚之羽》,将东方元素与车型运动美学有机融合,构建出极具叙事感的外观语言。
压轴出场的是领克03冠军版,围绕“次元破壁”主视觉展开设计,将BW文化图腾、动漫几何图形与赛车线条组合,展现出速度与潮流双重属性。这些痛车不再只是产品外延的“创意点缀”,而是变成品牌态度的视觉翻译,是观众社交平台上愿意主动分享的文化资产。
一场“打卡挑战”,一次品牌体验路径的巧妙构建
为了让年轻用户真正“走进来”“玩起来”“记住它”,领克在展台设计上精心设置了一条参与感极强的互动动线,从初始集章到最终兑换,串联起观众全流程体验路径。
观众可在接待台领取打卡卡片,依次前往CO:PHOTO拍照区与CO:RACING竞速体验区。前者提供照片即拍即印服务,以报刊形式输出照片;后者则以模拟赛道形式激发赛车热情,两者皆可获得特定贴纸。
完成指定打卡任务后,用户可前往兑换区,领取专属周边如环保袋、贴纸包、定制挂件等,并加盖“这很领克”印章作为纪念。整个流程不仅提升了互动频次,也激发观众在社交平台的分享欲望,推动品牌自然渗透社群圈层。此外,互动中还引导用户深入了解车辆的智能系统、操控性能和环保理念,完成从“娱乐参与”到“信息认知”的自然过渡,达成品牌与用户之间的深层交流。
从产品语言到圈层语言,领克迈出年轻化沟通关键一步
BW上的一次亮相,不是领克的终点,而是其品牌年轻化战略下的一次阶段性成果。在这个聚集Z世代的内容高地中,领克用“共情式表达”取代“广告式输出”,用“共创型互动”替代“单向话语”,证明了一个汽车品牌也可以成为文化叙事的主角。
“次元破壁”不只是视觉主题,更是一种策略转向的具象化表达:打破汽车作为工业产品的单一形象,让其进入Z世代语境中的“文化单位”体系。在这里,车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一种生活参与方式;品牌不再居高临下,而是愿意走进年轻人的语境中“共处”。
通过这次BilibiliWorld的展演,领克不仅以实际行动贴近了年轻用户,也为汽车品牌如何与新世代玩在一起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