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是问界汽车卖得风生水起,财报数字眼看着一天天好看起来,另一头却是母公司赛力斯集团和子公司赛力斯汽车都在忙着找钱。这就很有意思了,一个看似赚翻了的企业,怎么还表现得如此饥渴?
这故事得从那笔惊人的115亿现金交易说起。前段时间,赛力斯汽车二话不说,直接掏出百亿现金,买下了华为旗下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10%的股权。这笔钱砸下去,直接掏空了公司账上的大量现金流,所以进入2025年,新一轮的融资周期几乎是必然开启的。这更像是一种投名状,通过这种方式,赛力斯将自己与华为的战车绑得更紧,几乎是把身家性命都押了上去。
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赛力斯不是一直都跟东风汽车走得很近吗?没错。翻看赛力斯的发展史,从2007年到2019年,它几乎是靠着与东风的深度合作,在传统燃油车市场赚到了第一桶金。那个时候的赛力斯,还叫小康股份,旗下有东风风光、东风小康这些品牌。这段经历给了它造车的底子和最初的资本积累。
但市场的风向变得太快。2016年之后,公司开始自己摸索新能源业务,一度陷入困境,直到2021年,决定性地拥抱华为。这一步棋,直接让赛力斯从一个边缘化的探索者,一跃成为新能源市场上的焦点。可以说,它的前半生靠东风,后半生则完全赌在了华为身上。即使今天赛力斯在港股上市,招股书里清楚写着,东风汽车依然手握18.78%的股份,是仅次于创始人张兴海家族的第二大股东集团。这种复杂的股权关系,也让外界对这家公司的未来走向多了几分猜测。
说到股权,这里面还有个小插曲,让不少人犯迷糊。如果你去查天眼查这类平台,会发现上面显示的股东持股比例,跟赛力斯在香港上市的招股书对不上。比如,天眼查上张兴海先生的持股比例可能还是一个老数字,而招股书里则变成了22.99%,成为单一最大股东集团。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原因不复杂。首先是统计口径的问题,天眼查这类平台主要跟踪国内A股的工商信息,很难实时、全面地反映一家公司在香港发行H股后的全球股东架构。最根本的原因是,公司发行H股,总股本增加了,所有老股东的持股比例自然就被摊薄了。港交所披露的招股书,是经过精确计算后的最新结果。再加上工商信息变更和第三方平台抓取数据总有延迟,所以才会出现这种信息差。对于这种A+H股架构的公司,看交易所的官方文件才是最靠谱的。
股东们的持股比例在变,公司的资金压力也在实实在在地传来。就在2024年5月24日,公司发了个公告,控股股东重庆小康控股,又向银行质押了460万股股票。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小康控股自己也说过,股权质押是为了支持生产经营,缓解债务压力。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是,维持高端制造的升级和日常运营,高度依赖外部融资。
赛力斯现在旗下品牌不少,除了大火的AITO问界,还有蓝电、瑞驰,以及跟东风合作的风光和小康。摊子铺得很大,但真正能挑大梁、撑起高估值的,目前只有深度绑定华为的问界。这就形成了一个局面:公司的生死荣辱,几乎都系于问界一身,而问界的成功,又深度依赖与华为的合作。为了维持这种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赛力斯就必须不断投入。
所以,一边是销量暴增带来的表面风光,另一边却是为了维持这种风光而不断进行的资本渴求。那115亿的投入,可以看作是赛力斯为了购买一张通往未来的、更昂贵的门票。而持续的融资和股东的股权质押,则是为了给这趟昂贵的旅程持续加油。赛力斯买下的,究竟是未来,还是一个无法摆脱的昂贵依赖?这或许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全部评论 (0)